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出地面附属建筑一体化设计探索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9003657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铁出地面附属建筑一体化设计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铁出地面附属建筑一体化设计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铁出地面附属建筑一体化设计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地铁出地面附属建筑一体化设计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地铁出地面附属建筑一体化设计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铁出地面附属建筑一体化设计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出地面附属建筑一体化设计探索(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铁出地面附属建筑一体化设计探索摘要:伴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地铁在城市交通出行中扮演着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四通八达的地铁线网将乘客送至城市的各个角落。作为地铁 线网的核心枢纽,地铁车站普遍位于城市繁华地段,车站设计不仅要方便人员出 行,还要做到与城市建设完美融合,甚至成为地标性建筑。基于该设计理念,越 来越多的地铁车站选择进行上盖物业开发建设,站城一体化发展,地铁车站既是 交通枢纽,又是城市商圈、文化中心等。因此,研究地铁出地面附属建筑一体化 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就对此展开探讨。关键词:地铁;附属建筑;一体化设计;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一体化结构是由地铁地下车站和地面建筑共同组成的

2、新型 结构形式,因此,在地铁设计上,应当将地铁出地面附属建筑纳入城市景观系统 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保持并体现出整个城市的总体风格,把握整个城市的内在特 征及区域文化精神,结合整体的线路主题进行统筹考虑,达到为城市形象服务的 目的。同时,由于地铁出地面建筑一体化结构设计非常复杂,建成后人流量比较 大,一旦考虑不周,设计不合理,就会容易出现安全隐患,所以,本文对地铁出 地面附属建筑一体化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项目概述我市地铁 1 号线项目,地铁车站为地下一层,地上两层建筑,已投入运营使 用。通过技术、管理等手段对地铁车站与附属建筑进行有机组合、资源共享、紧 密衔接,使得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实现集

3、约化和高效化与传统的单体车站结构 相比,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结构同时涉及地铁地下建筑结构和地面建筑结构,一 体化结构空间效果显著。地面附属建筑一体化结构具有形式复杂、空间尺度大、 安全隐患不易发现且修复难度较大等特征。2 影响出地面附属建筑的一体化设计的因素2.1 街道景观出地面元素概况本案例项目目前道路上出地面元素主要有公交站台、箱变、交通标识、灯具 等,经调研,颜色主要以灰色及深棕色为主,颜色较为内敛、低调、沉稳。因此 结合城市出地面元素所采用的既有色彩,本次出地面附属建筑设计方案沿用灰色 为主色调。2.2 线路定位1号线线路路经西湖文化广场,是浙江省杭州市的第一条建成运营的地铁线 路,于

4、2012 年 11 月 24 日建成通车,其标志色为海棠红。线路尽显江南风情。 因此,出地面附属建筑造型应结合海棠红主题进行设计,线路色则在导向路引中 标明。2.3 区域文化定位全线出入口设计,考虑到统一性、经济性、便捷性等原因,出地面附属建筑 造型宜以标准化为主,全线风格尽量统一。由于 1 号线穿越城市中心,途经城市 重要学校、商业区、文化街区、政府部门等重要节点区,故在一些重要站点,结 合站厅室内设计风格,对出入口造型进行特殊化设计,与周边景观相融合,提升 城市景观效果。3 表达手法考虑到标准站与特色站的差异性,本案在标准站的出地面附属建筑方案设计 中运用概括简化的手法,对城市既有的元素符

5、号进行提取,不仅保留城市特征, 还使方案更加贴合地铁现代迅捷的行业特征;特色站则在标准站的基础上,运用 重构再现、符号表达、寓意象征等手法强化区域文化。4 出地面附属建筑的设计方案4.1 标准站4.1.1 出入口全线大部分车站出地面附属建筑按标准站要求进行设计。由于1号线特殊地 理位置,是大型船只驶入长江后在长江北岸的第一个可停靠的“江中海港”。因 此,出入口以船的基本形态加以概括简化,屋面微微上扬,后座内扣,运用简洁 的线条将出入口打造成一个即将扬帆起航的巨轮形象。屋面采用大块面灰色铝板, 与现有城市整体出地面色彩整体保持一致,大面积玻璃幕墙的使用既通透现代又 起到消隐体量的效果(图 1)。

