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练三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9043246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晋中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练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西省晋中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练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西省晋中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练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西省晋中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练三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西省晋中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练三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晋中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练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晋中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练三(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晋中市和诚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练三时间: 70分钟 满分:100分一、现代文阅读(40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文如其人”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文章风格与作者的道德品质相一致,风格是道德的外显;一是指文章风格与作者的性格、气质、才情、学识、情感等相联系。立身和为文不可分离;言为心声,风格也应是作者个性特征的自然流露。单从个性上看,时间是性格定型的关键因素,这种通过时间积淀的性格特征产生的行为惯性,是短时间内无法完全改变的。再从主观上说,作品的风格就是作者在感受、体验、表现社会生活过程中显示出来的个

2、人特征。文风与人的性格特征是一个人生活阅历、社会实践同一进程的产物,两者互相影响,具有相关性,自然可能导致文如其人的现象。尽管作者所言之物可以饰伪,但其言之格调则往往流露本性。狷急人之作风,不能尽变为澄澹;豪迈人之笔性,不能尽变为谨严。一个人既然要为文,甚至是有些难以使其文不如其人的。在这个意义上,“文如其人”的确是值得信任的批评戒条。但是,“文如其人”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文如其人”是一个宽泛的命题,既包含了知性、气性方面的问题,也包含了情性、德性方面的问题。知性、气性与情性、德性属于不同性质的问题。长期以来,在“文如其人”问题上的争论中,混淆了人的气性特征与德性特征这两个不同的层面。

3、知性与文法的关系、气性与风格的关系,属于心理学范畴,是一种必然的对应,实然的存在。而情感表达真实与否问题,人品的好坏问题,属于伦理学范畴,其与文不是必然性相关,而是或然性相关。既是或然相关,就有“文如其人”的现象,也有文、人相悖的突出表现。此外,文、人相悖还有文、人关系中的外力牵引因素。作品的形成大多出自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不能超绝于世外。由他人、社会所形成的外力一并涌入,往往对作者构成有形或无形的牵引。政治权力的影响在这种外力牵引场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任何时代的文章,总是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在政治开明时期,作者的自由度相对大,没有或者相对较少约束,这种自由自然可以反映在文章

4、的风格上。在政治严酷时期,作者失去创作自由,有的作者也不得不俯仰从人、随俗为言,文章中就会出现言不由衷、口是心非的现象,导致言与志、文与人之间拉开距离,产生不同形式的文、人相悖的现象。一种表现是,作者屈就压力地歌功颂德,投其所好地鹦鹉学舌;另一种表现是,不愿与统治者合作的作者不敢铮铮有声,只好采取隐晦曲折的方式表达。隐晦方式尽管形式上与违心迎合不同,但在本质上同样或多或少隐蔽了真实的人性。 (摘编自张世明文如其人乎:人格观念与中国考据学方法)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5 分)( )A.从道德层面来看,“文如其人”是指立身和为文的统一,风格是作者个性的自然流露。B.从文风与作

5、家性格特征的必然性相关的角度看,“文如其人”这一说法具有其合理性。C.由于文、人相悖,所以情感表达的真实与否、作者的人品好坏,与文章本身并不相关。D.在政治严酷时期,失去创作自由的作者只能随俗为言,文章就会出现言不由衷的现象。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 分)( )A.文章开篇阐释了“文如其人”的两种不同内涵,并以此为立论前提展开论述。B.文章分析了“文如其人”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论证过程中体现了辩证的思维。C.文章对比了随俗为言与隐晦表达两种现象,论证严苛政治会遮蔽真实的人性。D.文章主要从个人内在因素和社会外力因素两个层次来分析文、人相悖的原因。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

6、确的一项是(5 分)( )A.如果混淆了人的气性特征与德性特征这两个层面,“文如其人”的问题可能会无休止地争论下去。B.在政治开明的时期,政治因素对创作的影响较少,作者的自由度相对大,更易做到“文如其人”。C.读者在阅读文章时,不能简单地认定“文如其人”而依据文章去推断作者的道德或个性特征。D.文学作品用隐晦方式表达主旨,或多或少隐蔽了真实的人性,更影响到文学作品的审美效果。(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巴莱克老爷家的台秤 (德)海因里希伯尔在我爷爷的故乡,几乎人人都靠在亚麻作坊里干活糊口,天天吸着轧亚麻茎时飞扬的尘土,身体受到摧残。孩子都

