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调研报告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9015354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调研报告(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调研报告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日,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共享。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调研报告1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普及,新理念进入践行期,正逐步走进课堂。一、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调查方法驾驭一线发展状况,了解老师们所需,开展老师们情愿参加的教研活动。这次调研,采纳的方法是干脆进入课堂,听推门课,与老师们座谈等。最可喜的一面是:各校重视横向沟通,外出学习被激励与支持。二、调查的基本状况1、教学方面品牌学校20小、11小、九小、六小稳步发展中,课堂教学又有新意。从生源方面

2、也体现出社会对他们的认可。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和关键。老师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已经知道丰富自己的课堂,创设情境,确立问题意识:用情感谢发学生,形象化、详细化创设认知环境;在强化问题设计与学生的问题意识方面略显不足。重视集体备课。课堂教学中,老师们与学生同等互动,在对话、探讨与沟通中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学法指导已成为教学行为的重要取向。重视练习,反馈调适:细心设计练习与作业;在全面分析学习中的各种反馈信息方面,有待加强。深化总结应用,使学生爱学。学生探究学习后,要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的学问,并设计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学问。娴熟并创建性运用所学思想方法,使学生体验胜利的喜悦。在巩固理解

3、内化阶段让学生进行独立练习,辨析练习及发展性练习,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更深刻,使学问内化为实力。2、老师方面爱读书、重视学习。在有效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不是其具有怎样高级的专业化水平,而是他是否具有“激励性人格”:能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欲望,并想尽一切方法让学生学会。老师的激励手段还有待加强。对老师而言,追求高效课堂,比学识更重要的是“方法”。老师教化策略的积累成为成长的关键。学问的变更日新月异,而方法是恒久不会过时。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应是以驾驭学习方法为前提。在教学中,老师只有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数学学问源于生活,是生活问题的高度抽象概括。而我

4、们的小学生的思维是以详细形象思维为主。老师要多创设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进行直观演示,再现学问的形成过程。评价已呈现多元态势,薄弱环节是过程性评价。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会学。教学生学会视察,抓住题目本质,找出解题的突破口,从而使学生学得其乐融融。3、学生方面学生自主学习方面表现出很大差异,课堂中,多数学生学习热忱比较高;少数有游离学习之外现象。值得表扬的是郊区沿江小学,孩子们的表现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发言主动、思维活跃。座谈时了解到:他们的生源140名孩子进入市内小学读书。在调查学生的学习看法或学习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重视分数。毕业班的状况:面对升学压力,孩子们突然寂静,有

5、了与年龄不相称的表情。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结合调查状况以及自己的思索,要解决以上问题,应主要抓以下几点:1、关注集体备课实效,营造民主、和谐教研氛围。2、发挥骨干老师、省级、市级、校级优秀老师的引领作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调研报告2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动,我县的各科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一年来,我们教研室小数组通过听课、看教案等形式,基本了解了新课程改革实施五年来我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看到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的可喜改变,同时也发觉一些问题。一、可喜改变(一)学习方式的转变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

6、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老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向学生供应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阅历。通过听课,我们看到80%的课堂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是有效的、好玩的、探究性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经验了揣测、验证、思索、沟通、说明等数学思索过程,学生能在各种活动情境中有效地学习。如案例1:二年级“ 可能性”本课教者从学生宠爱的、熟识的抛硬币嬉戏起先使学生感受事物的不确定性。学生在视察、抛掷、揣测等活动中,初步体会到了硬币落地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然后小组内玩摸球嬉戏,再一次经验活动过程

7、,感受事物发生的不确定性,很快理解了“不行能发生”、“肯定发生”等现象。达到了预期目标,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又如案例2:六年级“圆的周长”测量圆的周长时,老师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干脆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试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大家试验一下。”顷刻,课堂上人人动手参加,你用这种方法,他用那种方法,气氛非常活跃。尔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试验结果。有的说:“我是用滚条的方法测出的。”有的说:“我认为用滚动的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假使遇到无法滚动的圆,我想还是用绳测的方法好。”老师在确定学生的

8、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提出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试验(一细绳的一端系着一个纽扣,手拿细绳的另一端,绕动细绳,纽扣在空中划出一个圆)。“象这个圆你能用绳测、滚动的方法量出它的周长吗?这说明用绳测、滚动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有肯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接着老师利用媒体显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提问:“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大家再试验,直到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倍。这样,通过操作、探讨、视察、思索,让学生主动参加学习、探究问题,既驾驭了学问,又发展了思维。总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单一的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

