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21生物与非生物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9069290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21生物与非生物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21生物与非生物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21生物与非生物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21生物与非生物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21生物与非生物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21生物与非生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21生物与非生物(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网址: 至善教育助您的孩子成人!成才!成功!(徐勇 初中科学浙教版 七年级上 第二章 观察生物 2.1生物与非生物讲义)2.1生物与非生物【课前回顾】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_建立_制定_获取_检验与_合作与_。2、目前,全球的气候均在变暖,近150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1,这个数字在气象学上是个不可忽视的大数字。对这种现象,有些科学家认为:可能是由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科学家提出这种观点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证据,检验假设 D、作出解释3、下面四个测量数据,用最小刻是分米的刻度尺测量的是:A、278分米 B、58厘米 C、21

2、780毫米 D、270厘米4、如下三项实验:(1) 用刻度尺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把细铜丝在铅笔上密绕50圈,然后用刻度尺量出线圈的总长度再除以50。(2) 测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先测出100枚大头针的质量,再除以100。(3) 测小石块的体积:先向量筒内倒入一定量的水,读数V1 ;然后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读数V2 ,则V石=V2V1 。上述三项实验中: 两次实验的思路是相同的。这两次实验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共同特点是 。【知识要点】一、 放大镜的使用1. 放大镜的结构放大镜一般用玻璃做成,用手摸可感觉到它中间厚,边缘薄。2. 放大镜的作用和特点放大镜能将观察对象放大,看到的是一个正立放大

3、的像。3. 放大镜使用方法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放大镜不要与被观察的物体离得太远,观察时,可将放大镜在物体与人眼之间适当的移动,使看到的物体较为清晰为止。4. 用放大镜来观察物体时,可扩大观察范围,属于_观察。二观察蜗牛1. 蜗牛的外形特征(1) 体外有一个_的外壳,它具有_的作用。(2) 头部 触角:有两对,前一对较长,后一对较短,具有_觉和_ 的作用。 眼:着生在长的一对触角的顶部,具有_的功能。 口:着生在触角的下方,具有_的作用。(3)腹部是肥大的足,是_的器官,足内有足腺,能分泌_,所以蜗牛在爬行过的地方会留下痕迹。2. 蜗牛的生活习性 陆生,有冬眠和夏眠的习性,常栖息于阴暗潮湿的环境

4、中,喜欢夜间活动,主要食物是一些植物的叶和嫩的叶芽,对农作物有一定的危害,是一种农业害虫,因此农民不太喜欢它。3. 蜗牛的生理特征活动1 让蜗牛在灯光下爬行3分钟后,用书本遮在它的上面,使它身体的一部分处于阴影中,可以观察到蜗牛会_。结论:说明蜗牛具有_觉。活动2 用铅笔分别轻触蜗牛的触角,足和壳等部位,它_,其中_部位最敏感。结论:说明蜗牛具有_觉。活动3 用棉花沾一点米醋,放在蜗牛前面的3厘米处,蜗牛会_米醋,在蜗牛前方的玻璃上滴几滴蔗糖溶液,蜗牛会_蔗糖溶液,最后还可能_。结论:说明蜗牛具有_觉。活动4 离正在爬行的蜗牛前方0.5米处用力鼓掌,观察蜗牛会_.结论:说明蜗牛_听觉。三、 生

5、物和非生物1. 概念:生物是具有_的物体,非生物是不具有_的物体。2. 例举生物和非生物的例子。3. 讨论生物和非生物的差别。归纳总结:(1) 生物体具有严整的生物结构;(2) 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的现象;(3) 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的现象;(4) 生物体都有生殖,遗传后代的能力;(5) 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6) 生物体都有应激性,对刺激产生一定的反应生物体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的能力4.动物和植物 植物和动物的区别:营养方式不同,动物自身不能制造养料,只能通过摄取食物的方式,从现成的食物中获取养料,而植物利用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养料。【典型例题】【例1】用放大镜观察物

6、体时,放大镜与观察物体间的距离正确的是 ( ) A 贴着观察物体 B 靠近观察物体 C 远离观察物体 D 随便怎样都可以做一做 观察蜗牛时应用 ( ) A 显微镜 B 放大镜 C 照相机 D 录像机【例2】蚯蚓和蜗牛都没有听觉,但当人走近蚯蚓洞穴时,它会迅速钻入洞穴内,人触动触角,蜗牛会把身体缩到壳内,这是因为( ) A 蚯蚓和蜗牛都有视觉功能 B 蚯蚓和蜗牛都有触觉功能 C蚯蚓和蜗牛都有味觉功能 D 蚯蚓和蜗牛都有嗅觉功能做一做 观察蜗牛时,在蜗牛前方3厘米处,放上沾有酒精的棉花,我们发现蜗牛会向远离酒精的方向爬行,这说明蜗牛具有( ) A 视觉 B 味觉 C 触觉 D 嗅觉【例3】下列属于