7、要在放学后去森林里采蘑菇。亚麻作坊是巴莱克家的,森林也是他们家的。他们还有一间小铺。不知从什么年月开始,巴莱克老爷家给全村订了一条规矩: 哪户人家都不许有磅秤。这条规矩可得小心遵守,谁若违犯了就要被赶出亚麻作坊,邻村也不敢雇这个人干活。就连天不怕地不怕的偷猎者,也从未想过要去买一台秤。我爷爷是第一个有胆量检验巴莱克家买卖是否公平的人。爷爷十二岁时,巴莱克家族受封成贵族,要送给全村每户人家一份巴西咖啡。在庆祝宴会前一天,他们在小铺里发咖啡。他们现在叫巴莱克冯比尔甘。爷爷为自己家和另外三户人家取咖啡。使女格特鲁德数了四包咖啡给他,每包八分之一公斤,由工厂封装好的。格特鲁德要拿一块糖给我爷爷时,发现

8、瓶空了。格特鲁德转身去拿糖了。那时爷爷看到台秤左边秤盘上,放着一个半公斤的砝码。爷爷把四包咖啡放在右边的空秤盘上。当他看到黑色的公平针指在公平线的左边不动,放着半公斤砝码的秤盘斜在下边, 半公斤咖啡高高翘起。那时他的心怦怦乱跳,就像他躲在森林树丛后等着传说里的巨人出现时一样。他从衣兜里掏出几颗小石子儿,在盛咖啡口袋的秤盘里,放上三颗、四颗、五颗小石子儿,指针总算稳稳地指在黑线上。格特鲁德回来了。我爷爷,脸色苍白的小家伙,站在一边,不动声色。他只拿了三包咖啡。更使格特鲁德惊奇害怕的是,脸色苍白的小男孩把她给的糖扔在地上,一边用脚踩,一边说:“我要找巴莱克夫人说话。”但是格特鲁德只是放声讥笑他。他

9、把咖啡送给那三家人后,便揣着用麻袋片包好的五颗石子儿,走向茫茫黑夜。他知道在布劳高村,在伯尔瑙村都不会有谁家有秤的。他穿过森林,步行两小时来到名叫迪尔海姆的小城镇,那里住着一个叫霍尼希的药剂师。霍尼希为那个冻僵的小男孩开门。我爷爷解开他的麻袋片儿,取出五颗小石子,说:“我要把它秤一秤。”这时我爷爷才感觉到自己进了暖和的小屋子,他的脚已是湿漉漉的,雪融化在他的那双破鞋里。他饥饿疲劳,突然哭了起来。因为他想起有多少蘑菇、多少野草、多少干草花在那台秤上秤过。这台秤每半公斤就要缺五颗石子儿的重量。愤愤不平的巨浪袭击他的心头。霍尼希对他说,“五十五克,不多不少。”我爷爷才停止哭泣。爷爷又走了两小时路,穿

10、过森林回来,在家里挨了一顿揍,问他为什么不把咖啡拿回来, 爷爷死也不开口。他想起自己的哥哥,他采过很多蘑菇,想起了姐姐,想起了成千上百的孩子,他们为巴莱克家采的蘑菇、野草、干草花。这一次他不哭了,他把他的发现告诉他的父母、哥哥和姐姐。元旦那一天,巴莱克一家来到教堂做大弥撒。他们本来以为吉兰登村的人们会向着他们高呼万岁,欢呼他们荣升。但是人们扭过苍白的脸,怀着无声的敌意盯着他们。年青的巴莱克冯比尔甘夫人看到我的爷爷小弗兰茨,在大庭广众前问他:“你为什么不替你母亲把咖啡拿回去?”我爷爷站起身来说:“因为您吞没我的钱足够买五公斤咖啡。”说着他从衣兜里掏出五颗石子儿,递给那位太太看。爷爷说:“这是五十

