劳动教育心得体会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9069481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教育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劳动教育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劳动教育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劳动教育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劳动教育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教育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教育心得体会(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劳动教育心得体会 劳动教育心得体会1一、让劳动教育课真正进入学校主流课程“童乐园”劳动教育实践课的开展,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真正进 入农村小学的“主流课程”.我校总结了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的“五落 实”保障机制:课时落实、教材落实、师资落实、考核落实和制度落 实,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进入学校主流课程.二、专心研制劳动实践教育目标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分“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两个 维度,制订了劳动综合实践课教学目标.(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定童乐园劳动实践教育的梯度目标, 确保劳动实践教育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总目标是:1. 通过“童乐园”劳动实践活动课与其他课的结合学习,了解和 实践劳动有

2、关的一些学问.把握简洁的劳动工具的使用.2. 通过各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生活自 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学问、 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活动并能够运用学到的理论学问 指导实践操作.3. 能依据自己在劳动中所消失的问题,制定一个小课题研究,并 尝试撰写研究小论文.4. 通过实践活动增加学生探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 和谐发展的乐观性和创新精神,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共同探究的团队精神,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 自我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沟通能力.5.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其他课的结合,让学生

3、深刻体会到综合 实践活动课的应用广泛,它与其他学科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分段目标:低段目标:1. 使学生把握简洁的劳动工具的使用.2. 通过实践活动学习生活与社会中的简洁的常识性学问.3. 培餐他们喜爱劳动的意识,乐观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奇怪 心,增加对生活的了解和认识.4. 通过数学、语文、音乐、美术、品社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结 合,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课适合每一门学科.中段目标:1. 培养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的能力;教给学生一些设计及制作的方 法,培养学生的设计及制作的能力.2. 学会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 手实践能力以及对学问、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活动、

4、与 他人的合作交往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3.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感受到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学生 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有喜悦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 感、正义感以及对生活的喜爱.4. 在数学、语文、音乐、美术、品社课的基础上又加入英语、科 学两样,学生要按要求完成每门课所制定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特定目标.高段目标:以学生为主体,贴近学生生活,运用其所学学问,引导学生进入主 动探究学问,亲身体验实践活动带来的苦与乐.2.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自己发觉问题、提出问题、研 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初步把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 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

5、探究、试验论 证的方法,能写研究方案,初步学会写研究报告.3. 总目标4(内容详见上文).4. 通过前面的两个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深化明白综合实践活动 的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二)依据各学科的特点,分学科制订了与学科特点相融合的“童 乐园”劳动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目标.融入语文学科特点的劳动实践活动课教学目标:1. 通过各种语文学习对劳动实践活动产生兴趣.2.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 所得.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留意表现自己觉得新颖好 玩的或印象最深的内容,养成记观察日记的习惯.3. 通过课题小研究,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应用资料的能 力,学会写简洁

6、的研究报告.4. 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逐步把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初步具有 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乐观的.生活态度;激发奇怪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 力.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 境,并身体力行.(分段教学目标略)融入数学学科特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目标:1. 认识园地的样子大小、计算园地周长、面积.2. 利用园地现有材料绘制条形、折线统计图.分析园地的产量、 盈亏等情况.3. 能运用所学学问进行作物买卖,并自己编制相关的数学应用题.4. 能借用学生对园地的喜爱,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园 地这一详细形象的物体,让学

7、生更简单把握抽象的数学内容,感受胜 利学习的欢乐.5. 让学生知道生活当中到处是数学.三、编制实施“童乐园”小农艺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编制是必需的,我们决定编写童乐园小农艺校本 课程,目的首先是为了使“童乐园”劳动实践教育能够更加系列化, 确保持续开展下去,并不断提高劳动实践教育的实际效果.其次是为 了切实减轻老师指导劳动实践教育的难度,让老师们能欢乐地指导这 门课程,最终,也是为了促进全体老师课程开发能力,在了解、熟悉这 门课程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发觉、自己的独创.因此,课题组的老师在研 究过程中,都非常重视准时把研究成果整理出来,让更多的老师参考, 从容吸引更多的老师加入到课程资源开发的队伍中来

8、.童乐园小农艺还收录了多篇科技创新大赛的获奖文章、案例、 科技小论文等,汇合了我们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以来在课程认识与 实践中的成果.童乐园小农艺中,学生、老师的作品虽然有许多不 是得奖作品,但同样凝聚了老师们的心血和智慧,开卷一读,也定有收 益.利用这小小的劳动实践基地,让劳动教育真正进入学生的课堂, 不仅拓宽了农村完小的素质教育渠道,同时也为课本学问供应了丰富 的实践基础,同时也很好的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开拓学校劳动育人新思路.劳动教育心得体会2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 劳动教育的意见(下简意见),劳动教育也成为教育领域颇受关 注的

9、热词。依据意见,将来将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大中小学都将设立这 一必修课程,家庭、学校、社会都将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作用,有条件 的师范院校将开设相关专业,而劳动素养也将成为评优评先、高一级 学校录用的重要参考或依据。教育部提出,他们将把劳动教育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点工作 来抓。将来,这一意见将进一步细化。前苏联有名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曾经说过:“我知道什么是劳 动: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在新中国成立 之后,毛主席也特别重视劳动教育,他写过一篇文章教育与劳动结 合的原则是不可移易的,原文如下:一、中国教育史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的有教无类,孟子的民贵 君轻,荀子的人定胜天,屈原的批