7、生物的是 ( ) A 恐龙骨的化石 B 珊瑚 C 珊瑚虫 D 钟乳石做一做 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 ) A 蚊子 B 气球 C 人 D 细菌【例4】植物的茎能向光生长,这说明生物具有( ) A 生长现象 B 应激性 C 繁殖功能 D 呼吸功能 做一做 向日葵的花盘能对着太阳转,这是对_的反应,是生物的_性。【例5】下列是某调查小组在学校花园内调查到的生物,请你把它们分类(按形态结构的特点分成两大类)。( )( ) A月季 B 蚂蚁 C蜜蜂 D 牡丹 E三叶草 F 瓢虫 G 金龟子 H 冬青 I蚯蚓J紫藤 K老鼠做一做 下列各组中都属于植物的一组的是 ( ) A 爬山虎、蜗牛 B 银杏树、仙人球

8、 C 蚂蚁、蝴蝶 D 摩托车、小猪【课堂练习】1.通过对 蜗牛的实验,我们知道蜗牛具有_觉,_觉,_觉和_觉,没有_觉。2. 蜗牛的食物是 ( )A 腐烂的食物 B 植物的茎,叶 C 小动物 D 植物的幼根3. 放大镜可以扩大观察的视野,通过放大镜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被观察物体的( )A 放大正立的像 B 缩小正立的像 C 放大倒立的像 D 缩小倒立的像4. 蜗牛的头部有触角的对数( ) A 1对 B 2对 C 3对 D 4对5.下列能作为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根据的是 ( ) A是否能运动 B 是否为绿色 C 是否有用 D是否能进行新陈代谢6.猪笼草为常绿灌木,长有奇特的捕虫叶,能捕食小虫,把其作为

9、植物的主要依据是 ( ) A 动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植物不能 B 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动物不能 C 动物会动,植物不会动 D 植物都是绿色的,动物不是绿色的7.生物在地球上一般不会灭绝,这是因为生物能_,生物能从幼小的个体变成较大的个体,这是因为生物能_。8.下列名词中属于生物的是 ( ) A 空气、蘑菇、花瓣 B 煤、鸟、细菌 C 树木、草、土壤 D 蘑菇、青霉、病毒9. 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 ( ) A 生长现象 B 应激性 C 繁殖 D 呼吸10. 李明发现植物的根向地,茎向光生长,相临的两片叶子总是不重叠的,这些现象说明生物具有 ( ) A 变异性 B

10、适应性 C 遗传性 D 能影响环境11.下列不能表示生长现象的是 ( ) A 植物萌发 B 柳树发芽 C 食盐结晶 D 身体发胖12在(1)白菜 (2)蚯蚓 (3)小狗 (4)夹竹桃 (5)发光水母六种生物中,属于植物的有_,属于动物的有_13. 植物的叶一般是绿色的,但也有一些植物不是这样的,如红枫的叶是红、橙黄或黄绿色,但我们仍说它是植物,这是由于_.14.连线题。将生物的生命现象和对应的特征用线连接起来。 大猫生小猫 应激性 手一碰含羞草的叶,叶片会耷拉下来 繁殖 狼捕食 营养 排尿 生长 小猫长成大猫 排泄15.下列哪种现象与其他三种现象有本质的区别 ( ) A 舞草“跳舞” B 气球

11、充气太多而发出爆炸声 C 向日葵向着太阳转 D 母马生小马16. 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 A有细胞结构 B能生长和繁殖 C 体小且绿色 D 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17.二氧化碳是生物呼吸产生的废物,但对有些生物来说,二氧化碳却成了它的营养物质。下列生物中,属于这类生物的是( ) A 梨树 B 乌龟 C 蚂蚁 D 老虎18.原鸡是家鸡的祖先,家鸡和原鸡有许多相似的特征,但家鸡的产蛋量高。人们把原鸡驯化成产蛋量高的家鸡,是因为生物有 ( ) A 生殖和发育的特征 B 生长特征 C 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D 新陈代谢的

12、特征19.下列不是生物体的基本特征的是( )A、能生长发育 B、会快速运动 C、能进行呼吸 D、对外界刺激能作出相应反应20.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柳树的枝条在风中摆动 B、汽车生产厂家生产出大量相同的汽车C、一粒花生米长成一株花生 D、钢铁厂的锅炉中需不断往炉内添加煤21.下列几组生物中,全部靠从外界摄取食物而获得营养是( )A、小兔、白菜B、玫瑰花、水仙花 C、紫菜、青蛙D、蜜蜂、蝴蝶22.下列关于生物的描述,分别反映了生物的哪些特征? (1)动物的取食:_ (2) 向日葵朝向太阳:_ (3) 人体运动时出汗:_ (4) 一棵幼苗长成参天大树:_ (5) 植物的开花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