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教学案例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9044294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要的是葫芦教学案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要的是葫芦教学案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3、懂得吸取种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生字卡片和课件。2、学生课前查找有关葫芦的资料,自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1、(课件显示画面):图上画了什么?2、课件出示课题,读课题。二、创设情境,认熟生字。1、 师(出示“葫芦”):老师这儿有6个“葫芦”,每个“葫芦”后面都藏着一个字宝宝。嘘,字宝宝在说话呢!噢,原来它们在说:谁认识我们,我们就和谁交朋友,你们愿意吗?愿意的请举手。2、学生拿到“葫芦”后

2、读出“葫芦”后面的生字。师:不错,声音都很响亮。你们能替字宝宝作个自我介绍吗?学生A:我叫“葫,h”,请大家跟我读一读。(芦、藤、哇、盯、邻)(其他学生举起自制的生字卡片逐个跟读)4、师:字宝宝说:谢谢你们这些识字大王,你们都是我的好朋友。现在,字宝宝要摘掉帽子了,睁大眼睛看清楚,还认识吗?(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5、师:哎呀!只顾着玩,字宝宝该回家了。你们能把字宝宝安全地送回家吗?【在识字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多种情境复现生字,有层次有梯度地让学生反复与生字见面,从整体上把握字形。并在课堂上引进了学生们喜欢的游戏,在游戏中兴致勃勃地识字,大大提高了识字效率。】三、自读为主,

3、读通课文。1、 学生借读拼音读课文,画一画难读的字词,同桌互帮互学。2、班上交流:你觉得哪些字词难以读准?3、师:你们会读课文了吗?我们四个组每组读一段课文,比一比,看看哪一组读得准确,读得流利。(分组赛读)【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实践达到读通读顺课文的目的。这是低年级朗读的基本要求,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四研读课文,体会感悟学习第一段1、 师:读得真棒!真是读书小能手。大家把课文读通读顺了,那就看看自己读懂了吗?请小朋友们默读第一段,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读懂了什么。遇到不懂的地方,用小问号标出来,待会儿我们一起解决。(生默读第一段

4、)2、师: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请用最清楚的语言,告诉你的同学行吗?生:老师,我知道了这个人种的葫芦长得很好。生:我知道了这个人很喜欢小葫芦。3、师:小朋友们真会读书!刚才你们说这棵葫芦长得很好,我们一起去看看这棵葫芦的各个部分吧!(课件显示)谁来说说葫芦藤、葫芦叶、葫芦花、葫芦果是什么样的?4、指导朗读第一段的第2 、3句。师(课件显示整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叶子,雪白的小花,小小的葫芦已经组成了一幅很美的图画。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美美的读一读图上的两句话吧!(屏幕出示第2、3句)(学生放开声音自由练习)师:怎样才能读出葫芦长得好这种感觉呢?谁来读一读呀?师:让我们一起站起来,

5、读出自己的感受!一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挂”了几个小葫芦,而不说“结”了几个小葫芦呢?师:这个问题提得真好,谁来帮他解决这个问题?生:一个个葫芦从藤上垂下来,就像挂在了藤上。5、师:你们从哪儿可以感受到那个人非常喜欢葫芦?6、师:你们喜欢这棵葫芦吗?那你们能不能把这种喜爱之情读出来呢?请小朋友们齐读第一段,读出你们的喜爱之情。7、师:小朋友们这么喜欢葫芦,葫芦叶和葫芦果知道了,有话要对小朋友说,我们赶快去听一听吧!(课件显示葫芦叶输送养料和葫芦果吸收养料以及它们的自述)师:听完葫芦叶和葫芦果的话后,你们知道什么?【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为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学生在这个舞台上主动发现

6、、积极探究,形成了独特的体验、感受和理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而这一切,都有助于文本的内化,都有益于内化文本。】合作、探究学习第二、三段。1、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知道因为有了茂盛的葫芦叶,所以才有可爱的葫芦。那个种葫芦的人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吗?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呢?请你们四人小组合作,到二三自然段里去找一找,把你们找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体会,然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小伙伴。(小组合作学习)2、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呢?3、交流品悟,教师点拨。师(课件演示: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当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时,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7、?(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不可怕。)、不可怕,不在乎,怎么读出不在乎的语气呢?(学生试读)、学生A站起来读。(声音较平淡)学生B:没读好,应该把“怕什么”读重音,感情要比陈述句强烈。师:你听清楚了他的意见吗?你愿不愿意再试试看?(学生A再读)。、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感叹句吧。师:他为什么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呢?那他说了些什么?是怎样说的?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盯着”、“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咱们平时大都“自言自语”过,小朋友们把那个人说的话读一读,体会体会,然后说说怎样读才算是“自言自语”?(学生练读)生:声音不能高。生:速度要慢一些

