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内物流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9027294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国内物流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国国内物流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国国内物流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我国国内物流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我国国内物流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国内物流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国内物流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物流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1. 国物流发展现状物流业总体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例如,从铁路运输网络的规模、 结构、质量和密度等指标来看, 中国铁路网络整体上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国土面积计算,中国路网密度为 81.2 公里万平方公里;按人口计算的路网密度为 0.6 公里万人。不但低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甚至远远落后于印度等国家。 从机场数量看,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民用机场数量少、 密度低。目前中国每万平方公里只有 0.23 个民用机场。 美国为 5.98 个。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机场密度也大于中国, 如巴西为 1.06 个,印度为 0.72 个,巴基斯坦

2、为 0.43 个。全国公共通用仓库中, 1980 年以前建造的占 45%, 20世纪80、90 年代建造的占 30%,2000年以来新建的仅占 25%。从仓库结构看,小型平房仓库约占 70%,楼房仓库约占 20%,高站台库与立体库约占 5% 左右。相当一部分 20 世纪 50、60年代建设的仓库“带病作业” ,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物流要素供给不足。专业化技能型、管理型物流人才、 先进的软硬件物流技术、 物流组织、物流信息等还比较缺乏, 这直接影响到物流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物流业结构的升级慢于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 难以满足更高水平的物流需求; 综合物流能力形成的严重滞后。 多数物流企业功

3、能单一、 集成化程度低、 社会物流资源整合能力弱。加之流通体制改革及统一市场体系建设的渐进性, 使跨部门跨地区物流能力在较长一段时期难以有效形成。 “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把正确的物品送到正确地点的正确客户手中” 的物流目标, 难以有效实现; 应急物流极为薄弱。在应对各类重大突发性事件时, 难以做到“第一时间” 实现应急物资的保障,因应急物资保障延误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巨大。物流业在珠三角、 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 环渤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渐次得到发展。这种物流发展的地域性特点与我国地域辽阔、 东中西部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物流需求不平衡密切相关。 东部沿海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相对

4、发达, 现代物流发展水平相对较高, 物流需求旺盛, 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物流运作水平则相对落后。 东部地区物流率先发展的同时, 中西部地区逐步出现一批物流功能集聚区。 即使在同一地区, 城市与农村物流又有.专业资料 .所差别。城市是物流的重要聚集区和节点,农村地区物流则相当落后。物流服务需求的主体多集中于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企业、 大型流通企业和制造企业等。物流需求旺盛的行业集中于家电、日用化工、烟草、医药、汽车、连锁零售等行业。 调查表明, 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近 90% 为工业品物流, 农产品物流比重小且十分滞后, 使得农产品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特别是农副土特产品运销不畅,

5、是造成农民增收缓慢、 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进一步拉大的原因之一。钢材、煤炭、矿石等大宗物资物流发展相对滞后,且效率不高。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核算;一、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由降转升。 2009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 96.65 万亿元,同比增长 7.4%,其中一季度下降 3.3%,上半年下降 0.8%,前三季度由降转升,增长 2%。反映出物流需求在经济增长的带动下,企稳回升步伐有所加快。从构成情况看, 工业品物流总额 87.41 万亿元,同比增长 9.4%,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为 90.4%,同比提高 1.7 个百分点,是带动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的主要因素。进口物流总额 6.

6、86 万亿元 ,同比下降 12.8%,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为7.1%,同比下降 1.6 个百分点。农产品物流总额、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和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分别增长 4.3%、12.3%和16.4%。二、社会物流总费用增长7.2%2009 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 6.08 万亿元,同比增长 7.2%,与 GDP的比率为18.1%,同比持平。从构成情况看, 运输费用 3.36 万亿元,同比增长 7%,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 55.3%,同比下降 0.1 个百分点。保管费用万亿元,同比增长7.5%,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32.8%,同比提高 0.1 个百分点。管理费用 0.72 万亿元,同比增

7、长 7.4%,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11.9%,同比持平。三、物流业增加值增长 7.3%2009 年全国物流业增加值为 2.31 万亿元,同比增长 7.3%,占服务业增加值的 16.1%,同比下降 0.3 个百分点。物流基础设施有了较快发展:物流运输基础设施如运输线路、港口、机场、.专业资料 .各种货运设施等有了很大发展。以图运输线路为例,我国各运输线路均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指标20042005200620072008运输线路长度 (万公里 )铁路营业里程7.447.547.717.807.97公路里程187.07334.52345.70358.37373.02# 高速公路3.434.104

