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防体系建设情况自查报告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9016152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惩防体系建设情况自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惩防体系建设情况自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惩防体系建设情况自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惩防体系建设情况自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惩防体系建设情况自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惩防体系建设情况自查报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惩防体系建设情况自查报告今年以来,XXXX局以贯彻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 政若干准则为抓手,紧密联系XXXX实际,以“创先争优” “三树三强三跨越”、创建“五型机关”等活动为载体,持 续加强纪律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构造起 反腐倡廉新机制,惩防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反腐惩防目标任务我局把落实反腐败惩防体系建设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 主要工作来抓,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纪检组长 为副组长,相关领导、总支委员为成员的推进惩治和预防腐 败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把反腐倡廉和纪律作风建设工作 任务落到实处,做到职责分明、权责一致,真正形成了一级 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的工作局面。 局主要领导不仅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而且切实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分管领导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负责,纪检监察室负责督促检 查,各职能科室落实承担相关职能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党性党纪教育,我局结合“创先争优”、“三树三强三跨越”、创建“五型机关”等活动,认真组织 广大党员学习党风廉政建设有关文件。同时在工作中,增强 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使局领导干部、广大党员树立起 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反腐倡廉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我局根据县委构建惩防体系责任分解要求,逐级落实任务, 夯实责任,从教育、制度、监督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二、创新工作机制,拓展反腐惩防

3、新体系在机构改革后,XXX局进一步完善内部机构,充实和加 强了反腐败惩防体系建设人员和职能,创新惩防体系建设工 作思路和模式。为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努力创建“五型”机关,我们要 求全县XXXX业务工作必须逐步做到“运作规范、公正透明、 廉洁高效、服务群众”。重大决策、重要问题、重点项目建设和大额资金使用等事宜,都能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 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集体讨论决定,并严格 按上级有关规定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执行。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按要求 开好“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切实加强纪律作风建设”民主 生活会,加强对重大事项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领导干 部都能够严格遵守

4、廉政准则“ 8个严禁”和“ 52个不准”针对其他行业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及时召开全系统廉政工 作会,切实加强对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班子成员的廉洁自律 意识教育,充分发挥 XXXX部门的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廉政 文化建设,形成了浓郁的学习和宣传氛围。三、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清廉新形象为着力提高 xxxx服务经济、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我们以“创先争优”活 动为契机,坚持从强化内部管理入手,重新修订完善了机 关工作制度、廉政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 14项 内部管理制度,对各股室部门及下属单位的业务规范、文明 服务、工作纪律和行政效能等方面进行量化指标考评,对各 党支部和党员

5、实行百分制考核评价制度,同年度考核、评优 树模直接挂钩。这些制度的建立,促使全系统各项工作有序 进展,重点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群众文化活动异彩纷 呈,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设亮点不断,大大提升了 “务实、创新、为民、清廉”的新形象。今年以来,我局干部职工都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有关 规定,没有发生违法违规现象。但是,对照上级的要求,我 们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制 度亟待制定和逐步完善。二是学习风气不是很浓,个别同志 创新意识不强。三是“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够扎实。贯彻廉政准则,构建惩防体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将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以惩防体系建设为 龙头,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思想、作风 建设,自觉服务服从于全县发展、稳定大局,同时从制度建 设入手,加强内部管理,加强制度完善,坚决杜绝违法违纪 违规事件的发生,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认真开展好 纪检监察工作,提高监督工作水平,切实加大从源头上治理 力度,确保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得到有效落实,为全县 经济社会率先突破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