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仪表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9020409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仪表安全技术操作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电气仪表安全技术操作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电气仪表安全技术操作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电气仪表安全技术操作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电气仪表安全技术操作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气仪表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仪表安全技术操作规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气仪表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一般要求1.1电气作业人员除严格遵守本规程外,还必须遵守电气专业操作规程。1.2厂应组织电气作业人员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电气作业安全教育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取得“电气作业证”,方可上岗作业,未取得合格证者,不准进行电气作业。1.3电气操作人员在工作时必须穿绝缘鞋,非电工不得进行电气作业。1.4电气作业人员应熟悉本厂生产厂房、仓库、贮罐的防火防爆要求和电气设备、线路布置情况,应熟练掌握“触电解救法”和“电气火灾扑救法”。1.5电气设备分高压和低压两种:高压:设备对地电压在250伏以上。低压:设备对地电压在250伏以下(其中对地电压40伏以下为安全电压)。任何电气设备和线路

2、,在未经验电确认无电以前,应一律视为有电。1.6进行电气作业时,基本安全用具和辅助安全用具必须齐备,其试验周期和项目必须符合“电工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2在低压电气设备或线路上工作2.1在低压电气设备或线路上工作,必须在停电情况下进行。若因生产需要不能停电工作时,必须经电气技术负责人批准,在做好保证工作人员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后进行。2.2带电工作应采取防止相间短路和单相对地短路的隔离措施。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穿长袖衣裤、戴绝缘手套,选好工作位置,站在干燥的绝缘物上,在专人监护下,使用带绝缘柄的工具进行工作。身体部位不准与周围接地体接触,严防人体接通二根导线。2.3在计划检修期间的停

3、电或部分停电工作,必须事前办理工作票等手续;平时也允许根据电气技术负责人的口头命令或电话命令的内容进行,但必须将工作项目、安全措施、注意事项、工作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等情况记入工作日记中备查。2.4检修电机和电器设备时,必须断开电源刀闸,用专用把手取下熔断器,并在电源侧刀闸把手上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警示牌。工作前必须验电或根据需要采取其他安全措施,如电容器回路必须先将电容器逐个对地放电等。2.5在禁火区使用非防爆电动工具或电焊工作时,应严格执行动火制度。进入有毒、易燃易爆场所作业,应取得当班调度或厂值班负责人的许可,作业时必须配备合适的防护用具。2.6电器检修工作结束后,应清扫现场、清点

4、工具和材料,有否遗留在设备上,检查绝缘电阻是否达到规定值。恢复送电时,应戴护目眼镜和绝缘手套。3防雷、防静电、防漏电接地保护3.1接地(保护接地、工作接地、重复接地)是防雷击、防静电、防电气设备壳体意外带电,而造成各种事故的基本安全措施之一,必须认真做好。3.2除防雷过电压接地保护和防静电接地保护外,对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的如下装置与设备必须予以接地或接零保护:3.2.变压器、电机、电器、携带式或移动式用电器具等的底座或外壳。3.2.2电力设备的传动装置、开关柜(箱、板)、配电屏、控制柜、保护屏等金属框架。3.2.3电缆接线盒、终端盒的外壳和电缆的外皮、穿线的钢管等。3.2.4屋内外配电装置的

5、金属框架、钢筋混凝土的构架以及靠近带电部位的金属围栏和金属门等。3.3除独立避雷针单独设接地体外,其余不同用途、不同电压的电气设备可使用一个总接地体。对于大接地短路系统的电气设备,其接地电阻应小于0.5欧姆。对于低压电气设备,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小于欧姆。对独立式避雷针,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小于10欧姆。3.4生产区域室内外均应装设接地装置,也尽可能利用金属构架、管道(内有可燃或爆炸性介质的金属管道除外)、穿线的钢管作为接地极,但它们的接地电阻测定,必须小于规定值。3.5电气设备的每一个接地部分应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网相连接,严禁在一个接地线上串接几个需要接地的部分。3.6固定式电气装置的接

6、地线,一般采用钢质的;低压电气设备的接地线,可采用铜钱;携带式接地线,采用裸铜绞线,其截面积应符合载流量,短路时能自动切除故障段和热稳定的要求,一般应小于相线截面积的1/3或1/2。3.7 氧气管道、设备、容器等工艺设备设施的接地,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每半年检测一次接地电阻,并做好记录台帐,建档备案。4 供用电设备和线路均应符合有关电气设计规程和施工验收技术规范。生产中应按大、中、小修计划和预防性试验规程进行定期检修和测试,并做好检修和测试记录,使设备和线路经常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不得超负荷运行。5主变压器和厂各变压器的安全运行,可参照国家或行业有关规定执行。6高压电动机和同步电动机

7、的启动,岗位操作工应口头或用规定的声光信号与当班电工进行联系,在机械盘车、工艺联锁、电气保护、励磁输出和灭磁环节正常情况下,按各自的操作步骤,相互配合,完成整个启动过程,严禁任何一方未经联系单独启动电机。7分解器、空气加热炉、电加热器安装后,必须加压试漏,对地绝缘电阻应大于0.2兆欧。平时通电升温前应测定绝缘电阻值变化情况,如下降至不合格数值时,允许通小电流烘烤至合格后正式运行;若电阻值过低,则应分析,找出原因,禁止盲目送电。8空气加热炉、分解器,要做好隔离安全措施,防止触电或烫伤。9非固定用电设备和线路,由于使用环境条件差,容易造成人身触电事故,因此必须根据它们的使用情况,积极采取必要的安全

8、措施,做好事故预防工作。9.1可移动电气设备如电焊机、潜水泵、移动风扇、金属切割机等需移动时,必须断开电源刀闸,取下保险,拔下电源插头。9.可移动电气设备,在使用前应经过全面检查,其中包括测定设备的绝缘电阻值,应大于0.5兆欧,金属外壳必须可靠的保护接地。9.行灯应采用36伏以下的安全电压;在潮湿场所或金属结构的塔罐容器内工作,必须采用12伏的安全电压。安全电压应由双线圈隔离变压器供给,不准用自耦变压器或串联电阻降压供电。9.移动设备和手持电动工具的行线,单相者采用三芯、三相者采用四芯重型橡套软电缆,特别注意地线与零线、地线与相线不要接错,使它们的外壳得以良好的接地。9.手持式电动工具必须安装

9、漏电保护器。9.6临时用电线路供电容量较小时,可用重型橡套软电缆,应架空或沿墙边等敷设,若穿过通道时,电缆外应套金属保护管。容量较大时,可用塑料护套线,必须架空敷设,离地面高度大于2.5米。使用中的临时线路,应有专人管理,登记在册,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断电并拆除。9.临时线路与电源侧连接处,应设有开关、插座或熔断器、等控制和漏电保护装置,并尽量靠近用电设备,便于及时切断;若装于室外,应有防雨保护,防止潮湿而引起事故。9.8 在易燃易爆气体富集的环境中,严禁进行电气作业,必须先断电,待确认环境具备作业安全条件后再作业。9.9 防爆区域必须使用防爆电气和防爆开关,穿线管口和电器接线口必须使用密封胶泥封堵,临时电源必须使用防爆插座插头,严禁串接电源和电源分线。10 仪表10.1 DCS系统的修改,必须先备份后修改,修改完成经调试正常后,方可投入使用,并重新进10.2 DCS系统下装前,必须确认生产系统处于位本(状态),动设备处于位本(或手动开车状态),方可进行,下载完成后立即恢复相关控制回路的PID整定参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