10、判君恶,司马迁的颂扬抵制,王充、 范缜、柳宗元、张载、王夫之的古代唯物论,关汉卿、施耐庵、吴承 恩、曹雪芹的民主文学,孙中山的民主革命,诸人情况不同,许多人 并无教育专著,然而上举那些,不能不影响对人民的教育,谈中国教 育史,应当提到他们。但是就教育史的主要侧面说来,几千年来的教 育,确是剥削阶级手中的工具,而社会主义教育乃是工人阶级手中的 工具。二、儿童时期需要发展身体,这种发展要是健全的。儿童时期需 要发展共产主义的情操、风格和集体英雄主义的气概,就是我们时代 的德育。这二者同智育是连结一道的。二者都同从事劳动有关,所以 教育与劳动结合的原则是不可移易的。总结以上所说,我们所主张的 全面发

11、展,是要使学生得到比较完全的和比较广博的学问,发展健全 的身体,发展共产主义的道德。在建国初期,对于劳动教育也曾有过深刻的讨论:当时政府尝试实行了 “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以求在 低投入的条件下提高人民的整体文化和技术水平。同时,在建国初期 的劳动教育问题上,政府与学界也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当时他们敏锐 地意识到一一教育不应当作为一种社会的上升通道,因为“教育作为 社会上升通道,对应着社会中职业的贵贱差别,而职业贵贱等级的基 础是劳心和劳力的分别,是对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的轻视, 说究竟是对工人和农夫,尤其是对农夫的轻视”。令人惋惜的是,这一尝试并没有得到坚持,但是回顾这段教育历 史,依

12、旧能够帮我们在今天重新关于劳动教育的讨论,帮忙我们去真 正思考以及解决今天的问题。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密切的今天,却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农村 的孩子不会做农活,城市的孩子不认识农作物,男孩子不懂电线线路, 女孩子不会拿针线为什么会消失学校教育与劳动教育“相脱离” 的现象呢?一、劳动教育的地位不高。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平民子弟想通过读书查找发展出路,与书本比起来,劳动成了一种“庸 俗”的活动。自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理念以来,劳动教育的地位始 终不高。二、应试教育高温不减。迫于升学压力,学生的时间被学科课程 挤占,实践活动课程形式化、课堂化,学校缺少相应的劳动阵地,学 生得不到应有的

13、动手实践机会,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下降,眼睛近视度 数却在上升。三、家庭教育观念不正。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不让其干家务活, 或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果,都会造成孩子不爱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当然缘由还有许多,以上只是简洁陈述几点。我们不能只看到问 题,还要看到此问题背后所做出的努力。党的教育方针里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的教育目标,劳动教育作为教育目标的重 要内容不容忽视。教育不仅是要培养有学问的新人,也要培养具有肯 定劳动素养和劳动能力的现代化新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劳动教育 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下,许多学生却已然远离了劳动教育。在家长眼中,孩子

14、忙于 学习,根本无暇顾及劳动;再者,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生活,他们的劳动机会在无 形中被“剥夺”。劳动对他们来说已经成了活生生的摆设。教育的目的不是要培养“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学问分子,教育 的目的是要培养出能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人。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应当重视劳动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 要作用。作为家长,要将劳动的权利还给孩子,从小培养孩子“自己 的事情自己做”和“劳动最光荣”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家 长要做劳动教育的有心人,从微小之处入手培养孩子的劳动素养和动 手能力。加强学生劳动教育要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落实

15、,而不能只是 走过场,让劳动教育成为孩子成长不可缺少的必修课,让孩子在劳动 中体会作为一个劳动者所具有的精神上的幸福! 劳动教育心得体会3人类起源于劳动。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不仅制造了 人类本身,而且制造了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保证了人类的连续和发 展。邓小平同志指出:“学校要给学生参与劳动的机会,劳动是教学, 是政治思想课”值周劳动班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劳 动教育、纪律教育、责任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实 践活动。每个班级每学年至少要承担一周的劳动值周工作。目前,学生中不爱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有所抬头,贪图享受、 浪费铺张的现象也比较严峻。缘由是多方面的,其中忽

16、视劳动素质教 育是一个重要缘由。通过在劳动中进行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是我国教 育的优良传统。在劳动过程中逐步渗透德育,具有行知合一的最佳效 果,与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人之成德乃在于力行”的主张相符。毫 无疑问,将思想政治品德教育融入劳动教育是培养一代新人的一条重 要途径。可见,劳动课必需渗透德育教育,作为老师,应当充分认识 这种独特而全面的功效,有意识给以强化。一、以德育为主题,树立健康的劳动观在目前重智力轻劳技的大背景下,学生心目中渐渐形成这样的观 念:只要把学习成果搞好,其他什么都不用做。在家庭教育中,许多 学生力所能及的劳动也被家长代劳。这些都导致学生缺乏责任心,在 学校的劳动中表现为对日常劳动和值日工作能不做就不做,有时牵强 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