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试卷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9004488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试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试卷(全面)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 分)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朗 润(rn) B抖 擞(su) C应 和(h) D撑伞(zhng)稀 疏(sh) 黄 晕(yn) 蓑衣(su) 酝 酿(ning)水涨船高(zhng) 捉迷 藏(cng) 戴着 笠(l) 欣欣然(xn)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谜藏B窠巢C健壮D分歧筋骨诀别祷告荫蔽绿茵场水银柱彩棱镜座右铭小心翼翼翻来复去混为一谈喜出妄外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必须对知识不求甚解。B在众目睽睽

2、之下,一向害羞的她脸一下子红了。C他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D他小心翼翼地对爸爸说他想星期六到公园去玩,但还是遭到爸爸的反对。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国军舰擅自闯入中国海域,我方对其识别查证,并予以警告驱离。B钙质可从食物中摄取,只有人们注重食物的合理搭配,就能获得相应的钙质。 C为了提高传统优秀文化特色,学校举办了“寻找家乡名人名画”的活动。 D性格懦弱的李娟的母亲,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表现出了异常的坚韧。 5、选出对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

3、,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 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1 / 9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 微露出点粉色。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 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A比喻B比喻C拟人D拟人拟人比喻拟人比喻拟人拟人比喻比喻比喻拟人比喻拟人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据报道,古长城现状堪忧,不少地段的长城淹没在杂草、乱石之中,甚至被 人为损坏。国家文物局公布的数据显示,_,超过七成保存状况较差。 A即使距今年代最近的明长城,虽然有 8%的墙体保存完好B只有 8%的墙体保

4、存完好的明长城,是距今年代最近的长城C即使距今年代最近的明长城,也只有 8%的墙体保存完好D明代长城虽然距今年代最近,但也只有 8%的墙体保存完好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言名句。(1)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默写)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请完整默写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诗。二、文言文阅读。(15 分)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欧阳修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 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

5、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 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2 / 9 乐也。”(注释) 孤:幼年丧父。昏怠:昏沉困倦。沃:浇,引申为 “洗”。 既:副词,不久,后来。每:常常。慷慨:形容慷慨激昂。谪:贬谪, 贬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啖粥而读辄以水沃面食不给乃至被谗受贬(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翻译是A每天拿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3)选文的层次已经用“”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4)文中表明少年范仲淹身世、家境的句子有

6、:_,_;表明他发愤 苦读的句子是:_,_;_,_。(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 句,在本文中起了_的作用。三、现代文阅读。(30 分)1、最后一堂语文课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像火锅筵席上的瓜子,可有 可无。但黄老师并不这么看,他说:“即使你们今后是一个修电视机收音机的, 多知道一点祖先传下来的文字之美,也是没有坏处的!”这句话与其说是开导学生,倒不如说是在开导自己作为一位老语文教 师,他像一个上错了船的游客,明明是要到上海,却被拉到了湖北,那种不安与 不适可想而知。黄老师上课,可以用一个酷字来形容。他通常是左手捻一本语文书,右手3 /

7、9揣在裤兜里,上半身最常穿的,是一件蓝底却洗得灰白,看着旧却很齐整的中山 装,头发散着灰白的光泽。老师年轻时,应该是帅气的,这种帅气,穿透岁月, 留在他的眉眼、言词和举手投足之间。黄老师上课,通常是不怎么看课本的。他手里轻捻的那本语文书,也许纯 是用来对付教导主任的。他要讲的课文以及知识点,早已烂熟于心,张口即吟, 抬手就写,举手投足间,有一种不容阻断的气韵,即使平常最不喜欢学习的同学, 在那抑扬顿挫的诵读和讲解中,也体会到了知识的美感与魅力。然而,走得最急的总是最美的时光。当我们度过漫长的暑假升到二年级的 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喜爱的语文课,已离开了课程表。关于语文课的取消,有多种传说。有说是

8、因为新近要开电工基础等专业课 程;有说是因为黄老师的语文课有喧宾夺主之嫌,还有阴谋论说学校教导主任原 也是教语文的,想来接手过把瘾。不管哪一种原因,都指向了我们并不情愿的结 果。我们于是展开了一场有声的反抗,开学第一堂课,不知是谁发起,整个教室 里哼起了国际歌的旋律,就像某电视剧里苏联战俘们在德国军官视察时的场景, 不动嘴,只是让声音在喉头中低沉地哼。这种声音整齐地汇聚在一起,其震撼和 共鸣的感觉可想而知,无怪乎电视里那位不可一世的德国将军,感到了无比的恐 惧。我们那位无辜的不知就里的电工基础老师,神经当然没有将军那么粗,被 墙一样厚重的歌声一挡,仿佛头撞在岩壁上的小鹿,负痛仓皇逃去。不一会儿

