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保护培育规划现状初探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9006187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景名胜区保护培育规划现状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风景名胜区保护培育规划现状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风景名胜区保护培育规划现状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风景名胜区保护培育规划现状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风景名胜区保护培育规划现状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景名胜区保护培育规划现状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景名胜区保护培育规划现状初探(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风景名胜区保护培育规划现状初探以太湖风景名胜区同里景区 为例:赛班级:09城市规划2班学号:知道老师:顾康康课程名称:风景名胜区规划建筑建筑工业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风景名胜区保护培育规划现状初探以太湖风景名胜区同里景区为例摘要: 本文以太湖风景名胜区同里景区为例,对风景名胜区保护培育规划进行了初探。首先就培育保护规划的含义开始, 对保护培育规划的现状、 及容和基本方法进行了阐述。 最后总结出保护培育规划要针对风景区的具体情况、保护对象的级别、风景区所在地域的条件、择伏选择分类或分级保护。关键词: 风景名胜区保护培育规划 同里正文1、 “保护培育规划”的基本含义在环境与发展简报生物多样性专辑中明确

2、地区分了保存、保护与保育的概念。保存: 为了提供维持生物个体或其组合 (但不是为了其进化的变化) 而制定的政策或方案。保护:在自然区域中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而对人类活动的控制或限制。保育: 指对生物资源持续发展的各种管理行为。 因此不仅可以从这一代中获取最大的利益, 同时维持其潜力以满足未来时代的需要。 保育之不同于保存, 在于它可提供自然群落在该条件下长期的保持从而提供继续进化的潜势。保护培育规划是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重要的专项规划之一。风景区的保护培育规划,是对需要保育的对象与因素, 实施系统的控制和具体安排, 使被保护的对象与因素能长期存在下去, 或能在利用中得到保护, 或在保护条件下能被

3、合理利用, 或在保护培育中使其价值得到增强。2、风景名胜区保护培育规划的现状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保护培育专项规划在 风景名胜区规 中有统一的规定。 大多数风景名胜区都从分类和保护和分级保护两个方面进行保护培育规划。 此外, 对其进行系统地研究的还比较少见。 相关研究主要侧重于三个方面: 借鉴国家公园的规划技术解决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利用的种种矛盾; 对具体某一类资源的保护进行深入研究, 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方法;针对资源保护在规划实施、管理监督方面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3、保护培育规划的基本容( 1 ) 、查清保育资源,明确保育的具体对象和因素。其中,各类景源是首要对象,其他一些重要而又需要保护的景源

4、也可被列入, 还有若干相关的环境因素、 旅游开发、 建设条件也有可能成为被保护因素( 2 ) 、依据保育原则制定保育措施,并建立保育体系。保育措施的制定要因时因地因环境制宜,要有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应尽可能形成保护培育体系。4、保护培育规划的基本方法风景名胜区培育规划应依据风景名胜资源的特点和保护利用的要求, 确定分类和分级保护区, 分别规定相应的保护培育规定和措施要求, 合理划定核心景区、 景区,将分类与分级保护规划中确定的重点保护区划定为核心景区, 确定其规划围界限, 并对其保护措施和管理要求做出强制性的规定, 同时应根据实际需要对当地的历史文化、 名族文化、 传统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

5、产的保护做出规定。( 1 ) 、分类规划保护培育规划中, 分类保护是常见的规划和管理方法。 它是依据保护对象的种类及其属性特征,并按土地利用的方式来划分出相应类别的保护区。在同一个类型的保护区,其保护原则和措施应该基本一致,便于识别和管理,便于与其他规划分区相衔接。风景保护的分类应包括生态保护区、 自然景观保护区、史迹保护区、风景恢复区、风景游览区和发展控制区等。(2)、分级保护在保护培育规划中,分级保护也是常用的规划和管理方法。这是以保护对象的价值和级别特征为主要依据,结合土地利用方式而划分出相应级别的保护区。在同一级别保护区,其保护原则和措施应基本一致。风景保护的分级应包括特级保护区、一级