9、由获得学问结论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由问答式学习向小组合作学习转变,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一个主动主动建构过程。(二)数学生活化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在听的课中,几乎全部的老师都留意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生活背景动身,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如案例1:三年级“搭配中的学问”教者通过组织学生搭配衣服,制定菜谱等活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案例2:一年级“相识钟表”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老师出示的钟面上的时刻,回顾自己每天在这一时刻所做的事情。把时间这个抽象的学问与生活的详细事例结合起来,更加生活化。案例3

10、:四年级“正负数”上课伊始,老师让学生当天气预报员,汇报课前收集到的当每天气预报状况引入正负数。课中通过引导学生视察生活中的银行存折卡和进行智力竞赛打分让学生进一步相识正负数,同时了解到正负数意义。案例4:三年级“笔算除法”在练习中老师设计了去药店买药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开放题:爱心药店的药买一盒送一瓶,每盒96元(每盒七支)。益民药店每盒78元(每盒7支)。问学生那家药店的药比较便宜。题目一出示,学生就颇感爱好,主动开动脑筋,寻求答案。从而使学生对数学方法的体会更加深切、感悟更加真实,更能体会到数学学问的应用价值。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98%的老师已经充分留意了数学生活化问题,

11、懂得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用数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现代教化技术应用在听的数学课中,近三分之一的课应用了现代教化技术。通过多媒体的声、像画面,为学生创设了和谐的学习情境。用情境的声、光、色、像等外在形式,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加学习活动。案例1:三年级“笔算除法”老师用多媒体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孙悟空分桃子的问题情境,“孙悟空从天宫带回了48个仙桃,有两只小猴子望见了,恳求大王把桃子给他们平均分了。”老师提问:从动画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呢?然后引导学生列式探讨算法。接着多媒体演示把桃子分给四只猴子和三只猴子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整个学习过程贯穿在这个情境中,让学生不断在

12、创设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学问解决问题,获得用数学的胜利体验。案例2:六年级“ 圆的周长”老师通过演示自己制作的课件,化静为动,使学生直观地感知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充分显示了现代教化技术在数学教学领域中发挥的独到作用和特别魅力。(四)数学文化的彰显近年来,在数学课程中重视数学的文化价值已经形成共识,数学课程不仅应当帮助学生学习和驾驭学问技能,还应当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包括)文化价值。在我们所听的课中,虽然注意数学文化的彰显不算普及,但是可以说已初见端倪。案例1:六年级“轴对称图形”在这节课里,老师打算了丰富的数学文化内容:奇妙的音乐声中观赏桂林山水、脸谱、千手观音,出示交通平安

13、标记,汽车标记的一半,让孩子们猜另一半是什么,这些精彩的华章都成为这节课的亮点,彰显了数学文化魅力。案例2:四年级“垂直与相交”教者在课接近尾声时,出示图片简洁介绍意大利比萨斜塔,引导学生课后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比萨斜塔,同时思索为什么至今700多年,它仍旧比较坚实。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又在传播数学文化的同时注意了各学科之间的整合。二、存在的问题(一)情境创设的误区情境作为数学新课程点击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不行否认,情境在激发学生爱好、促进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方面发挥着应有的作用,但是在我们的调研中,却看到了这样的情境。1、虚假情境创设在二年级生日一课中,老师这样导入:“同学们,今日老师过生日,

14、你想对老师说点什么呢?”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心声后,老师播放生日歌,又问学生:“你喜爱过生日吗?为什么呢?”这样的虚假情境和无效提问,无非起到了喧宾夺主的作用,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消极影响。2、虚拟人物设置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境。师:今日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神奇的客人。(出示小闹钟)小闹钟说了给你们带来了两组测试题我认为这样的人物形同虚设,没必要。3、过于追求趣味性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老师创设情境的目的不明确,单纯地追求好玩,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实效性不大。如有的老师在上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一个漂亮的大森林里,住着三个可爱的挚友听课者正沉醉在这样一个美妙的意境当中,还

15、不知道怎么回事,定睛一看,原来是几个平面图形,然后老师问大家喜爱这些图形吗,学生附和道喜爱。静静地反思,这样情境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的意义。还不如干脆出示几个平面图形,让学生干脆感知。我觉得情境设计应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不能摆架子、走过场,那种“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情境创设只能使学生纷繁芜杂,偏离学习数学的轨道。老师在创设情境时应以解决问题作为基本思路,以学生的生活和阅历作为情境素材的主要来源,以“最适合才是最好的”作为衡量情境设计的品位与标准的基本依据。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有层次、有价值的情境。(二)小组合作学习“有形无实”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话题。因此,很多老师在每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总是要支配某一个环节去体现这样的理念。在几乎全部的数学课堂上,我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这说明老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细致视察就会发觉,在部分老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主要表现在: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