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RC重建比率高问题分析和优化方法_8136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9008045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RRC重建比率高问题分析和优化方法_8136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RRC重建比率高问题分析和优化方法_8136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RRC重建比率高问题分析和优化方法_8136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RRC重建比率高问题分析和优化方法_8136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RRC重建比率高问题分析和优化方法_8136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RRC重建比率高问题分析和优化方法_813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RC重建比率高问题分析和优化方法_8136(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RRC 重建比率高问题分析和优化方法一、 重建原理1、重建概述RRC重建( RRC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是 UE处于 RRC_CONNECTED状态,因为一些移动性管理或底层链路故障, 导致连接中断, UE发起的空口资源重新建立的过程,以继续空口的 RRC连接。重建是 UE 在连接状态下,空口异常时重新恢复空口的过程。重建成功的前提是收到重建请求的小区有UE 的上下文。重建的意义在于快速恢复空口业务,提高业务的连续性。重建成功流程:UEEUTRANRRC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RequestRRCConnectionReestabl

2、ishmentRRC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CompleteRRC重建请求消息:RRC重建命令消息:RRC重建完成消息:如果目标小区无该 UE的上下文信息,此时 UE的 RRC重建请求可能会被拒绝重建失败流程:UEEUTRANRRC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RequestRRC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Reject2、重建原因重建条件UE 在检测下行失步、切换失败、RLC 重传达到最大次数等原因条件下,会在新的小区发起 RRC重建过程,以试图快速重建业务,提升用户感受。LTE 协议规定,网络侧只能对存在上下文的连接接受重

3、建请求,没有上下文ID 的请求将被拒绝而掉话。当UE从基站 A 重建至基站B 时,这种重建必然因获取不到上下文而失败。在现网中,无上下重建失败在重建失败总次数占绝大多数。严重影响了客户感受。上下文一般是eNodeB侧存储的 UE的一些重要信息,包括UE能力、多承载信息(承载 ID ,QCI 等级)、 S1AP_ID、UE的安全性算法等。对于没有UE上下文的重建,目标基站必须通过某种手段获取源站的上下文,协议规定源站可以通过切换请求把UE 的上下文带到目标站, 因此获取上下文的载体是有了,但是如何通知源站把上下文通过切换请求带到目标站,协议中没有规定。因此只能通过私有消息方式通知源站,若私有消息

4、走 S1 口,需要进核心网, 核心网侧也需要识别该消息,处理上比较复杂,所以一般情况下会直接经过 X2 口处理该私有消息。 目标基站收到 RRC重建请求后,发现没有该 UE的上下文,所以通过 X2 口发送一个私有消息给源侧基站请求源侧基站发送上下文,收到回复后,就按照正常的流程,继续完成RRC重建过程。引发重建的原因协议上规定,引发UE发起重建流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详细原因标口原因值切换失败Handover Failure重配置失败Reconfig Failure上行 RLC重传达到最大次数无线链路失败随机接入失败OtherT310 定时器重传到最大底层校验失败1)上层检测到底层通知的无线

5、链路失败:UE检测到当前检测到“ radio link failure ”,则会发起原因值为“ other ”的中间,通常引起 RLF存在如下三种机制:上行 RLC重传达到最大次数“ indication from RLC that the maximum number of retransmissions has beenreached ”,包括 SRB和 DRB,与 eNB侧下行的 SRB与 DRB机制相同,当 UE RLC发送了一个 PDU之后, 需要等到 eNB侧反馈对应的状态 PDU才能完成一次 RLC的正常调度。对于没有收到 eNB状态 PDU的原因有两个,一个原因为 eNB 侧上

6、行根本就没有收到任何 RLCPDU,也就不会响应状态 PDU,另一个原因为eNB响应的状态 PDU,由于下行误码的原因,没有到达UE侧。MAC层 SRI 重传达到最大次数在切换过程中,切换完成命令丢失后导致的PUCCH没激活,或者,在业务保持过程中由于 Ta 超时导致的 PUCCH没激活,此时如果UE有 SR发送,因为下行链路问题,UE无法收到 ENB的 MAC层确认, SR重传达到最大次数后触发MAC_RA_IND,上报给L3 后发起重建请求。UE检测到下行 RLFUE DSP每 200ms对时延谱滤波值进行判断,如果满足某门限,则上报L3 失步; L3在同步状态连续收到 N310 次 L1

