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9045025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8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化工学院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摘要 填料塔气液两相密切接触进行传质和传热,在正常操作下,气相为连续相,液相为分散相,气相组成呈连续变化,属微分接触逆流操作过程。它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因此根据丙酮和空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析,采用填料塔。本次设计针对二元物系的吸收问题进行分析、计算、核算、绘图,是较完整的吸收设计过程,并通过对填料塔的计算,可以得出填料塔的各种设计参数,此设计方法被工程技术人员广泛的采用。在化学工业中,经常需将气体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加以分离,其目的是:回收或捕获气体混合物中的有用物质,以制取产品;除去工艺气体中的有害成分,使气体净化,以便进一步加工处理;或除去工业放空尾气中的有害

2、物,以免污染大气。实际过程往往同时兼有净化和回收双重目的。气体混合物的分离,总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间某种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差异而进行的。根据不同性质上的差异,可以开发出不同的分离方法。吸收操作仅为其中之一,它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或化学反应活性的差异,在气液两相接触时发生传质,实现气液混合物的分离。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原料气的净化,气体产品的精制,治理有害气体,保护环境等方面都要用到气体吸收过程。填料塔作为主要设备之一,越来越受到青睐。丙酮填料吸收塔,以水为溶剂,经济合理,净化度高,污染小。本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填料吸收塔的方法处理含有丙酮的混合物,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3、,采用填料吸收塔吸收操作是因为填料可以提供巨大的气液传质面积而且填料表面具有良好的湍流状况,从而使吸收易于进行,填料塔有通量大,阻力小,压降低,操作弹性大,塔内持液量小,耐腐蚀,结构简单,分离效率高等优点,从而使吸收操作过程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在设计中,主要以水吸收混合气中的丙酮,在给定的操作条件下对填料吸收塔进行物料衡算。本次设计包括设计方案的选取,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物料衡算、设备的结构设计和工艺尺寸的设计计算,工艺流程图,主要设备的工艺条件图等内容。第1章 绪 论在化学工业中,经常需将气体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加以分离,其目的是:(1)回收或捕获气体混合物中的有用物质,以制取产品;(2)除

4、去工艺气体中的有害成分,使气体净化,以便进一步加工处理;或除去工业放空尾气中的有害物,以免污染大气。 实际过程往往同时兼有净化与回收双重目的。 气体混合物的分离,总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间某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差异而进行的。根据不同性质上的差异,可以开发不同的分离方法。吸收操作仅为其中之一,它根据混合物各组分某种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1.1吸收技术概况气体吸收过程是化工生产中常用的气体混合物的分离操作,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特定的液体吸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实现各组分分离的单元操作。在化工生产中,原料气的净化,气体产品的精制,治理有害气体保护环境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5、。在研究和开发吸收过程中,在方法上多从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着手,希望在整个设备中,气液两相为连续微分接触过程,这一特点则与填料塔得到了较好的结合。由于填料塔的通量大,阻力小,使得其在某些处理量大要求压降小的分离过程中备受亲睐。尤其今年高效填料塔的开发,使得填料塔在分离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丙酮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它是制造丙酮氰醇,双酚A等化工产品的原料,也用于制造维生素C,此外还作为溶剂广泛用于醋酸纤维素胶片、塑料、涂料、医药及炼油等工业部门。气体吸收过程是化工生产中常用的气体混合物的分离操作,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特定的液体吸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实现各组分分离的单元操作。

6、实际生产中,吸收过程所用的吸收剂常需回收利用,故一般来说,完整的吸收过程应包括吸收和解吸两部分,因而在设计上应将两部分综合考虑,才能得到较为理想的设计结果。作为吸收过程的工艺设计,其一般性问题是在给定混合气体处理量、混合气体组成、温度、压力以及分离要求的条件下,完成以下工作:(1)根据给定的分离任务,确定吸收方案;(2)根据流程进行过程的物料和热量衡算,确定工艺参数;(3)依据物料及热量衡算进行过程的设备选型或设备设计;(4)绘制工艺流程图及主要设备的工艺条件图;(5)编写工艺设计说明书。吸收剂将混合气体中溶质组分吸收后所得到的溶液是混合溶液,在生产中常需要使溶质从吸收后的溶液中重新释放出来,

