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904306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设计?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目的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论阐述实验精神的重要。2、结合文本分析摆事实讲道理以及正反比照的论证方法。3、学会圈点批注关键词句的读书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准确的理解课文中大量的名言警句,理解其中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方法;学习制作卡片。难点:理解文章的论证构造。【教学方法】这是一篇大科学家的小讲演,却反思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弊端即重哲理玄谈轻科学实验。作者古今中外打通,将学理分析和现身说法结合,学识宏博,思辨深化,体验剀切,话出肺腑,切中时弊。学习本文,宜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研读说理文的才能和逻辑思辨才能。【教学辅助】多媒体。

2、【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堂同学们,当我们津津乐道于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四大创造和奥数夺冠的时候,你是否知道当代十大科技创造中没一项为哪一项咱中国人的?著名的李约瑟命题就是讨论近代中国的科技为什么落后了的。从五四时起很多有识之士就在考虑这个问题,可直到如今中国学生“高分低能,创造和理论才能缺乏,仍是不争的事实。原因何在啊?让我们和丁肇中教授一起探寻这个极有价值问题。二、整体探究1、速读全文找出中心论点,以备交流。中心论点的特征:表判断的陈述句;凝练概括,统领全文的观点。明确:中国人缺乏格物致知精神/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或标题。2、

3、用勾画评点的方法,跳读文章,说说作者怎样分析“格物致知这个概念的?明确:开头点出“格物致知就是“科学实验,然后由“?大学?里格物致知“传统儒学的格物致知(*阳明)到“真正的格物致知等,“析本意“举反例再到“探真义,正反正的螺旋上升或层层递进,直达真理。作者在文中讨论了哪四个问题?明确:?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病?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怎样培养“格物致知精神?文章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气呵成,逐层深化说理,思路非常明晰,有很强的说服力。三、重点难点打破1、三种论证方法:引用古语:如,开头引

4、用?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指出它的根本意思。3段中引用?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摆事实与讲道理有机结合:列举事例时,采用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相结合说理的方法。反面事例:列举明朝大理论家*阳明“格竹子头痛失败的事例,阐述了传统儒家对实验的错误态度。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面临实际工作却束手无策作者在念大学时,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正面事例:通过积极的有方案的探测理解竹子的性质。好处:典型事例论证,说理充分,令人信服。运用比照:如,中国传统教育通过内心体悟和自我检讨维护社会制度,与科学进展的历史说明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得到形成鲜明比照。好处:

5、正反互陈,发人省思。2、关联词与逻辑思辨:本文的关联词的运用繁复严谨。它们起承转合,闪转腾挪,肯定否认,递进因果,一方面将较为丰富零散的材料焊接的很严密,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作者极强的逻辑思辨才能和语言驾驭才能,增强了本文的逻辑力量,也起着表情达意的效果。如第三段:“但是这可能是因为并不是,而是。是使人,从而。因为这样,便。又如第九段中:他用“不是而是决不是,“它是要就要需要等自己的观点、态度、语气表达的极其鲜明。四、课外拓展(选做一)1、有人认为:丁肇中先生将中国学子的“不愿动手归咎于王守仁,有失公允。为了强调自然科学而否认社会科学,有否认中华传统文化之嫌。你怎么看?请根据本文,独立考虑,做出答复。2、推荐阅读(上网搜索篇名可得)?丁肇中致同学们的一封信?丁肇中?太空站找反物质实验?演讲(实录)。3、自己亲手做一小的科学实验(如:将两杯水放入冰箱,1小时后,看热水先冻还是凉水先冻?)结果和你想得一样吗?有何启发和收获。【板书设计】第一局部(1段):提出问题。第二局部(312段):分析问题。(35段):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端。(610段):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1112段):分析国情及个人经历进一步揭露传统教育弊病,说明重视实验精神的重要性。第三局部(13段)解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