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得享高寿者众多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8997323 上传时间:2023-12-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著名学者得享高寿者众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著名学者得享高寿者众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著名学者得享高寿者众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著名学者得享高寿者众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著名学者得享高寿者众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著名学者得享高寿者众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著名学者得享高寿者众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著名学者得享高寿者众多1月 14 日,著名经济学教授、 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周有 光逝世,享年 112 岁。人活百岁,一直被视作是一种奢望, 也是很多人的冀望,周有光逝世的消息,让人们关注的焦点 又一次落在了长寿这件事上。其实,在我国近现代,享年近 百岁的名人并不少见,如齐白石享年 93 岁,冯友兰享年 95 岁,钱穆享年 96 岁,钱学森享年 98 岁,季羡林享年 98 岁, 冰心享年99岁,巴金享年101岁,杨绛享年105岁他 们能在百岁高龄还笔耕不辍、著书立说,身体良佳、思维不 塞,颇令人羡慕与景仰。那么,这些名人是如何养护身心以 至高龄的呢? 事例 季羡林享年 98 岁:不锻炼不挑食不嘀

2、咕 季羡林享年 98 岁,他的长寿之道应是顺其自然,他说:“健 康长寿没有秘诀,我也不追求什么秘诀。”“我有一个三不主 义:不锻炼, 不挑食, 不嘀咕。 ”不锻炼,不是指真的不锻炼, 而是不刻意锻炼,他的习惯是养养猫、散散步。 其实,季老先生之所以长寿,最重要的还在不嘀咕。人生不 如意事常八九,而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追名逐利的人 在心中常琢磨, 患得患失, 忙着算计, 斤斤计较, 拈轻避重, 其心其身常常处在紧张的状态,就是再有什么健身计划恐怕也难奏效。人吃五谷杂粮, 小病小灾也是难免的。 畏惧死亡的人常疑心, 有点头疼脑热就精神紧张,查来查去,看见报上有什么健康 理论就照单全收,听说有什

3、么灵丹妙药就搜来服用,过度介 怀、事事当心,反而有损健康。所以用豁达的态度对人对事 对生活,看上去缺乏思虑,其实是大智大仁。孔子有言:“智者乐,仁者寿。”钱穆和季羡林之所以高寿, 关键在于他们的平和心态。中国古代无论儒家或道家,讲养 生、讲人生修养,都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虚静,二是养气。 这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精髓。钱穆享年 96 岁:喜欢郊游和爬山 钱穆是个志向远大的人, 在治学上他有“为往圣继绝学”之志, 在长寿问题上他也是先立高远之志,然后身体力行。 钱穆的祖父中年多病, 37 岁即谢世; 其父身体羸弱, 三赴乡 试,皆病倒科场,终年仅 41 岁;其长兄积年劳顿,病亡时 也是年方“不惑”。

4、家中“三世不寿”,在钱穆的心中投下阴影。 钱穆早先也体弱多病,“自辛亥年起,几于每秋必病”,故读 书时关注“年寿”之事,也因而感悟: “人生不寿,乃一大罪恶。 于是他“努力讲究日常卫生”“于日常生活上求规律化,如静坐、 郊野散步等”,强化生存意识。20 余岁时, 钱穆迷恋上了静坐健身, 还一度仿效伍廷芳倡行 的冷水浴, 而他最经常的运动方式是郊游和爬山。 由于胃疾, 他的饮食也清淡节制。 在他的抗争下,终于摆脱“三世不寿”的魔咒,活到了 96 岁。 养生经长寿学者关于养生的个人经验 一位七八十岁高龄的老学者,看上去有五十来岁,问他长寿 秘诀,他说他吃中国传统文化这个补品,使他青春永驻。所 以,

5、知识和智慧的陶养以及长期不懈的思考,可以让学者经 常保持心灵的平和和愉悦,良好的心理状态又可以保持机体 的免疫能力。这里有几位长寿学者关于养生的个人经验:梁漱溟(享年 95 岁):“性贵淡,气贵和,惟淡惟和,及得其 养,无物不长。”“活到老,学到老, 思考到老。”“少食多动。 冯友兰 (享年 95 岁):“不着急。”“长寿的重点在于能多明白 道理,尤其是哲学道理。”“天地境界超乎自然境界、功利境 界、道德境界,是人生最高境界。”金岳霖 (享年 90 岁):“没心没肺,能吃能睡。 ”“悠闲飘逸, 平安长寿。”“逻辑用脑。”赵朴初 (享年 93 岁):“无我利他,度生无倦。 ”“素食养生、 延年益

