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融入自然 品读生命 第5课 囚绿记课时作业 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9049921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融入自然 品读生命 第5课 囚绿记课时作业 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融入自然 品读生命 第5课 囚绿记课时作业 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融入自然 品读生命 第5课 囚绿记课时作业 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融入自然 品读生命 第5课 囚绿记课时作业 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融入自然 品读生命 第5课 囚绿记课时作业 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融入自然 品读生命 第5课 囚绿记课时作业 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融入自然 品读生命 第5课 囚绿记课时作业 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课 囚绿记一、语言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微信朋友圈中有少数人常把一些不经之谈当作新闻来分享,对某些言论不加分辨就转发到朋友圈中,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老虎咬人事件发生后,被老虎咬得浑身遍体鳞伤的女子的悲惨遭遇让人痛心,缺乏理性的网民暴露出来的人性的丑恶更令人痛心。几年前,少不更事的孙杨曾因误服禁药被禁赛,在里约奥运会上,澳大利亚的霍顿借此骂孙杨为“骗子”,这种做法实在令人气愤。新闻评论也好,学术文章也好,写作时都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要准确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俗的约束而畏葸不前,而这种约束对于大多数成年人而言通

2、常似乎又很难超越。新规划的311国道将经过襄城县多个村庄,县政府要求有关部门必须求田问舍,认真做好沿途的土地征用和住宅拆迁工作。A BC D【答案】B【解析】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遍体鳞伤:满身都是像鱼鳞一样密集的创伤,形容伤势非常重。此处“遍体”与“浑身”重复。少不更事:指人年纪轻,经历的事不多,缺少经验。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泛指烦琐多余的事项。望文生义。 畏葸不前:害怕退缩,不敢向前。求田问舍:出钱买田地、房子。比喻只知谋置家产,不以国事为念,胸无大志。不合语境。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您约我明天去贵处谈我班同学光临贵公司参观一事,因我有急事,现只好改期再

3、谈。B令郎在这次奥数竞赛中获得满分,多亏老师您的精心指导,我们全家十分感激。C有位长辈给侄儿写信说:“此事一时难以定夺,望你钧裁。”D拙作奉上,自己总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答案】D【解析】A.“光临”是对客人用的敬辞,对于自身只能说“到”“去”。B.“令郎”是称对方儿子的敬辞,此处为自己的孩子,应用“犬子”。C.“钧裁”是对上级或尊长的敬辞。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海岸侵蚀是由于海水动力的冲击造成海岸线后退和海滩下蚀的地质现象,导致海岸侵蚀的原因虽然有很多,_。例如:沿岸采沙直接减少了海岸陆域面积,沿岸开

4、采地下水使地基产生沉降,而开采珊瑚礁、采伐红树林等活动则使海岸失去庇护。_,我国则是侵蚀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防治海岸侵蚀时,一些欧美国家在重要的岸段划有预警线,_。而在我国不少的旅游海岸,别墅和娱乐设施直接建在沙滩上,这就极易酿成灾祸。【答案】但是人类活动是重要原因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海岸侵蚀在预警线内不得修筑人工建筑4欣赏泥塑作品,按要求作答。(1)根据作品情景,展开想象,写一段对话。要符合人物身份。孙女:爷爷吃。爷爷:_孙女:_爷爷:_(2)请为这幅泥塑作品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得用“爷爷吃”或“无题”。_【答案】(1)爷爷:嗯,真香!孙女:爷爷好乖。爷爷:乖,乖,小孙女长成大闺女了!

5、(2)爷孙情(从泥塑整体角度);天伦之乐(从爷爷角度);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从孙女角度)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811段,完成后面的题。5文中“自私的念头”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是自私的?_【答案】“自私的念头”指的是将常春藤牵进“我”的屋子。说自私是因为“我”要牺牲别人的自由生活来装饰自己的房间。6作者为什么说常春藤“固执”?这表现了常春藤什么样的精神品质?_【答案】固执指“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这表现了常春藤对光明的向往,执着的追求,不屈不挠的精神。7绿枝条日见憔损,“我”却不愿意开释它,如何理解这种“魔念”?_【答案】文章写绿枝条的憔损过程非常细致逼

6、真,用“我”的“魔念”衬托“我”缺乏对外界生命的同情怜悯之心。“魔念”反映了“我”的一种自私、偏执,较为阴暗的心理。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红豆树下陈歆耕在绵密的江南细雨中,我伫立在常熟古里红豆山庄的红豆树旁。当年钱柳共同生活的红豆山庄,已了无踪迹,只余一片废墟,“硕果”仅存的只有这一棵见证了当年钱柳缠绵情史的红豆树。废墟反衬出红豆树的古老、沧桑、孤傲、孤独我撑着雨伞夹在数十位观者之中,却听不清大家围着红豆树在窃窃私语些什么唐代王维的咏红豆的相思诗最有名:“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可江南春雨,却催不出这古老红豆树的新枝,到哪里去采撷红豆?远近的老百姓

