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有频率测定方式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9065802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6.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有频率测定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固有频率测定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固有频率测定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固有频率测定方式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固有频率测定方式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固有频率测定方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有频率测定方式(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三振动系统固有频率的测量实验目的1、了解和熟悉共振前后利萨如图形的变化规律和特点;2、学习用“共振法”测试机械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幅值判别法和相位判别法)3、学习用“锤击法”测试机械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传函判别法)4、学习用“自由衰减振动波形自谱分析法”测试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自谱分析法)实验装置框图及分析软件图3-1实验装置框图三、实验原理对于振动系统,经常要测定其固有频率, 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简谐力激振,引起系统共振,从而找到系统的各阶固有频率。另一种方法是锤击法,用冲击力激振,通过输入的力信号和输出的响应信号进行传函分析,得到各阶固有频率。以下对这两种方法加以说明:1、简谐力激振简谐

2、力作用下的强迫振动,其运动方程为:方程式的解由Xi X 2这两部分组成:X1 e t(C1 coswDt C2sin wDt)w D w、1 D 2式中Ci、C2常数由初始条件决定:X2 A| coswet A2 sin wet其中) ,Xi代表阻尼自由振动基,X 2代表阻尼强迫振动项。,一, i2自由振动周期:TD D2强迫振动项周期:Te e由于阻尼的存在,自由振动基随时间不断得衰减消失。最后,只剩下后两项,也就是通常讲的定常强动,即强迫振动部分:通过变换可写成XAsin(wet)式中.AlA22(1q/ 22 e2)2设频率比q/Dw 代入公式则振幅滞后相位角:一. 2F KFc因为q/

3、 2/xst为弹簧受干扰力峰值作用引起的静位移, 所以振幅A可写mm K成:Axst.xst其中称为动力放大系数:动力放大系数3是强迫振动时的动力系数即动幅值与静幅值之比。这个数值对拾振器和单自由度体系的振动的研究都是很重要的。当1 ,即强迫振动频率和系统固有频率相等时,动力系数迅速增加,引起系统共振,由式:X Asin(wet)可知,共振时振幅和相位都有明显变化,通过对这两个参数进行测量, 我们可以判别系统是否达到共振动点,从而确定出系统的各阶振动频率。(一)幅值判别法在激振功率输出不变的情况下,由低到高调节激振器的激振频率,通过示波器,我们可以观察到在某一频率下,任一振动量(位移、速度、加

4、速度)幅值迅速增加,这就是机械振 动系统的某阶固有频率。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在阻尼较大的情况下,不同的测量方法的出 的共振动频率稍有差别,不同类型的振动量对振幅变化敏感程度不一样,这样对于一种类型的传感器在某阶频率时不够敏感。(二)相位判别法相位判别是根据共振时特殊的相位值以及共振前后相位变化规律所提出来的一种共振判别法。在简谐力激振的情况下,用相位法来判定共振是一种较为敏感的方法,而且共振是的频率就是系统的无阻尼固有频率,可以排除阻尼因素的影响。激振信号为:F F sin t位移信号为:y Y sin( t)速度信号为:=3 Ycos( a t-)2加速度信号为:=-a sin( a t-)

5、(三)位移判别法将激振动信号输入到采集仪的第一通道 (即 x 轴) , 位移传感器输出信号或通过ZJT-601A型振动教学仪积分档输出量为位移的信号输入第二通道(即 y 轴) ,此时两通道的信号分别为:激振信号为:F=Fsin a t位移信号为:y=Y sin( at-)共振时,3 = 3 n,=兀/2 , x轴信号和y轴信号的相位差为 兀/2 ,根据利萨如图原理可知,屏幕上的图象将是一个正椭圆。当3略大于 3 n或略小于3 n时,图象都将由正椭圆变为斜椭圆, 其变化过程如下图所示。 因此图象由斜椭圆变为正椭圆的频率就是振动体的固有频率。(jl) (jl) n图 3-2 用位移判别法共振的利萨

6、如图形(四)速度判别共振将激振动信号输入到采集仪的第一通道(即x轴),速度传感器输出信号或通过ZJT-601A型振动教学仪积分档输出量为位移的信号输入第二通道(即 y 轴) ,此时两通道的信号分别为:激振信号为:F=Fsin a t速度信号为:=a Ycos( a t-)共振时,3 = 3 n,=兀/2 , X轴信号和y轴信号的相位差为 兀/2 ,根据利萨如图原理可知,屏幕上的图象将是一条直线。当3略大于 3 n或略小于 3 n时,图象都将由直线变为斜椭圆, 其变化过程如下图所示。 因此图象由斜椭圆变为直线的频率就是振动体的CO CO n固有频率。CO CO n图 3-3 用速度判别法共振的利