7、实现最终分离,而液相的吸收剂又可得以再生重新使用。这种使溶质组分从溶液中脱出的过程称为解吸,是吸收的逆过程,也是一种通过相际间传质而实现物质分离的单元操作。在化工生产中,吸收和解吸是常用的联合操作,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工艺流程。1.2吸收设备的发展吸收设备是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等生产过程中广泛采用的气液传质设备。根据塔内气液接触构件的结构形式,可氛围板式塔和填料塔两大类。 过去由于填料本体及塔内构件的不完善,填料塔大多局限于处理腐蚀性介质或不适宜安装塔板的小直径塔。近年来由于填料结构的改进,新型的高效、高负荷填料的开发,既提高了塔的通过能力和分离效能,又保持了压力降小的特点,因此填料塔已被

8、推广到所有大型气液操作中。在某些场合,还代替了传统的板式塔。随着对填料塔的研究和开发,性能优良的填料塔已大量地用于工业生产中。由于填料塔通量大,阻力小,压降低,填料易用耐腐蚀材料制造,结构简单,效率高,有利于过程节能。所以对于吸收过程来说,以采用填料塔居多。填料塔约有100年的发展史,1914年拉西环的出现使填料塔进入了科学发展的轨道,至50年代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填料塔的“放大效应”,50年代后填料塔进入了缓慢发展时期,而板式塔应运而生。70年代由于世界性的能源危机后,为了节能,填料塔得到了蓬勃发展,规整填料的出现和塔内件的改进使“放大效应”问题基本解决。 填料塔的特点: 1生产能力大2

9、分离效率高3压力降小4操作弹性大5 . 持液量小对于吸收过程,能够完成分离任务的塔设备有多种,如何从众多的塔设备中选择合适类型是进行工艺设计的首要任务。而进行这一项工作则需对吸收过程进行充分的研究后,并经多方面对比方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一般而言,吸收用塔设备与精馏过程所需要的塔设备具有相同的原则要求,用较小直径的塔设备完成规定的处理量,塔板或填料层阻力要小,具有良好的传质性能,具有合适的操作弹性,结构简单,造价低,便于安装、操作和维修等。但是吸收过程,一般具有液气比大的特点,因而更适用填料塔。此外,填料塔阻力小,效率高,有利于过程节能。所以对于吸收过程来说,以采用填料塔居多。近年来随着化工产业的

10、发展,大规模的吸收设备已经广泛用于实际生产当中。具有了很高的吸收效率,以及在节能方面也日趋完善。填料塔的工艺设计内容是在明确了装置的处理量,操作温度及操作压力及相应的相平衡关系的条件下,完成填料塔的工艺尺寸及其他塔内件设计。在今后的化学工业的生产中,对吸收设备的要求及效率将会有更高的要求,所以日益完善的吸收设备会逐渐应用于实际的工业生产中。1.3吸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气体吸收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大致有以下几种。 (1) 净化或精制气体。 混合气的净化或精制常采用吸收的方法。如在合成氨工艺中,采用碳酸丙烯酯(或碳酸钾水溶液)脱除合成气中的二氧化碳等。 (2) 制取某种气体的液态产品。气体的液态产品

11、的制取常采用吸收的方法。如用水吸收氯化氢气体制取盐酸等。(3) 回收混合气体中所需的组分。回收混合气体中的某组分通常亦采用吸收的方法。如用洗油处理焦炉气以回收其中的芳烃等。 (4) 工业废气的治理。 在工业生产所排放的废气中常含有少量的SO2、H2S、HF等有害气体成分,若直接排入大气,则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在排放之前必须加以治理,工业生产中通常采用吸收的方法,选用碱性吸收剂除去这些有害的酸性气体。第二章 设计方案2.1吸收剂的选择吸收是气体溶质在吸收剂中溶解的过程。因此,吸收剂性能的优劣往往是决定吸收效果的关键。选择吸收剂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溶解度 吸收剂对溶质组分的溶解度越大,则传