8、.535.396.03河航道里程12.3312.3312.3412.3512.28民航航线里程204.94199.85211.35234.30246.18管道输油 ( 气) 里程3.824.404.815.455.83图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如电信基础设施、 网络基础设施、 企业信息化都有了较快发展。目前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已通过市场解决 , 物资流通市场主体向多元化发展。物流质量和效率有所提高 , 但总体上来还与其他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物流质量主要由物流时间、 物流费用和物流效率来衡量。 中国物流业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 物流质量总体水平比较低。 到2008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已达到 373

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 6.03 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 7.96 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三;河通航里程 12.34 万公里;民用航空航线旅程 270 万公里;输油输气管道总长约 4.6 万公里;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 56 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 9300 万标箱;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5453个,其中亿吨大港 12个,万吨级及以上泊位 1203 个,中国民航已拥有飞机1300架,运营的航线总数已达 1200多条。电信主要通信能力也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如图2.2.1-2年 份长途局用移动长途光缆互联网宽带交换机容交换机容交换机容线路长度接入端口量量量地 区( 路端)

10、( 万门)( 万户)( 公里)( 万个)20041262998242346.939684.36952713578.120051371630747196.148241.77230404874.720061442342750279.961032.07224396486.420071709221351034.685496.17921548539.3.专业资料 .20081690718850863.2114531.479797910890.4图上述这些基础, 使我国在发展物流方面具备了一定的条件。至2008年,中国GDP超过 30 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进出口贸易总额2.56万亿美元,位居世界

11、第三。全国社会物流总额89.9 万亿元,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 万亿元,占全国服务业增加值的 16.5%,占GDP比重的 6.6%。其中, 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33 亿吨,铁路货运总周转量25118 亿吨公里;全国营业性货运车辆完成货运量191.7 亿吨,货物周转量 32868.2 亿吨公里;全国水路货运完成货运量 28.6 亿吨,水路货物周转量 40987 亿吨公里;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 42.8 亿吨,集装箱吞吐量 1.28 亿标准箱。从上述各项物流指标看,不少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看, 中国还不是物流强国。 一是规模化、网络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二

12、是衡量国民经济运行效率的指标物流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 2008 年为 18.3%,高出发达国家 1 倍左右。国物流效率不高,使得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平均周转速度比发达国家低几倍甚至十几倍;三是国领先的物流企业与跨国物流企业相比, 无论是规模、品牌、盈利能力、国际市场份额,还是物流提供能力、服务创新能力、运作模式、供应链管理能力等,均有很大差距。 2008 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加深, 物流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也受到了严重冲击。 物流市场需求急剧萎缩,运输和仓储等收费价格及利润大幅度下跌, 一大批中小物流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提供运输、仓储等单一服务的传统物流企业受

13、到严重冲击。但是,从中长期看,中国的物流需求仍将十分旺盛。这是因为: 30 年来经济快速增长带来旺盛的物流需求,未来十几年的国经济总体上仍将保持较高速增长, 2010 年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物流规模持续增长的经济条件非常坚实。工业化从中期向中后期推进, 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早期工业化所需大宗能源、原材料和主要商品的大规模运输方式, 将逐步朝满足工业化中后期不断增加的“短、小、轻、薄”商品以及小批量、多频次、灵活多变的生产方式和全球生产体系的物流需求转变,物品流动基于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工业化推进带动的产业结构升级, 物流外包的规模会越来越大。 城市化

14、进程的加快对城市物流、 城市圈物流和城乡物流提出巨大需求。 城市化率由 1979 年的 17.9%, 1995 年的 29.04%,提高到 2008 年的 45.68%,推动着城市数量和规.专业资料 .模不断扩大,城市成为集聚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主要节点。此外,进出口产品量增长和结构的变化, 为国际物流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货源, 对国际物流提出强烈的需求。从市场需求、物流信息交换、物流理论研究来看,目前,我国的企业物流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市场需求不足目前,对物流特别是第三方物流有着切实需求的企业主要是外商投资企业、部分高新技术企业、 连锁企业、电子商务和极少数国有大中型企业,绝大多数企业仍然保持着“大而全”、 “小而全”的经营方式,习惯自己干物流,不愿意采用供应链模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二)资源浪费严重我国现有的专业物流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邮政、铁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