7、把它视作“神树”,逢年过节,有很多善男信女来树下烧香跪拜。我猜想着他们心中祈祷些什么呢?希望“神树”给他们带来纯真美满的婚姻爱情?可他们拜错了“神”呀!要知道,钱柳爱情最终是以令人感叹的悲剧落幕的,而这棵红豆树也有如此漫长的年头未开花结果了,它还能管得了人间情爱的“开花结果”吗?我收起雨伞,索性让细雨淅淅沥沥地滴落在自己的脸颊上。流连在红豆古树下,我想得最多的还是写出传世史著杰作柳如是别传的国学大儒陈寅恪先生。他在史海跋涉20年,用文言文写就了80余万字的厚厚三大卷的柳如是别传。这让很多人不理解:一位史学大儒为何要耗费如许光阴,为柳如是一位沦落风尘的青楼女子作传?寅恪先生的好友吴宓称,陈写此书

8、“盖藉此以察当时政治、道德之真实情况,盖有深素存焉,绝非清闲、风流之行事”。其实,只要熟悉柳如是全部人生经历的人就会明白,寅恪先生为柳如是作传,其意旨不在为钱柳姻缘留下翔实的历史记载,或传播一段轰动一时又为世俗所诟病的爱情佳话。他是要为一位生于国破家亡的乱世、却表现出超凡民族气节和风骨的才女奇女作传,是为一种伟大的人格和魂魄作传。而柳氏这样一种“风骨”,与寅恪先生倡导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血脉、心灵上是相通的。寅恪先生以此大著“痛哭古人,留赠来者”。我们这些后来者,在面对先生的精神遗产时,是否存有几分愧疚呢?据记载,柳如是在胎仙阁为80岁的老公钱牧斋做寿,恰逢红豆树二三十年后又一次花

9、开满树,她从阁前的红豆树上觅得仅有的一颗红豆,作为寿礼呈上,使钱谦益大喜过望。红豆有情,可显然不是为钱某人开花结果的。钱氏在明灭后降清失节,又不愿过隐居生活,遂不听柳氏的反复劝说,一定要到清廷去谋一官半职。柳氏则坚决不肯随同前往,做降臣之妇。没想到钱氏到京后不被重用,半年后只好托病回老家。他的仕途失意,成全了柳氏在田园山水间安享夫妻生活的愿望。我坚信,有生命的美丽的红豆之花,肯定是为从内而外皆美洁如玉的柳如是而开的。我觉得,需要到红豆古树下跪拜的,倒是那些缺钙、患“软骨病”的人可惜的是,此刻在红豆树的废墟周围,推土机正发出轰鸣,施工车辆穿梭往来,一座再造的红豆山庄将在这里出现。令我忧虑的是:人

10、工再现的雕梁画栋、小桥流水的红豆山庄,加上熙来攘往的红男绿女,反倒会把孑然孤傲的红豆古树给淹没了。我更欣赏它现在的模样卓尔不群的身姿!不知道红豆古树何时能再发出新枝?何时能再开花结果?它那古老沧桑的面容,给我带来的是无限惆怅和忧思8下列对散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以红豆树旁的废墟来反衬红豆树的古老、沧桑、孤傲、孤独,红豆树和废墟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饱含作者忧郁的思想感情。B这篇说理性较强的散文,以一种凝重的笔调来行文,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作者直面红豆树而产生的对现实生活的情感和评价。C本文运用议论兼抒情的表达方式,使文章生动、形象、真实,深情地表达了作者的感受以及由此产生的

11、联想。D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通过联想表达出了对红豆树的一种敬佩,同时又藏有无尽的忧愁。【答案】B【解析】这是一篇抒情性较强的散文。9文章引用王维相思诗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回答。_【答案】用王维诗中的红豆来反衬眼前红豆树的古老、沧桑、孤傲、孤独,从而引出作者对善男信女在树下烧香跪拜祈求纯真爱情、美满婚姻的疑虑以及由此而生发的感慨。10“不知道红豆古树何时能再发出新枝?何时能再开花结果?”文章为何以此作为结尾?请作简要探究。_【答案】这是作者面对红豆古树以及现在的人们对待红豆古树的态度而生发的惆怅、忧思之语。作者看到现在的红豆山庄已成一片废墟,初春的红豆树枯槁而满腹忧愁。作者对人们不能领会钱柳爱情真谛、不明陈寅恪先生的精神而感到惶惑与痛心。作者对在红豆树的废墟周围再造红豆山庄产生怀疑、忧虑与担心。作者呼唤人们转变思想认识,继承并发扬民族气节和风骨,拥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期盼红豆能发新枝、开新花、结新果。-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