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教学反思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9056316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上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三上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三上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三上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三上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上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上教学反思(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头书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员的交换,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放手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因此,教学一开始,我便引导学生与课题对话,由题质疑,放飞学生的思维:当你看到“石头书”这三个字时,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的问题接踵而至,他们的问题都源于生活,很有见地又不乏童趣,与这篇课文情趣相吻。在学生提问的最后,我追问了一句:同学们根据课题,脑海中一下子就闪现了这么多问题,真好!大家都想很快找到答案,一直要把问题都弄明白为止。对吗?学生们大声回答道“对!”“问个明白,探个究竟,这就叫刨根问底,现在,就让

2、我们打开书,道课文中去刨根问底吧!”在情景中引入“刨根问底”一词并自然地加以解释,既为下文的学习作一铺垫,更激起了学生刨根问底的浓厚兴趣,使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会查“无字词典”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通过爸爸教聪聪学会用“无字词典”来理解“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两个词语,让孩子们学会如何到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感受“生活处处皆语文”。在理解“骄阳似火”的时候,我让孩子们比较聪聪和爸爸的理解哪个更形象时,孩子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第二个。然后我就让学生学学爸爸,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说说什么是“骄阳似火”。孩子们的思维非常活跃,有的说夏天的柏油马路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都快要融化了;有的说小狗蹲在大树下热得伸长

3、了舌头直喘气,还有的说知了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热死了,热死了。”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一起用生活中的学问来理解“山崩地裂”、“意味深长”等,如果孩子们能坚持从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孩子们的语文素养一定能慢慢提高的。 1.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首著名的儿童歌曲的歌词,作者是著名的词作家乔羽。这篇课文既是对生活在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真实描绘,同时也是对少年儿童未来更美好的生活的憧憬。它是一首传唱至今的经典儿童歌曲。 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教学难点是理解“是谁为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在教学第3小节中,我让学生理解“尽情”的词义,学生的回答是“尽兴”、“很快乐”。通过了解一个词的意思来理解“做

4、完了一天的功课,让我们尽情欢乐”这句话。在理解的同时,让学生自己联系实际再次体验完成功课时的那种轻松快乐。紧接着思考“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来回答问题。因为学生感情层次尚属于浅层次的,他们理解不到也体会不到党对少年儿童的关心爱护,感受也感受不到文中的“我们”对党的无比热爱之情。这时,我有点心急,对学生进行了灌输。为了不强行灌输,我适当的举了些例子来让学生理解。听了我的动情描述,孩子们体会到了新社会的幸福,心灵也受到震撼,深深地体会了党的伟大、党对少年儿童的关心爱护,感受到文中的“我们”对党的无比热爱之情。二是联系实际,说说现在的我们感受到了党的哪些关怀?孩子们在讨论

5、交流中,联系自己在花园式的学校里学习、免费享受义务教育等事例,切实感受到了党的伟大与恩情,由衷地产生了对党的感激之情和热爱之情。两种情感牵引,使得难点进一步突破,孩子们的情感水到渠成地被激发,再来读文时,孩子们更能声情并茂了。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课文所表达的感情,还能让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枫桥夜泊教学反思低年级的古诗词教学中,主要定位在诵读和理解诗意上,进入三年级后的孩子,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如果仅仅限于读正确和理解诗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努力实现意义到意境、意蕴的跨越,所以在教学枫桥夜泊一诗时,我把重点放在理解古诗诗意、体会诗情上。 教学中,我紧抓住诗中的“愁”字展开教学,找

6、准了这首古诗的感情基调。紧扣诗眼,抓住“这首诗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愁,什么叫愁?(烦恼)谁在愁呢?(诗人张继)他为何而愁呢?”这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古诗。在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张继“愁什么”时,首先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字面意思的理解,乌鸦悲戚地啼叫,整个大地都被寒霜笼罩,江边的枫树,点点渔火,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切都让诗人感到孤独、凄凉、寂寞。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猜猜诗人为何而愁,学生猜测:他可能远离家乡,在思念亲人;他可能是忧国居民等,然后出示一段介绍诗人张继落榜的小故事,让学生更进一步地认识到诗人张继的孤独、寂寞。 最后指导学生诵读诗歌,学生的情感也就自然而来,也就读出了张继这种

7、深深的愁。山行教学反思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学习古诗的经验和体会,初步了解了古诗的一些特点,对古诗有了一定的情感倾向。基于这首诗是描写秋景的,课堂上,我立足于让学生通过朗读、借助插图入境悟情,体会诗的意境并达到熟读成诵。 为了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音韵之美,在教学时,我适当进行了朗读技巧的指导,如“拖腔”的准确运用,每句第四个字做较大的停顿,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这样一指导,就能显示出古诗特有的乐感和韵味。 这首古诗配有符合诗意的插图,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我让学生说说读完这首诗后,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景物。孩子们都能借助插图和文本语言展开想象:弯弯曲曲的山间小道、山腰间缭绕的白云、隐

8、隐约约的几户人家、满山遍野火红的枫叶,学生脑海中都留有了画面感,但是在描述的时候语言不是很美,需要教师的点拨指导。3.古诗两首教学反思山行与枫桥夜泊这两首古诗学生早已能背诵,通过各种渠道也基本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但古诗的教学除了理解诗句的意思之外,难点在于引发想象、激发学生情感。课堂上,我利用图文结合的方法,使图文对照了起来。先让学生看清图,也就更能理解了“石径斜”、“白云生处”、“枫林”和“红于二月花”等,看着赏心悦目的美景,诗人便停下脚步驻足欣赏了。学生很容易体会到诗人的那种喜悦心情。再引导学生看第二幅插图,同是秋天的枫树,色彩和形态完全不一样,前者红叶似火、激情涌动,后者枯枝老树昏鸦,然后

