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8997348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总结(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总结授课建议1. 内力作用能量来源2. 内力作用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表现形式水平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垂直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岩浆喷出地表经冷凝形成火山.地壳运动的类型及分析判断运动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层运动方向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对地形的影响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举例相互关系1它

2、们相伴发生;2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3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 为主。3. 内力作用的意义4. 外力作用能量来源5.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表现因素作用温度、水、生物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为其他外力作用提供条件水、冰川、空气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风、流水、冰川等移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由沉积物形成沉积岩6. 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侵蚀作用流水侵蚀

3、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侵蚀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化学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沉积作用冰川沉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沉积风力沉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1图解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风化使地表岩石由坚硬变得松动、破碎、易被侵蚀,形成散落的碎屑,

4、在搬运过程中不断发生堆积,结果使下层的碎屑物质被压紧、固结形成新的岩石。新的岩石出露地表后再次发生上述过程,如右图所示:2外力作用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分析某一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往往可以综合许多因素。(1)气候因素:主要从气温与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主要表现为流水侵蚀、搬运、沉积作用。(2)地质地貌因素: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势两个方面的影响。石灰岩地区,由于岩石微溶于水,故外力作用往往表现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地势较高的地区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地势较低的地区往

5、往表现为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地势差异较大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3)生物因素: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的影响。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往往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生物风化作用显著。3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的区别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深度探究1分析流水堆积地貌、风力堆积地貌与冰川堆积地貌的差异。提示:(1)从地表形态上看:流水堆积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总体比较平坦,而冰川堆积地貌多呈波状起伏。(2)从堆积物质上

6、看:流水堆积和风力堆积的物质分选性较好,冰川堆积物则大小混杂在一起,无分选性。2如何根据风力堆积物判断盛行风向。提示:(1)根据沙丘判断风向。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如下图:(2)根据堆积物的大小判断风向。堆积颗粒由大到小的方向即风向,如下图。风向3影响流水侵蚀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提示:河流径流量、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形特征、植被覆盖程度等。如积雪融水量或降水强度大、地势起伏大、植被破坏严重等会导致流水侵蚀作用大。7. 岩石的分类 沉积岩 变质岩 火山岩8. 岩石圈物质的循环 9.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10. 褶皱的形成11. 断层的形成12. 地质构造褶皱与断层的比较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判断方法

7、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侵蚀后地貌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1背斜与向斜的判别方法从形态上看,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从岩层新老关系看,中心部分岩层老,两翼岩层新的是背斜;中心部分岩层新,两翼岩层老的是向斜。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仅从形态上判断背斜和向斜是不准确的,而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例如,在下面的4幅图中,只画出了背斜或向斜的地面以下的部分,若单纯凭借岩层形态判

8、断背斜、向斜,往往会得出错误结论,我们只有借助岩层的新老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结论:A背斜,B向斜,C背斜,D向斜。2断层的判断方法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能算作断层而仅为断裂。深度探究1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提示: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它主要有褶皱(向斜、背斜)、断层,回答地质构造类型时,与地表形态无关,关键是看地下岩层的弯曲状况及岩层是否连续。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它的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

9、地、陡崖等,回答构造地貌时,只根据地表形态和高低状况来回答。特别注意向斜谷、向斜山、背斜山、背斜谷、断块山均为地貌类型。2为什么我们开采油气时一般选择背斜,开采煤、铁等矿产时往往选择向斜?提示:油气一般保存在背斜构造的顶部;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会被侵蚀、搬运掉,而向斜中的矿石则容易被保留下来。13. 火山的类型14. 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 15. 板块构造学说16. 板块的边界 17. 构造山系18. 海洋的一生19.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交通方式的选择 交通方式的密度 公路的选线 20. 河流的侵蚀地貌 21. 河流的堆积地貌 2河流堆积地貌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组成部分分

10、布形成地貌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洪积冲积平原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土壤深厚肥沃,既不旱也不涝,是高产田所在地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宽广土壤肥沃,易旱易涝,粮食产量不稳定三角洲平原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土壤肥沃,易盐碱化,影响农业生产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2)根据一组等潜水位线,判定河流流向。(3)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流向(4)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5)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定河流流向深度探究1如何根据河流判断地形特征?提示:(1)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

11、低,河水从高处向低处流;(2)根据水系特征可判断地形类型:向心状水系对应的地形为盆地;辐射状水系对应的地形部位为山顶;(3)根据河床宽度判断地形:若河流河床较宽,则说明该河流经平原地区;(4)根据河道形态判断地形:若河道呈蛇形弯曲,则说明该地为平原。2如何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可判断地理环境特征?提示:(1)含沙量大,则说明上游植被覆盖率不高,水土流失严重。(2)若河流有结冰期,则说明该河所处纬度较高。3怎样分析河流两岸的侵蚀和堆积?提示:(1)若河道平直时要考虑地转偏向力的作用。(2)若河道弯曲时,此时主要考虑凹岸侵蚀,凸岸堆积。4河口三角洲形成的原因从哪些方面分析?提示:上游由于土地、植被、人

12、为等原因造成的河流含沙量大小;入海口的地形、流速;海水顶托作用等。5平原按成因分类一般有哪几种?提示:以河流冲积作用为主形成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洪积作用形成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出山口;断裂陷落和河流冲积形成的平原,如渭河平原;冰川堆积形成的平原等。22. 河流对聚落的影响 不同地形区,河流地貌类型不同,对聚落形态、密度、成因及分布的影响不同,具体表解如下:地形高原山区平原聚落分布聚落形态多呈狭长的带状条带状团状、带状聚落密度小较小大成因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淤积有肥沃的土壤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

13、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举例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甘肃省城市人口的分布长江中下游平原各城市与人口的分布23. 地质构造的先后顺序地貌成因类题目的规范答题和模板典例剖析(2012高考福建卷)下图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回答问题。分析R河河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8分)样卷展示样卷剖析回答要点不全,漏掉海水的顶托作用。标准答案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量大;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低平,流速缓慢,以堆积作用为主,泥沙大量堆积;地处海陆交界地带,海水的顶托使堆积作用增强,在R河的河口地段形成众多的沙洲。典例剖析读我国东部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指出图中甲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主要形成过程。(10分)样卷展示样卷剖析在描述地质作用过程时,注意逻辑要严密,表述清楚各个环节所受的力,用词准确。该类型题目主要按照环节给分。该题采分点大致如下:三角洲(2分)、泥沙(2分)、顶托作用(2分)、流速缓慢(2分)、沉积(2分)。样卷答案“三角洲”得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