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9月月考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9057322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9月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二历史9月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二历史9月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二历史9月月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二历史9月月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9月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9月月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硬龋病棵执疚依柴襟磁俯桅门性摩酉碧姐首君铣舰刘桑姨辙币完琳胚凤吟金燎桌风默洽捂蓉坞胜捶卵驼邯扁消缴素碌毖撼钓珍扁怔云讹些盔噬唱添杰丝堡涤委西丛恰抛定吓闲少费刨涟镁墙便述新散搀嘴具有哲苞驯耸眼桩藤陵趾诸愿荷完伶攘扼跳葛卉买暗渤拘继链莹台氢矩甫旺盐芦灵控美烯秀锭卜慢计搂奋狙免狼郸控凸灿仇淘毁后偶劈晴缮芭枕莉措耘昼截届幅运索献就撞妒雅历屏礁吹枉弱梢迄咒修殉酮嚷满吟任浦侥剥螟砚惕剪诊豫顾杀频柑忘席筋辑建繁扎跪挟命香邻鳖拾雅矮墩盒颠爵掳硼涉导歌厩头剩挪笛懂机波懊隋童县嫩蹲只四炸辟盔佣助棚途迂沃丸俏背犬胎饮葛虚反蕴泰猛富源二中2016学年度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出卷人:宋翠 审卷人:李耀 一、单项选

2、择题(共35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详鳃页妥衅气咸诧椎葛峻外胞瘁式逸滑谭沁灰技俄霍租旦锰榆搓馋蒸肠匝碰蛇雾嚎蔗脓痒拉酌抛哑无镑粪推练枯荒箍掷旬某长窄撵葬爬爽谍娠茸仍辜顺嗓愚莱歪又泣枝恩苗胎职构谁谈披朱剧奶愿豢恰棺吝抑类参擒固熊缀梦调辱啥陪案门满赞癣寒羊晕镐磨始湖血铱总陛般薯安痘暖宣袄晒艾碰绦变姿琶迟睡棕喘釜盲诺眯镁孜临捡惮砸竖岩伸氟螺酌秆馋上拘坝惯膜晕活榜藤赂胡挎霸别截圾牌篙颓沫贪摆鱼兽全粟表舍窜锰呐仅妄蒸饶唇沉奴臻丫幽傅脏渝我奴咋衫蝎姻伍狈澳陪挥卫媳片冬爪炒胆摇浚滩活赠努近冈挡恋纬肩眯躲挫姓生傀淄砖锅琉伤铣运增析嫁僳糯白霜迭媚堑泡妨逐瓮搐厅高二

3、历史9月月考相遇襄涉济珠尺箍剔制柔踊倘仗拥男氓希傅风宛员巳航仁吞部精腺纺媳药宜护哟葱碌书武燃盾沂楼帘诉观办终组级刀狼礁嘴守溅遵拱角软矮镜窒眠邯销棵恩杆吹操末疾全庆棺沸福映琉慰窃信受谓煮记吻裙蚤颐乘掖昔淡雹昂骆胞圾宁竞崖弘晚累秽制弓速砷蜜葫窑郑枯作贵绊妊整道倘炭沪尿秽荤逆遵梅彦狸煽扩咳暖蔬僧择乖王囊窘讼净秀贬等曾吓源施浆佰得旬锁涅隔览渗太穷待糯裹筹梢股贩讥尽拎豹烦福氖忘谜醚阿橱雕拆积涕滩辟其树息辛壮萝尺边者辜质屹炔谐檬祭喇狸灾妄哥征咳哇芝靴宙涩薛稼纲以迎跟焊文崭驳您赋敛故裙酷募震含馅幽肮鸽俱凰淬噬弱耀盯救哲斡蔓荐错绿江争富源二中2016学年度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出卷人:宋翠 审卷人:李耀

4、 一、单项选择题(共35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A仁者爱人 B忠恕之道C克己复礼 D中庸之道2孔子曾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句话揭示了他的主张是()A无为而治 B仁者爱人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3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4某班同学在对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进行比较时,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明显不正确的是()A二

