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第三单元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制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9019010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第三单元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专题一第三单元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专题一第三单元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专题一第三单元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专题一第三单元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一第三单元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第三单元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制一、选择题1只给出下列甲和乙中对应的量,不能求出物质的量的是()。ABCD甲物质的粒子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固体的体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乙阿伏加德罗常数标准状况时的气体体积固体的密度溶液的体积解析固体的体积和固体的密度只能计算出固体的质量。答案C2向100 mL的FeBr2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Cl2 3.36 L,所得溶液中Cl和Br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2 molL1 B1.5 molL1C1 molL1 D0.75 molL1解析FeBr2溶液中通入Cl2,则Cl2先氧化Fe2,现在溶液中Cl和Br的物质的

2、量浓度相等,表明溶液中无Fe2,有FeBr3、FeCl3,n(Cl)(3.36 L22.4 Lmol1)20.3 moln(Br),根据原子守恒n(Fe)0.2 mol,则c(FeBr2)0.2 mol0.1 L2 molL1,A正确。答案A3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用天平(使用游码)称量时,被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用滴定管量取液体时,开始时平视读数,结束时俯视读数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A BC

3、 D解析用天平(使用游码)称量时,被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溶质减少,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溶质减少,所配溶液浓度偏低;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如图乙,溶剂增多,所配溶液浓度偏低;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溶剂增多,所配溶液浓度偏低;会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高;对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综上所述,选项A正确。答案A42 L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的NaOH溶液中取出100 mL,下面关于这100 mL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B密度与原溶液相同C含有NaOH的质量为4 gD溶质的质量分数

4、与原溶液相同解析 100 mL NaOH的浓度仍为1 mol/L,和w与原溶液相同。答案 A5有Na2SO4和Fe2(SO4)3的混合溶液,已知其中Fe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 mol/L,S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7 mol/L,则此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1 mol/L B0.15 mol/LC0.2 mol/L D0.25 mol/L解析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混合溶液中Na、Fe3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SO所带的负电荷总数,于是有c(Na)1c(Fe3)3c(SO)2,即c(Na)30.4 mol/L20.7 mol/L,解得c(Na)0.2 mol/L。答案 C 6在t 时,将a

5、 g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溶液,设该溶液的密度为 gcm3,质量分数为w,其中含NH的物质的量为b mol。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A溶质的质量分数w100%B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molL1C溶液中c(OH)molL1c(H)D上述溶液中再加入V mL水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0.5 w解析溶质的质量分数w100%,A错误;物质的量浓度cmol L1 molL1,B正确;c(OH)c(NH)c(H)molL1c(H),C正确;氨水的密度小于1 gcm3,故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它们和的一半,D正确。答案A7常温下,向0.25 molL1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

6、相同的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a、b、c、d分别表示实验不同时刻的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硫酸溶液的体积为20 mLBb时刻溶液中SO的浓度约为0.083 molL1Cd时刻溶液的pH为12D溶液的导电能力:cdba解析由Ba(OH)2H2SO4=BaSO42H2O可知,c点完全反应则H2SO4溶液的体积为20 mL,则b时刻时c(SO)0.083 (molL1);d时刻c(OH)0.1 (molL1),则pH13;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答案C二、非选择题8标准状况下11.2 L HCl溶于水形成500

7、mL 溶液。(1)所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2)向其中加入_g NaOH才能中和完全。(3)若不考虑加入NaOH对体积造成的影响,所得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4)再向其中加入_mL 密度为1.7 gcm3 ,质量分数为25%的AgNO3溶液可使Cl完全沉淀。解析(1)11.2 L HCl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故其浓度为1 molL1。(2)需0.5 mol NaOH,质量为20.0 g。(3)所得NaCl与原HCl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浓度也相等(4)加入AgNO3的物质的量为0.5 mol,该AgNO3溶液的浓度c2.5 molL1,则需AgNO3溶液的体积为V0.2 L200

8、 mL。答案(1)1 molL1(2)20.0(3)1 molL1(4)2009实验室用碳酸钠晶体配制1.00 molL1的Na2CO3溶液100 mL,完成下列问题:(1)所需主要仪器有:药匙、_、_、_、_、_和_。(2)本实验需称量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_g。(3)容量瓶上标有_、_、_。(4)某同学将称量好的碳酸钠晶体用适量的蒸馏水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直接倒进所选的且经检查不漏水的容量瓶中,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也移至容量瓶中,然后加水至离刻度线2 cm处,用滴管加水至刻度线。请指出上述操作中的3处错误:_;_;_。解析 (1)用固体物质配制100 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9、溶液所用仪器除药匙外,还需要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和100 mL容量瓶。(2)mnMcVM1.00 molL10.100 L286 gmol128.6 g答案 (1)托盘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1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2)28.6(3)容量温度刻度线(4)不应直接倒入容量瓶中,而应用玻璃棒引流洗涤液注入容量瓶之后、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之前,应将溶液振荡摇匀定容后应将容量瓶倒转摇匀10某同学帮助水质检测站配制480 mL 0.5 molL1NaOH溶液以备使用。(1)该同学应选择_mL的容量瓶。(2)其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则如图操作应在下图中的_(填选项字母)之间。A与B与C与(3)该同

10、学应称取NaOH固体_g,用质量为23.1 g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取所需NaOH固体时,请在附表中选取所需的砝码大小_(填字母),并在下图中选出能正确表示游码位置的选项_(填字母)。附表砝码规格abcde砝码大小/g1005020105(4)下列操作对所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大小有何影响?转移完溶液后未洗涤玻璃棒和烧杯,浓度会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浓度会_。解析(1)应选择500 mL的容量瓶。(2)图中所给操作应为定容前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的操作,即 与之间。(3)NaOH的质量为:05 L0.5 molL140 gmol1 10.0 g,烧杯和砝码

11、的质量共为33.1 g,故砝码可选20 g、10 g的。游码的位置应在3.1 g处,即c。(4)未洗涤玻璃棒和烧杯会使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小,浓度偏小。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对溶液的浓度无影响。答案(1)500(2)C(3)10.0cdc(4)偏小 无影响11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居室里,在漂亮的花瓶中插上一束美丽的鲜花,将会给紧张而又忙碌的工作、生活带来轻松和愉悦的心情。如果在花瓶中加入“鲜花保鲜剂”,就会延长鲜花的寿命。下表是1 L“鲜花保鲜剂”的成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成分质量/g摩尔质量/(gmol1)蔗糖50.00312硫酸钾0.50174阿司匹林0.35180高锰酸钾0.50158硝酸银0.

12、04170(1)“鲜花保鲜剂”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成分是_(填写名称)。(2)“鲜花保鲜剂”中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阿司匹林中不含K) _molL1(只要求写表达式,不需计算)。(3)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对配制结果没有影响的是_(填字母)。A容量瓶在使用前未干燥,里面有少量蒸馏水B定容时仰视液面C容量瓶在使用前刚刚配制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而未洗净D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容量瓶的刻度线,但未做任何处理(4)欲确定“鲜花保鲜剂”中硝酸银的浓度,则加入的试剂中应含有_(填化学符号)。解析(1)根据公式计算:cn/V。(2)计算出硫酸钾和高锰酸钾的浓度,即可求出c(K)。(3)A没影响;B中定容时仰视液面使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小;C中的NaCl溶液会与硝酸银反应;D中液面低于容量瓶的刻度线说明部分液体残留于瓶口及瓶壁上,此时不用处理即可。答案(1)蔗糖(2)2(3)AD(4)C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