6、入口台阶处增加的坡道可以有效解决提重物行李 推车行路难的问题,屋顶采用有组织排水可减少雨水渗漏的风险。图 1 标准站出入口效果图1T 1,i p *EH&74亜蔭4.1.2风亭根据地铁设计规范中对采用顶面开设风口的风亭“风亭四周应由宽度不 小于3米宽的绿篱,风口最低高度应满足防淹要求,且不应小于 1米”6的规 定,对敞口低风亭顶部采用灰色钢格栅板覆盖用以防跌落,侧墙干挂浅灰色花岗 岩,四边倒角增加细节感。周边3米宽以上设置绿篱,使其尽量消隐在景观之中4.1.3冷却塔1号线标准站冷却塔的高度在33.5米内,加底部基础及上部检修护栏总高 度约为5米,考虑通风、换风需预留一定的空间,冷却塔周围栏应与

7、冷却塔主题 保持一定后退距离。考虑到部分路段用地面积较为局促,为削弱设置于路边冷却 塔因体型巨大给行人车辆造成的压迫感,从人的观察视角出发,将冷却塔围栏尽 量降低,以围栏的最高点能够遮住冷却塔为佳。围栏采用细密的灰色格栅围挡,半透的格栅在视觉上将冷却塔体量削减掉,也可考虑攀爬藤蔓绿植进行点缀,融 入周围绿化景观中。4.1.4 无障碍电梯1 号线一期工程全线共 31 个无障碍电梯,其中与出入口等组合的有 30 个, 独立的无障碍电梯仅有 1 个,主要服务于残疾人及带有大件行李的乘客,风格延 续出入口样式。电梯下部采用灰色铝板,减少因碰撞造成的的损伤,上部采用透 明 low-E 玻璃,有效减少热辐

8、射,同时顶圈增加排气散热口,能明显改善透明电 梯的散热问题。4.1.5 消防疏散口消防疏散口延续出入口风格,采用简洁现代的体块造型,灰色铝板屋顶结合 玻璃幕墙设计,面街区设置灯箱面,有效增加宣传区域,虚实结合,融入周边环 境。4.2 特色站4.2.1 学院风格杭州地铁 10 号线:长度 20.5 公里。南起黄龙体育中心,然后一直往北延伸 在学院路站和杭州地铁 2 号线换乘,方案汲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与 站内装修风格相一致,运用仿木纹铝方通对出入口外立柱进行包裹,并延展至檐 口,寓意诲人不倦、生生不息,着力打造“教育之乡”的城市名片。4.2.2 商业风格1 号出入口位于目前最为繁华的商

9、圈圆融广场,加之此站位 1、2 号线换乘站 未来客流量较大。考虑到圆融广场外观整体幕墙围合,简洁现代,因此,在出入 口造型上依然沿用标准站造型。 1 号口考虑其重要的区位效益,沿街面玻璃幕墙 替换为光电玻璃,结合重大节日、重要节点进行动态 LED 图像展示,打造良好的 宣传窗口,营造浓厚的商业氛围。结束语综上所述,地铁出地面附属建筑设计是一个城市重要的窗口工程,也是一个 复杂的系统工程。结合国内地铁出地面附属建筑的现状,从影响其一体化设计的 因素出发,对全线站点进行标准站与特殊站的分类,运用概括简化、重构再现、 符号表达、寓意象征等手法,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设计,使城市定位、街道 景观、线路定位、区域文化等有机结合,延续城市文脉,体现城市特有的地铁文 化的特色,回归一体化设计的初衷,最终达到精心组织设计,精益服务城市的总 体目标。参考文献:1 王田友 ,丁洁民 ,楼梦麟 ,等.地铁运行所致建筑物振动的传播规律分析J. 土木工程学报,2020,42(05):133-139.2 杨溥,李英民,赖明结构时程分析法输入地震波的选择控制指标J. 土 木工程学报,2020(06):133-137.3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 检疫总局地铁设计规范:B50157-2013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