6、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等四级容。(3)、综合保护在保护培育规划中,应针对风景区的具体情况、保护对象的级别、风景区所在的地域的 条件,择优选择分类或分级保护, 或者以一种为主另一种为辅的两者并用的方法,形成分类之中有分级,分级之中有分类;分层级的点线保护与分类级的分区保护相互交织的综合分区, 使保护培育、开发利用、 经营管理三者各得其所, 并有机结合起来。综合保护的基本措施是 在点、线、面上分别控制人口规模与活动、配套设施及开发方式及其强度。5、分类、分级保护培育方法的主要问题(1)、分类保护应该根据不同的风景资源类型的特殊性,在保护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 措施,对于更具体的资源类别的保护

7、,比如地质地貌、生态系统等缺乏详细而具体的保护要求;分类保护不是一种空间政策要求,所以不应以区来划分。因此,规中的分类保护区划应该理解成一种功能分区更恰当一些。(2)、对风景区外围保护地带没有作任何限定,忽略了风景区与周边的关系的处理,而 周边环境的冲击恰恰是风景名胜区遭遇到的较大的冲击之一。(3)、保护分区没有明确的地域界线,无法和具体的地貌或人工地物对应。各分区的管理和控制措施过于原则化, 从而导致实际管理工作中缺乏具体而有力的科学依据。比如对设施类型的限定不够详细,缺乏对于一些特殊设施类型。例如索道、 水库等的明确规定。因此 即使分类分级保护,其措施执行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4)、对风景

8、区生态资源关注度不够。比如,许多风景名胜区的一级保护区基本限于视 觉景观,例如一些名松古木、奇峰怪石、幽潭名瀑等,且面积很小,呈点状分布,忽略了对 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等的保护。由此导致一些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资源没有受到同等级别 的保护。6、案例分析一一以太湖风景名胜区同里景区为例(1)、同里景区简介同里镇位于吴江市东北部,地处太湖之滨,京杭大运河之畔,整个古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小镇四面临水,八湖环抱。同里是太湖国家 级名胜区的十三大景区之一,素有“小威尼斯”之 誉。同里景区是以小挤、流水、人家、园林为主的 另一典型水乡古镇,古称“富士” 。景区面积18.2 平方公里,景点面积21 8.54公

9、顷。(2)、同里景区的分类分级保护规划同里镇区的保护规划分为三个层次:规划控制区为同里镇后港以域,面积约为 81 7平方公里。古镇区保护规划围东起东溪桥,南至三元桥,西到上元桥,北抵后港,面积约0.34平方公里。 古镇区重点整治规划围为沿街沿河重点风貌地段,面积约0.06平方公里。保护类型面积措施古镇保护区(核心 区)约 0. 57区域一律不准新建现代建筑物;现有平房不准翻建楼 房;现有危房按古建要求修缮;与古镇不协调的建筑 物要逐步改造,保持明清建筑风格。风貌协调区约 10. 7区域主要建设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旅游配套设施;建筑风貌与古镇相协调规划控制区约 61.4区域原则上不建设工业项目,特

10、别是坚决杜绝污染环 境的工业项目上马;对周边用地,除保留已新建汽配 企业外,规划搬迁工业企业约 40家。同里景区分区图按照同里镇总体规划 将同里镇域将 形成四大景区。即同里古镇历史文化景区 (同里湖),肖甸湖森林公园景区,九里湖 运动休闲景区和南星湖田园度假景区。(3)、同里景区待改进之处1)、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同里镇目前的旅游配套设施不是很好,突出表现在厕所缺少,指示牌不明显且数量 偏少,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旅游景点多 但比较分散且比较隐蔽; 旅游从业人员的整 体素质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的培训。2)、“空心化”与“反空心化”的矛盾随着经济发展,同里居民的生活水平比以前明显提高,古老的建筑