6、寿。”“每晨起床前摩腹二百次左右,消化系统良好。” 张岱年 (享年 95 岁):“勤洗澡是长寿秘诀。”“伉俪情深相 濡以沫。”“德者延年。” 启功 (享年 93 岁):“我最反对温习烦恼,自讨不痛快干什 么!”“动物比人可爱。寿从笔中来,这也是真理。”“不欺世、 不唬人、不信邪。”蔡尚思(享年 103 岁):“文人学者也很需要锻炼健身,以便 延长其学术生命。”“年龄有老学无老,思想不休死后休。”他 还自己创造了一套“蔡氏”简易健身运动法。张中行 (享年 97 岁):“人要心静、少贪、顺生。”“补品以 前用过花粉,但不适应,现在则每天七八粒鲟鱼子,每天早 上吸一会儿氧气。”启迪学者大师多长寿原因

7、在这里 学者大师多长寿似乎给了我们如下几点启迪: 其一,仁者长寿。当今时代的学者大师都是志士仁人,品格 高尚,胸襟宽广,时常考虑的是整个国家和民族,专心致力 于做大事业,并不看重个人一时得失,对琐碎小事从不斤斤 计较,对苦难、挫折的承受力特别强。他们志存高远,心地 善良,待人宽厚,乐于助人,人际关系和谐,这正是他们长 寿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二,忙者长寿。学者大师们大都喜欢忙、善于忙,齐白石 就是一个信奉“忙”的著名大家,他的信条是: “不教一日闲过。 他坚持每天作画,从不间断地“忙”,竟让他活到 93 岁。学者 大师的忙, 当然不是盲目无度地乱忙, 而是科学有序地去忙。 他们正是一辈子科学有序地

8、忙个不停,从不考虑享“清福”, 才使他们神清脑健、寿达期颐。 其三,脑勤者长寿。国学大师季羡林年届耄耋之时,曾有好 多人问他: 有没有什么长寿秘诀。 季羡林的答复是:“心里没 有负担,胃口自然就好,吃进去的东西都能很好地消化。再 辅之以腿勤、手勤、脑勤,自然百病不生了。”其实,医学界 早已验明,常用脑、多学习、勤思考是延缓大脑生理老化的 有效途径。其四,心态平者长寿。著名女作家冰心享年 99 岁,用她自 己的话说: “我没有特别的养生之道, 也不搞什么养生, 就是 心里豁达一点,从不跟人计较,也不跟自己过不去,人最怕 心病!”大师们在养生方面除了作息、动静、起居、饮食等较 规律以外,最让我们常

9、人佩服的是他们心理素质过硬。有好 多学者大师,他们的人生都曾遇到过挫折、坎坷和苦难,但 他们都能保持平静的心态,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得意淡然, 失意坦然。 可见,保持坦荡乐观的心态对健康长寿何等重要。 新知适度忙碌而紧张有助于长寿 关于学者为何多长寿的问题,美国心理学家雷米曾做过一项 研究,他发现,适度忙碌而紧张的名人们,通常要比普通人 的寿命长出 29% 。英国学者曾经对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普遍长寿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诺贝尔奖得主不但普遍长寿,而且平均寿命比仅获提名的科学家长约 2 年。 英国学者选择的 524 名研究对象中, 有 135 人获奖, 389 人 获得提名。研究结果显示

10、,这 524 名科学家平均寿命超过 76 岁,而诺贝尔奖得主平均寿命高达 77.2 岁。另一项统计 显示, 1901 年至 1939 年的诺贝尔奖得主中,有 70 多人活 到 80 岁以上;1940 年以后的诺贝尔奖得主中也不乏长寿者, 有 33 人活到 80 岁以上。 诺贝尔奖得主之所以长寿,与其说是由于极高的社会地位, 不如说是功成名就、获得社会认可带来的身心巨大愉悦。医 学界早已发现,事业成功的快乐和潜心事业的良好心理状态, 以及由此引起的机体适应能力的提高,是人类健康长寿的重 要因素之一。社会地位并非长寿的唯一因素,亲情、友情、 良好教育都很重要。 此外,许多诺贝尔奖得主都保持着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 他们注重日常体育锻炼。以 1998 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路易 斯伊格纳罗为例,虽然他已年过七旬,但每天仍坚持锻炼2小时。他常说: “真正的身体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来自于健 康的饮食和不懈的运动。” 晨报综合新京报 城市快报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