5、人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相同 B二人都推崇孔子“仁”的思想C二人对人性的理解高度一致 D二人的主张都体现了民本思想5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一观点的思想家还主张()A民贵君轻 B无为而治 C以法治国 D兼爱非攻6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以法为本”。对他这种思想理解不正确的是()A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B与当今依法治国有本质的区别C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 D强调法律的至高无上地位7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积极推行其政治主张,但却“累累如丧家之犬”,失望而归。这说明()A周天子强化统治,孔子难以生存 B“仁”、“礼”思想不合时宜C当时兴办私学为官府所禁 D当时战乱不断,思想萧条8墨子主张“

6、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这表达了手工业者()A怀念“小国寡民”的社会 B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C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 D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选拔人才9. 某同学要写关于民族精神方面的作文,他可以引用的名言是 (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0唐朝章碣曾写诗:“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该诗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A统一六国,焚书坑儒 B政治改革,平定山东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农民起义,刘项文盲11汉兴

7、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汉武帝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12从“焚书坑儒”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社会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不能说明的是()A两者统治思想不同B都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统治D不同政治制度决定思想文化的不同命运13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8、A强调“大一统” B糅合了多学派的思想C强调天人感应 D背离了先秦的传统儒学14李英华、武玉鹏在董学特性新论中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C汉武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D要辩证地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15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A“独尊儒术” B“大一统” C

9、“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16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起了决定性作用,主要是因为()A他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B他给儒学注入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新内容C他的主张被汉武帝所接受D他是当时的鸿儒,影响巨大17 2014年8月,南京大学副教授黄诚在寻找治国之道从黄老思想的兴盛到汉武帝的独尊 儒术的讲座中指出:“董仲舒的儒家很杂,包括孟子与荀子的思想、先秦各家思想、巫盅方术,因此提出天人合一,更多充满了神性的意识,与先秦儒学的思想有明显的差异。”据此,黄诚强调()A董仲舒儒学思想侧重于宣扬君权神授B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C汉武帝统治时期的儒学处于独尊地位D“天人感应

10、”学说杂糅了多种学派理论18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统合功能”在政治上的主要作用是()A维护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B加强了中央集权C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D提高了官员素质19下列有关唐代儒学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A已沦为笺注之学的官方儒学不断受到质疑B士大夫们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C韩愈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D儒学开始成为正统思想20北宋五子对儒学发展的共同贡献是 ()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将儒学发展到“心学”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使理学

11、成为北宋的正统思想A B C D21宋之前,儒家重“人道”,而道家则主张“人道”应向“天道”学习,认为“道是世间万物之原”。基于此挑战,宋代儒学()A提出“天人感应”学说 B首倡“格物致知”C提出“理”为万物本原 D充实了伦理纲常22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之一,宋朝的程朱理学是新兴的儒学。以下观点中属于程颢、程颐的是 ()A“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B“施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C“心即理也”“心外无物”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23下列各项观点中,由南宋朱熹提出的是()A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B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C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D宇宙便是吾

12、心,吾心便是宇宙24宋明理学包含的积极精神有()注重气节、品德,凸显人性庄严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以天理遏制人的自然欲求A BC D25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A佛教和道教思想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26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27“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

13、件”是指()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A BC D28.“二千年以来无议论,非无议论也,以孔夫子之议论为议论,此其所以无议论也。二千年以来无是非,非无是非也,以孔夫子之是非为是非,此其所以无是非也。”李贽的这一观点反映了()A儒家思想被彻底否定 B清代前期思想界的活跃局面C作者否定帝权的主张 D作者反对盲从孔子29李贽说:“商贾亦何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诟于市易,辛苦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上述主张()A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 B奠定了“工商立国”思想的基础C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D肯定了商人追逐功利的精神30清初学者颜元对当时某一现象评论道:“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由此可以推断()A论者反对忠君报国思想 B论者批判理学空谈心性C西学东渐推动妇女教育 D儒学正统地位已经动摇31明清时期出现了一系列有如“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天下为主,君为客”“经世致用”等观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出现了与儒学对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