11、、落后的生活方式渐渐不能满足人们对现代化生活方式的要求。于是部分居民就打算或者已搬到生活水平较高的古镇外围去,甚至到等地落户,造成了古镇的“空心化”。然而古镇旅游业的发展又离不开居民的参与,因为很多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就是体验古镇居民的生活方式,如果没有了居民, 整个古镇就失去了生气与活力,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将随之大大降低。3)、区交通的限制现代人们对交通工具的要求比以往有所提高,古镇摩托车的数量迅速增长。而古镇街巷狭窄,道路通行不畅,大量石桥也限制了交通的发展。对于私家车旅游者来说镇停车场地严重不足。4)、旅游设施的修建与环境保护相矛盾旅游业发展需要现代化的服务设施如宾馆、餐厅、娱乐场所等,如果在

12、古镇部修建这样的建筑,无疑会满足旅游者生活精神的需要。但这些现代化的建筑与古镇传统古老的环境和建筑却非常不协调,造成了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矛盾。(4)、同里古镇保护培育的原则确定同里镇自身的旅游总体保护原则非常重要,因为城镇不同,自身条件就不同。所以我们必须因“镇”制宜地制定切合同里镇旅游保护的原则。1)、永久性与真实性原则永久性保护原则是同里古镇旅游长久发展的前提之一。对建筑、文物、古街古巷古桥以及当地的传统风俗习惯和民俗风情都要注意其持久性保护,不能完全以旅游需要为导向。同时要注意保持原有建筑物的原貌和格局,尊重原有建筑的真实性。即使要对古建筑进行修缮,也要本着“修旧如旧”以及“修新如旧”的原

13、则,让同里古镇永远保持水乡风情的原真性。 2)、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即要保护同里镇整体风貌。虽然同里镇的组成离不开每一幢古建筑、民居,街道,但其形象更注重于某种综合性的特质与整体意象,这种整体价值以用数量化的概念来表述。不仅要重视大量的文物古迹点,还应当重点保护构成水乡古镇整体空间环境的建筑群落及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等,以维护古镇多样化的地方旅游资源。应该加强古镇空间环境的整体化设计,努力保护古桥、茶楼等反映地方特色的传统建筑标志以及典型要素。整体考虑新区开发与古镇保护之间的关系,协调好二者的有机衔接,形成古镇良好的生长机制。3)、协调性原则在规划区围的建设活动都要注意整体的协调性。对建筑、自然

14、和人文景观的保护应包括它们的环境和相关要素,古镇区改建和新建建筑应遵循保护城市纹理的连续性和逻辑性关系 的原则,充分利用建筑风格与建筑尺度、组合关系、色彩、符号、形式等体现同里镇的地方 特色,同时通过绿化、建筑小品、雕塑、道路灯具、标志架造型的识别性和象征意义强化同 里古镇的个性。4)、发展性原则传统与现代是同里镇旅游保护需要面对的两大课题。 在几千年的文化积累中, 虽然文化 遗产使同里看到自己的成长过程, 但要达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真正的丰富, 应该是历史文 化和现代文明的总和。 所以同里要处理好旅游保护与更新改造之间的关系, 在保护整体的同时,重点保护、恢复和更新主要的特色地段,将现代化的

15、新元素纳入旧民居,改善使用者的生活环 境,最终 促进文化 旅游业的 发展完 善。5)、展示性原则同里镇旅游保护不能消极的理解为保存下来不受毁坏就达到了目的,应积极的从现代价值观出发,使古镇整体及其文物古迹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 值等不断得到新的升华,从而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把旅游保护与开发相结合、 保存与展现相结合。当然,旅游开发是指合理的保护性开发,这是贯彻展示性原则时应把握的尺度。(5)旅游保护的措施1)、明确重点保护对象进行同里镇旅游保护,必须明确重点保护对象。同里镇旅游重点保护对象包括历史格局 与基本形态、历史街区、街道与河道、文物古迹建筑与古典园林和民居建筑群风貌等方面, 形成了古镇风貌重点保护对象的点、线、面保护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民用建筑群的保护与更新是最大的难点,因为它量广面大,牵连面非常多。同里镇不是某一个单体的民居建筑, 也不是某一条特色街道,当然也不是由建筑风格各异、 多种不协调元素混合在一起的大杂炫, 而是由上述5个方面在空间形态上所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