9、, 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闻风而来,救火车一般匆忙而焦急。从校领导到班主任,一个个轮番上阵,从学校办学宗旨,到专业课程设置 的紧迫性,再到黄老师健康等,都做了苦口婆心的解释。为了增加可信度,还特 意安排黄老师回学校来一趟。那天,黄老师依旧穿着那件我们熟悉的旧衣服,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似乎更 白更深了些。九月的阳光,在他身后,把他镀成了一个披满金光的雕塑模样。他 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学校希望我们的一二三四。同样的内容,被他一说, 我们毫无排斥感地完全接受了。接下来,他又说:“同学们,听到你们为挽留语文课所做的,我感到 万分荣幸。我很荣幸,你们通过我,看到了文字之美文化之美。但我的学养4 /

10、9有限,只给你们开了一个小小的窗,你们通过这个窗,看到一点一滴的星空与苍 穹,那是一个你完全想象不到的广阔世界。一辈子很长,有很多东西需要坚持! 即使你是一个修收音机的师傅那是黄老师最后一次在讲台上说话,也是我的最后一堂语文课。 但那又是一个开始,是让我把语文和写作,不再当成一门课程,而是将它当成望向世界的小窗的开始。从那天起,三十多年时间,没有一天止息。(作者:曾颖,选自小说小小说选刊,有删改)1小说分两个部分写黄老师的课,请分别概括其特点。平时的课:最后一课:2下面两个句子特别有趣味,请选择一句简要赏析。(1)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儿像火锅边放的瓜子,可有 可无。(2)不

11、一会儿,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闻风而来,消防车一般勿忙而焦急。 3如果对第段作如下批注,请摘录出与之对应的句子。(1)写出了黄老师的不安:(2)看得出黄老师的不甘:4读完全文,你觉得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5下面是小说结尾删减的一段,请结合对小说的理解,接着写几句。我的同学里,多年以后,他们有人成了央视主持,有的成了书法家或画家,还有 的成了公务员、商人或工人,不管当下在做什么, _。2、冬 景贾平凹早晨起来,匆匆到河边去,一个人也没有,那些成了固定歇身的石凳儿, 空落着,连烫烟锅磕烟留下的残热也不存,手一摸,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地生 疼。有人从河堤上走来,手一直捂着耳朵,四周的白光刺着眼睛,

12、眯眯地睁不 开。天把石头当真冻硬了,瞅着一个小石块踢一脚,石块没有远去,脚被弹了回5 / 9来,痛得“哎哟”一声,俯下身去。堤下的渡口,小船儿依然,柳树上,却不再 悠悠晃动,横了身子,被冻固在河里。船夫没有出舱,吹着他的箫管,若续若断, 似乎不时就被冻滞了。或者嘴唇不再软和,不能再吹下去,在船下的冰上燃一堆 柴火。烟长上来,细而端。什么时候,火堆不见了,冰面上出现一个黑色的窟窿, 水嘟嘟冒上来。一只狗,白茸茸的毛团儿,从冰层上跑过对岸,又跑回来,它在冰面上不 再是白的,是灰黄的。后来就站在河边被砸开的一块冰前,冰里封冻了一条小鱼, 一个生命的标本。狗便惊奇得汪汪大叫。田野的小路上,驶过来一辆拉

13、车。套辕的是头毛驴,样子很调皮,公羊般 大的身子,耳朵上,身肚上长长的一层毛。主人坐在车上,脖子深深地缩在衣领 里,不动也不响,一任毛驴跑着。落着厚霜的路上,驴蹄叩着,干而脆地响,鼻 孔里喷出的热气,向后飘去,立即化成水珠,亮晶晶地挂在长毛上。有拾粪的人在路上踽踽地走,用铲子捡驴粪,驴粪却冻住了。他立在那里, 无声地笑笑,做出长久的沉默。有人在沙地里扫树叶,一个沙窝一堆叶子,全都 涂着霜,很容易抓起来。扫叶人手已经僵硬,偶尔被树枝碰了,就伸着手指在嘴 边,笑不出来,哭不出来,一副不能言传的表情,原地吸溜打转儿。最安静的,是天上的一朵云,和云下的那棵老树。吃过早饭,雪又下起来了。没有风,雪落得很

14、轻,很匀,很自由,在地上 也不消融,虚虚地积起来,什么都掩盖了。天和地之间,已经没有了空间。只有村口的井,没有被埋住,远远看见往上喷着蒸气。小媳妇们都喜欢来 井边洗萝卜,手泡在水里,不忍提出来。这家老婆婆,穿得臃臃肿肿,手上也戴上了蹄形手套,在炕上摇纺车。猫 不再去恋爱了,蜷在身边,头尾相接,赶也赶不走。孩子们却醒得早,扒在玻璃 窗上往外看。玻璃上一层水汽,擦开一块,看见院里的电线,差不多指头粗了:“奶奶,电线肿了。”“那是落了雪。”奶奶说。“那你在纺雪吗,线穗子也肿了。”他们就跑到屋外去,张着嘴,让雪花落进去,但那雪还未到嘴里,就总是 化了。他们不怕冷,尤其是孩子,互相抓着雪,丢在脖子里,大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