7、萨如图形(五) 加速度判别共振将激振动信号输入到采集仪的第一通道(即 x 轴) ,加速度传感器输出信号输入第二通道(即 y 轴) ,此时两通道的信号分别为:激振信号为: F F sin t加速度信号为: y 2 sin( t )共振时, n ,/2 , x 轴信号和 y 轴信号的相位差为 /2 , 根据利萨如图原理可知,屏幕上的图象将是一个正椭圆。当略大于 。或略小于 n时,图象都将由正椭圆变为斜椭圆, 其变化过程如下图所示。 因此图象由斜椭圆变为正椭圆的频率就是振动体的固有频率。(jl) (jl) n图 3-4 用加速度判别法共振的利萨如图形(六) 、传函判别法(频率响应函数判别法动力放大系

8、数判别法)通常我们认为振动系统为线性系统,用一特定已知的激振力,以可控的方法来激励结构,同时测量输入和输出信号,通过传函分析, 得到系统固有频率。响应与激振力之间的关系可用导纳表示:Y 的意义就是幅值为 1 的激励力所产生的响应。 研究 Y 与激励力之间的关系, 就可得到 系统的频响特性曲线。在共振频率下的导纳值迅速增大,从而可以判别各阶共振频率。(七) 、自谱分析法当系统做自由衰减振动时包括了各阶频率成分,时域波形反映了各阶频率下自由衰减波形的线性叠加, 通过对时域波形做FFT 转换就可以得到其频谱图, 从而我们可以从频谱图 中各峰值处得到系统的各阶固有频率。四、实验方法(一) 、 幅值判别

9、法测量1 、安装仪器把接触式激振器安装在支架上, 调节激振器高度, 让接触头对简支梁产生一定的预压力,使激振杆上的红线与激振动器端面平齐为宜, 把激振器的信号输入端用连接线接到 DH1301扫频信号源的输出接口上。把加速度传感器粘贴在简支梁上,输出信号接到DH59XX的振动测试通道。2 、开机打开仪器电源,进入DAS2003数采分析软件,设置采样率,连续采集,输入传感器灵敏度、设置量程范围,在打开的窗口内选择接入信号的测量通道。清零后开始采集数据。3 、测量打开DH1301扫频信号源的电源开关,调大输出电压,注意不要过载,手动调节输出信号的频率,从0 开始调节,当简支梁产生振动,振动量最大时,

10、保持该频率一段时间,记录下此时信号源的显示频率。继续增大频率可得到高阶振动频率。(二) 、相位判别法1 、将激励信号源 DH1301的输出端信号接入采集仪的应变测试通道(X轴),(或将力传感器输出信号接采集仪器的振动测试通道) , 加速度传感器输出信号接采集仪器的振动测试通道(Y轴)。加速度传感器放在距离梁端1/3处。2、打开仪器电源,进入 DAS2003a采分析软件,在打开的窗口内,点击鼠标右键选择信号的时间波形,选择“ X-Y 记录仪方式” ,利用利萨如图显示两通道的数据。调节信号源的频率,观察图象的变化情况,将加速度传感器换成速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分别测试,观察图象,根据共振时各物理量的

11、判别法原理,来确定共振频率。1、 调节DH1301的输出电压来调整激振器的激振力大小,从而调整传感器的输出幅值大小。(三) 三) 、传函判别法测量1 、安装仪器把力锤的力传感器输出线接到DH59XX勺振动测试通道的1-1通道;把加速度传感器安放在简支梁上, 也可把速度传感器, 位移传感器安放在简支梁上, 输出信号接到另外一个振动测试通道 1-2 通道。2、开机打开仪器电源,进入 DAS2003a采分析软件,设置各项运行参数,采样方式选择瞬态,触发方式选择信号触发,分析功能选择单输入频响分析功能。3、测量用力锤击简支梁中部, 就可看到时域波形, 点鼠标右键信号选择,选择频响曲线,频响曲线的第一个

12、峰就是系统的一阶固有频率。后面的几个峰是系统的高阶频率。移动传感器或用力锤敲简支梁的其他部位,再进行测试,记录下各阶固有频率。(四)、自谱分析法1、安装仪器把加速度传感器安放在简支梁上,车出信号接到振动测试通道1-1通道。2、开机 打开仪器电源,进入 DAS2003数采分析软件,设置各项运行参数,选择单频响 分析功能。3、测量 用力锤击简支梁中部,就可看到时域波形,点鼠标右键信号选择,选择自功率谱,就可得到自功率谱曲线,第一个峰就是系统的一阶固有频率。后面的几个峰是系统的高阶频率。移动传感器或用力锤敲简支梁的其他部位,再进行测试,记录下各阶固有频率。五、实验结果与分析i. 将用位移、速度、加速度判别共振的结果图分别绘出来。ii. 比较各种方法得到的各阶模态频率。频率(Hz)测试方法A阶频率第二阶频率第三阶频率幅值判别法相位位移d判别速度v法加速度a传函判别法自谱判别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