9、再来请同学们将两首古诗都来读一读,。一喜一悲,心境的不同,同样的景色也有了不同。这时,我适时地点拨:环境的烘托,也能够反映出人物的心境。接下来,再来读一读山行,你能想象出那副画面吗?(曲径通幽、白云飘渺、红叶似火)再来读一读枫桥夜泊,找一找诗人淡淡的愁还体现在哪些景色之中?(寒鸦枯树、月落凄清、夜半钟声)最后,让孩子们通过高声吟诵,与诗人进行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碰撞。让学生真正享受到诗歌带给他们的快意!我想:绵绵诗情也会像一股溪流涌进孩子们的心扉吧!4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做一片美的叶子,这是一篇散文诗,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大树和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由物及人,由“大树”和“叶子”,想到

10、了人,想到了人的生活,启迪人们要学习叶子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语言清新自然,给人美的同时,又让人浮想联翩。“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这一句总结全文,那么,叶子美在哪里呢?一、学习叶子的外形之美。我们抓住了“远远望去,那棵大树很美。” “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读出了树的色彩美、形态美和姿态美,从而体会大树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具有灵动之美。接下来,8我着重带领学生细细品味了课文的第4、第6自然段,帮助学生查找“无字词典”,理解“形态各异”的意思,借助采集到的树叶,使学生知道,每一片叶子都有各自的特点,即使在一棵书上,也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通过朗读,读出叶子的美。第6自

11、然段,就以一个问题引领学习,“你喜欢那个季节的叶子,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表达了自己对不同季节叶子的喜爱。是的,它春天萌生,夏天旺盛,秋天枯萎,冬天终结却又酝酿着下一轮的生命周期,真是生生不息啊!二、挖掘内在之美。“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让学生明白真是叶子的特殊本领光合作用,为大树的生长提供了必须的营养,还为我们人类提供了新鲜的空气呢!接下来,叶子们还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归大树底下的根,多么无私的壮举呀!了解了叶子的外在美和内在美,我还引导学生比较树叶和人相似的地方,学生很快明白了,绿叶为大树而生,有了每一片叶的美丽和无私奉献,大树才会生长得茁壮、

12、葱翠;我们祖国也是如此,有了每个人的辛勤工作、无私付出,我们的祖国才会这么和谐美好,我们的生活这棵大树才会如此的幸福!而我们每个小朋友也都是一片叶子,只要我们思想棒、学习棒、身体棒,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学校也就会像一棵大树,枝繁叶茂、生机勃勃。习作1教学反思 这节课讲了作文宗旨:用自己的口说自己的事,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情。从三个方面入手,和学生讨论了三个问题,1 .作文材料从哪儿来?从每个人的生活中来,一花一木皆入文。2 .作文中好词句哪来的?无字词典与有字词典中的,就是积累。3 .作文中的感情哪来的?心中所感,抒发胸意。分析了例文,好阿姨中帮助学生了解要将人写的清楚具体,就要写清人物动作、神态

13、、语言(学生自己总结的)。讲清楚事,要有一定的顺序,可以是事情发展的顺序。假如我有一只神笔,学生获得的就是作文要有想像力,指云为马,看水如玉,都是想像来的。我告诉孩子们,作文不是今天才会写的,以前我们写的都是作文,今后我们积累更多、经历更多、感受更多,我们的作文就会写的更好。 学生兴趣高涨,都想伸手试一试。这算是开了个好头,有兴趣就要保护,今后如何保护这种兴趣,是我作文教学的关键。习作一的第二课时,我用来给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2、添词

14、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练习1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儿童不可离的生活实践能力,因此口语交际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所以,在教学前,我将本次练习同开展班级读书活动紧密结合,让学生实实在在的读几本书,有具体的内容,有真实的感受,为教学中参与讨论交流打下基础. 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应该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因此,在教学时,我努力营造了一个现实的交际情境.学生经过讨论,明白了要把自

15、己读过的书介绍给别人,必须讲清书名,作者,主要内容,精彩之处后,提出:要开讨论会,就得由各主持人,如果你当主持人,开场白怎么说 分组讨论,推选讲的好的同学讲给全班听.经过竞选,选出一名主持人组织本次读书交流活动.主持人竞选,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跃跃欲试,讨论激烈.活动中,在主持人,师生的评议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活动即将结束,师生共同小结:1,以个人名义谈参加读书活动的收获.2,以主持人的身份对本次读书活动进行总结. 回顾本课,我想最大的成功在于,把握住了口语交际的特点,没有上成说话课。也没有上成在教师操纵之下的谈话课,而是让学生做主人,实实在在的充当读书讨论会

16、的主持人和参与者,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现实的读书讨论会上,以一种独立的角色身份,自主的参与交际实践活动.如果每堂课,教师心中始终将学生放在第一位,那么,我们的学生进步将是指日可待的.这不就是新课改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吗?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这篇文章写得很美文美、境美、情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北大荒无比的热爱之情。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就采用以画促读的形式引导学生感受这片景,体会这份情。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北大荒天空的美。教学时,我先画了蓝蓝的天空,当学生读好了流云变换的句子时,我说,老师要变魔术啦,接着,我用彩笔当场画上了流云,同学们惊奇地喊着:哇,一道银灰,一道血红,一道绛紫,真好看啊!学生自然而然地读好了这一段文字。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