8、。师:说得好。你从他的话中还感受到那个人说话时是一种什么心情?生:那个人急切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师:理解得真好,愿意读给大家听吗?、请小朋友们再练一练,看谁既能读出“自言自语”的语气,还能读出他的心情。可以边读边配上动作。(练读指名表演读愿意读的站起来读)(引读)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 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师范读。、此时,邻居是怎样的心情?谁能把邻居那着急的心情读出来?、我们和邻居一起劝劝那个人吧!小朋友们多着急啊!可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着急吗?他不但不急,反而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呢?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那怎样读,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那个

9、人说的话呢?请小朋友先练一练。、哪位小朋友来读?老师想请你说说为什么这样读。生:第一句要用奇怪的语气来读,第二句是反问句,“还用治”要重读,第三句要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读。、师:说得棒极了,我为我们班有你这样爱思考的小朋友感到骄傲,为他鼓掌!、师:男同学和女同学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棒。4、 分角色朗读第二、三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起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精神,增强小组团队协作互助能力。】【教师始终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指导学生通过“自读”去“感悟”。在训练中,语言文字所表现的客观生活画面,在学生脑海里逐步清晰,学生的思想感情逐渐与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融合,学生读得入情入境,为

10、后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学习第四段。1、师:种葫芦的人最后收到了自己想要的葫芦吗?请一个小朋友读课文的第四段。2、(课件显示)师:这么可爱的葫芦都怎么样了?3、师:你们能结合二、三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具体的说一说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 生:叶子生了许多蚜虫,叶子被虫子吃了,就不能给葫芦提供养料了,所以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4、可爱的小葫芦竟然都落了,你们心里有什么感受?让我们齐读这一段,用读表现你的惋惜。5、师: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心情会怎样?他可能会说些什么呢?请小朋友们用“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 )地说:“”的句式想象说话。”(屏幕显示这一句式)(小组讨

11、论)师:请小组长把讨论结果跟大家交流交流。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后悔地说:“都怪我不好,要是我当初听了邻居的话,我肯定可以收到葫芦了。”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伤心地说:“如果我治了叶子上的蚜虫,我的小葫芦就会长得比大南瓜还要大呢!”五领会寓意,拓展延伸。1、师:小朋友们真会想。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从这个小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生:叶子与果实的关系非常密切。生:种果实不仅要浇水、施肥,还得抓虫才行。生:要虚心听取别人的好建议。2、 师:是呀!叶子和果实有联系, 叶子上有虫,我们就得治一治,果实才能长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事物是有联系,可有时由于我

12、们不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做了许多这样的傻事。你能举出例子给大家讲讲吗?【这一设计旨在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教师首先出示这一句式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训练,这样学生既有了依托,又有了阅读实践的环境和空间,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其次,说前组织小组讨论,建立信息交流网,打破课堂教学信息单向交流的封闭状态,打通学生与学生交流通道,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训练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如此,师生共同读书,共同讨论、共同思考,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 】六布置课外作业。假如种葫芦的人第二年又种了几棵葫芦,他会怎么做呢?他的葫芦会长得怎样呢?请小朋友们拿起画笔,把他第二年种的葫芦画出来,行吗?【这

13、一环节的设计,就是为了开放课堂,使课文内容延伸,让孩子展开丰富的想象以画促思,在绘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总 评: 这堂课,老师贯彻了新课程的理念,摆脱了以情节为主线的繁琐分析的桎梏,重视了学生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真正实现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目标。一、 充满童趣 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设计的教学方法,富有儿童情趣,再配上教师有激情的语言渲染,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如第二部分“创设情境,认熟生字,”老师把一个个没有生命的生字,当成了一个个可爱的葫芦宝宝,并要同学们和生字宝宝交朋友,这样的生字教学多么鲜活,多么有趣呀!二、 以读为本语文课标特别强调朗读。陈老师这堂课紧紧抓住“读”这个重点、自读、研读、表演读、小组读、默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体验和感情文本的情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