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9031340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一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一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一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一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训练童趣一、填空。课文童趣选自 ,作者是 代文学家 。课文详细叙述了两件自以为有“物外之趣”的事情:一是“戏蚊于帐中”看到“_ ”的景象;二是“观虫斗草间”遇到“ ”的经过。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童稚( ) (2)鹤唳( ) (3)土砾( )(4)丘壑( ) (5)癞蛤蟆( ) (6)藐小( )三、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余忆童稚时( ) 项为之强( ) ( )果如鹤唳云端( )( ) 以丛草为林( ) ( )方出神( ) 兴正浓( )驱之别院( ) 则或千或百( )以丛草为林( )心之所向()二虫尽为所吞(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物外之趣()常蹲其身() 怡然称快()必细察其

2、纹理() 果然鹤也( )四、古诗文中有很多表意精练的语句,被当作成语保存到现代汉语中来,试从文中摘录这样的语句。_五、翻译下列句子。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2、故时有物外之趣。3、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4、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5、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六、将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补写在相应的括号中。1、(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2、一日,见二( )虫斗( )草间。3、常蹲其身,使( )与台齐。七、请用课文原句填空。1、作者童稚时,时有物外之趣,关键原因是: 2、第三段中的“林”“兽”“丘”“壑”俱全一妙境完全源于作者敏锐的童心,它们分别指的是:

3、3、 四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 所拔的“山”指的是: ,所倒之“树”指的是: 论语十则一、填空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论语()吾日三省吾身()诲女知之乎!()诲女知之乎!()不亦说乎()殆()人不知而不yn()2、在括号中解释加点字,在横线上解释整个词语。(1)温故知新()_ _(2)见贤思齐()_ _(3)任重道远()_ _(4)三人行,必有我师()_ _(5)学而不思则罔()_ _(6)思而不学则殆()_ _(7)已所不欲,勿施于人()_ _(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 _二、选择题。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比较下列各句“而”的不同用法,按A、(顺接)B、(转接)分别归类,将字母填入括号内。A、学而时习之()B、人不知而不愠()C、思而不学则殆()D、择其善者而从之()5、下列对论语十则中句子(谈学习方法与谈学习态度)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A、(1)(2)(3)/(4) B、(2)(3)/(1)(4)C、(2)(3)/(1)(4)D、(1)(3)/(2)(4)三、阅读下面语段,回

5、答文后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岂不善者而改之。”1、以上这几句语录选自 ,这本书是记录_ 的书。这本书是_家的经典著作,与、合称“四书”。2、从这句语录看,孔子认为学习的快乐在于_“学习”与“思考”二者的关系是:_ 。3、从这几句语录看,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这种观点是否与第5条语录的观点相矛盾?答:_ _古代诗歌五首一、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sng zh( )( ) ji( )石 澹澹( )( )萧瑟( )( ) 没马蹄( ) 白沙

6、堤( )二、下面各句中都有错别字,请在错别字下面划横线,并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1、幸甚至栽,歌以泳志。( )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县。( )3、乡书何处达,归燕洛阳边。 ( ) 4、路转溪头忽现 ( )三、填空、简答。1、观沧海一诗选自 ,作者 ,字 , (朝代) 家、 家、诗人,他的诗以 见长。他与其子 、 合称“三曹”。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 ,该诗作者为 代诗人 。3、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 , 。 , 。4、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 。5、西江月一词选自 ,作者 ,字 ,号 , (朝代)著名的词人,与 并称“苏辛”,是“豪放派”的代

7、表。6、“西江月”是 名,这首诗里写 等景物,描绘了一幅 图。词中作者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农村丰收景象和人们喜悦心情的诗句是: 。7、天净沙秋思体裁为 ,“天净沙”是 名,作者 , 代著名 家。四、下列诗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是( )A、七八个星/天外 B、江春/入/旧年C、几处/早莺/争暖/树 D、断肠人/在天涯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按文后要求答题。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_,_。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在横线上补全省略的句子。2、这首诗选自 ,作者是 代大诗人 。 3、这首咏西湖的诗,形象地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作者绕湖而行,从 到 最后到 ,对沿途景物展开描写,描写中还选择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 、 、 ,从而突出了环境和季节的特征。4、如果在标题的“春”字前补上一个字,以准确显示诗人出行的时间,可为: 春。5、请试说说“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渐”和“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 6、“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两句体现出诗人怎样的心境?答: 7、歌咏西湖的古诗词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