7、 上报的失步指示,则认为失步;同时,启动T310定时器,超时前,若收到 N311 次同步指示,则认为 UE恢复同步状态,否则, T310超时后触发重建(包括搜索小区、同步、重建),启动 T311 定时器,若超时仍未重建成功,则进去 IDLE 态。2)切换失败,重建到原小区;UE 在切换流程中,在收到了切换的重配置消息之后,会启动T304,但如果在 T304超时之前 UE 无法完成在目标小区的随机接入,则会发起原因值为“handoverfailure ”的重建3)系统内或 IRAT的移动性过程失败,如切换时T304超时、目标小区建立RRC连接失败、UE不适配 MobilityFromEUTRAC

8、ommand的配置等4)底层完整性检查失败UE无法配置 RRC重配消息中的部分配置,重配失败;UE在安全模式激活的状态下,如果收到了重配置消息后对于重配置消息内的信元无法匹配 / 兼容,则发起原因值为“reconfiguration failure”的重建。二、重建比例高分析和优化方法1、重建原因分类协议上规定,引发UE发起重建流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重建发起原因详细原因标口原因值切换失败Handover Failure重配置失败Reconfig Failure上行 RLC重传达到最大次数无线链路失败随机接入失败OtherT310 定时器重传到最大底层校验失败参考通常局点的问题分析, 重建的

9、 TOP原因为 Other ,即 UE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从现网数据分析,引起重建的主因包括以下几项:重建发起原因详细原因确认方法弱覆盖场景 UE失步、切1、Uu口信令分析 MR报告;换失败等导致重建, 包括弱覆盖2、道路 / 室内 DT测试;上行弱覆盖和下行弱覆盖快速衰落信号快速衰落切换不及1、Uu口信令分析 MR报告;时导致重建2、道路 / 室内 DT测试;邻区漏配邻区漏配 / 错配1、Uu口信令分析 MR报告异常切换过早切换、过晚切换、切1、两两小区切换话统;换到错误小区2、Uu/S1/X2 信令分析1、干扰、误码率、 CQI 话空口质差上行或下行干扰大统;2、道路 / 室内 DT测试;

10、终端异常终端异常重建1、Uu口信令分析;2、求助研发支持2、重建原因确认首先进行RRC重建话统分析,重点关注:1、源小区和非源小区重建比例;2、重配置失败比例、切换失败比例、Other 原因比例。RRC重建无上下文重配置失源小区重非源小区败触发小区名称导致重建比例建比例重建比例RRC重建拒绝比例比例切换失败触发RRC重建比例Other 原因触发 重建成功RRC重建 率比例朝阳中直后勤基地东门 HLG-257.65%1.15%98.85%11.86%0.27%1.54%98.19%87.85%源小区重建比例高原因确认1)提取源小区干扰、误码率、重传率、CQI 等话统,确认是否“空口质差”,可按如

11、下标准判断,符合其中一个可归类为空口质差:忙时平均干扰大于-105dBm;忙时上行初始误码率大于20%;忙时下行初始误码率大于20%;忙时上行重传率大于40%忙时下行重传率大于30%忙时平均CQI 低于 82)提取源小区两两小区切换话统,确认“切换过早” 比例是否较高(过早切换比例= 切换过早次数 / 切换出尝试次数) ,可按如下标准判断:过早切换比例大于5%;3)提取 Uu/S1/X2 口信令, 分析重建前MR信令测量报告, 分析重建完成后RRC_UE_INFO_RSP信令中 UE重建前最后一次测量结果,判断是否存在“邻区漏配”、“快速衰落”、“弱覆盖”、“异常终端”等现象。MR中邻区比服务小区 RSRP高且符合切换条件,未触发切换的,确认为“邻区漏配”;最后一次测量结果中, 下行 RSRP低于 -115dBm,或 RSRQ低于 -12 ,确认为“弱覆盖”;终端在 2 秒左右时间内 RSRP从正常下降至 -115dBm,确认为“快速衰落”;无邻区漏配和弱覆盖,空口质量正常,终端频繁发起重建,确认为“异常终端”4)提取 CHR日志,通过 L2_USERCHR_SCH_INFO判断重建前上行是否“弱覆盖”。另外,可结合 L2_USER_ULRLC_STRU判断重建原因属于 SR重传最大, UE失步,还是 RLC重传到最大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