12、质推动力越大,吸收速率越快,且吸收剂的耗用量越少。 (2) 选择性 吸收剂应对溶质组分有较大的溶解度,而对混合气体中的其它组分溶解度甚微,否则不能实现有效的分离。 (3) 挥发度 在吸收过程中,吸收尾气往往为吸收剂蒸汽所饱和。故在操作温度下,吸收剂的蒸汽压要低,即挥发度要小,以减少吸收剂的损失量。 (4) 粘度 吸收剂在操作温度下的粘度越低,其在塔内的流动阻力越小,扩散系数越大,这有助于传质速率的提高。 (5) 其它 所选用的吸收剂应尽可能无毒性、无腐蚀性、不易燃易爆、不发泡、冰点低、价廉易得,且化学性质稳定。工业上常用吸收剂溶质吸收剂氨丙酮蒸气氯化氢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苯蒸气丁二烯二氯化碳

13、一氧化碳水、硫酸水水水、碱液、碳酸丙烯酯水碱液、砷碱液、有机溶剂煤油、洗油乙醇、乙腈煤油铜氨液 采用水来吸收丙酮。2.2 吸收流程的选择气体吸收过程通常按以下方法分类。 (1) 单组分吸收与多组分吸收:吸收过程按被吸收组分数目的不同,可分为单组分吸收和多组分吸收。若混合气体中只有一个组分进入液相,其余组分不溶(或微溶)于吸收剂,这种吸收过程称为单组分吸收。反之,若在吸收过程中,混合气中进入液相的气体溶质不止一个,这样的吸收称为多组分吸收。 (2) 物理吸收与化学吸收: 在吸收过程中,如果溶质与溶剂之间不发生显著的化学反应,可以把吸收过程看成是气体溶质单纯地溶解于液相溶剂的物理过程,则称为物理吸

14、收。相反,如果在吸收过程中气体溶质与溶剂(或其中的活泼组分)发生显著的化学反应,则称为化学吸收。 (3) 低浓度吸收与高浓度吸收: 在吸收过程中,若溶质在气液两相中的摩尔分率均较低(通常不超过0.1),这种吸收称为低浓度吸收;反之,则称为高浓度吸收。对于低浓度吸收过程,由于气相中溶质浓度较低,传递到液相中的溶质量相对于气、液相流率也较小,因此流经吸收塔的气、液相流率均可视为常数。 工业上吸收装置的流程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逆流操作气相自塔底进入由塔顶排出,液相自塔顶进入由塔底排出,此即逆流操作。逆流操作的特点是,传质平均推动力大,传质速率快,分离效率高,吸收剂利用率高。工业生产中多采用逆流操

15、作。 (2)并流操作气液两相均从塔顶流向塔底,此即并流操作。并流操作的特点是,系统不受液流限制,可提高操作气速,以提高生产能力。并流操作通常用于以下情况:当吸收过程的平衡曲线较平坦时,流曰对推动力影响不大;易溶气体的吸收或处理的气体不需吸收很完全;吸收剂用量特别大,逆流操作易引起液泛, (3)吸收剂部分再循环操作在逆流操作系统中,用泵将吸收塔排出液体的一部分冷却后与补充的新鲜吸收剂一同送回塔内,即为部分再循环操作。通常用于以下情况:当吸收剂用量较小,为提高塔的液体喷淋密度;对于非等温吸收过程,为控制塔内的温升,需取出一部分热量。该流程特别适宜于相平衡常数m值很小的情况,通过吸收液的部分再循环,提高吸收剂的使用效率。应予指出,吸收剂部分再循环操作较逆流操作的平均推动力要低,且需设置循环泵,操作费用增加。 (4)多塔串联操作若设计的填料层高度过大,或由于所处理物料等原因需经常清理填料,为便于维修,可把填料层分装在几个串联的塔内,每个吸收塔通过的吸收剂和气体量都相等,即为多塔串联操作。此种操作因塔内需留较大空间,输液、喷淋、支承板等辅助装置增加,使设备投资加大。 (5)串联一并联混合操作若吸收过程处理的液量很大,如果用通常的流程,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