11、五克。您家的台秤每半公斤就缺这些分量。”这位太太还没有来得及说话,教堂里的男男女女齐声唱起一支歌: “恒心为义的,必得生命;追求邪恶的,必致死亡”正当巴莱克一家在教堂里的时候,一个偷猎野兽的人钻进小铺,把台秤和厚厚的皮面大账本偷了出来。元旦的整个下午,村子里男人都坐在我曾祖父家里算账,按巴莱克家收购东西的十分之一计算,已经有几千塔勒。但是还没有算完,区里宪兵队的宪兵冲了进来,一边打枪一边用刺刀乱刺。台秤和账本被抢走了。爷爷的姐姐中弹死了,还有一些男人受伤。附近的布劳高村和伯尔瑙村也发生了暴动。亚麻作坊停工了一个星期。大批大批的宪兵赶来镇压。后来,村里的人们又去亚麻作坊做工,孩子们又去采蘑菇了。

12、但是每逢星期日, 只要巴莱克一家走进教堂,人们就唱起歌来:“恒心为义的,必得生命;追求邪恶的,必致死亡”我爷爷的父母在埋葬女儿后,被迫离乡背井到处流浪。他们看到,各地各村地主家秤上公平正义的指针都是虚假的。他们的老牛破车在泥路上慢慢爬行,车后面牵着一头瘦骨嶙峋的羊。只要有人愿意,就能听到巴莱克冯比尔甘的故事:他们家的所谓公平正义就是吞没人家十分之一的钱。但是几乎没有人愿意听他们讲述。(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 分)A. 小说以“我”的口吻来讲述爷爷小时候的故事,使故事更有历史感,暗示世上违背公平之事早已存在,而人们的反抗也由来已久。B台秤的秘密还没有被公

13、开之前,巴莱克家靠着提供工作岗位、给全村送巴西咖啡等方式, 在民众心目中维持着慷慨和善的形象。C小说多次用“巴莱克冯比尔甘”来称呼巴莱克家,既突出巴莱克家高高在上的地位, 也暗含其品行与地位不相称的讽刺意味。 D村民们用歌声甚至暴动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被残酷镇压之后,人们不得不作出妥协,许多人甚至不愿再听到巴莱克家的故事。5小说写到“我爷爷是第一个有胆量检验巴莱克家买卖是否公平的人”。请你谈谈小说是如何具体表现“爷爷的胆量”的。(10 分)6“巴莱克老爷家的台秤”在小说中起到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10 分)二、诗歌鉴赏(共5题,33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旅夜抒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

14、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7.诗的前四句写“旅夜”的情景,其中在颔联中你认为哪个动词用得最好,为什么?(7分)8.诗的后四句是“抒怀”,试运用“知人论事,以意逆志”的方法赏析之。(6分)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9-11题。燕山亭北行见杏花(1)宋赵佶裁剪冰绡(2),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3),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4)。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凭寄(5)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注释:(1)此词是宋徽宗赵佶

15、于1127年覆国后与其子钦宗赵桓被金兵掳往北方五国城时途中所作。(2)冰绡:洁白的丝绸,比喻花瓣。(3)靓(jng)装:美丽的妆饰。(4)蕊珠宫女:指仙女。蕊珠,指天上仙宫。(5)凭寄:托谁寄。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1),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2),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注释:(1)午桥:在洛阳南面。坐中:在一起喝酒的人。(2)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9.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第一首词中,词人用“靓妆”“艳溢”形容杏花娇艳动人,是为了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B第一首词中,“故宫何处”所蕴故国之思与李后主“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蕴含的情感相近。C第二首词中,词人用“忆昔”一词引出了对二十多年前在午桥上与洛中友人饮酒之事的回忆。D第二首词中,“此身虽在堪惊”一句蕴含了词人对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在内的经历的感慨。10.下列选项中与第一首词“淡著胭脂匀注”一句所用手法不同的一项是(5分)A多情只有春庭月(唐张泌寄人)B月移花影约重来(宋李清照浣溪沙闺情)C云破月来花弄影(宋张先天仙子水调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