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育教案设计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8996361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教育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国学教育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国学教育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国学教育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国学教育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学教育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教育教案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学教育教案设计弟子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你们知道的经典性的诗文有哪些呢? (出示课件: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图片) 今天我们学习弟子规.你们猜猜弟子规是讲什么的呢? 二、自由诵读、整体感悟。 1、 读一读,想一想,弟子规主要的内容有哪些?是什么意思? (板书:

2、孝、涕、谨、信、爱、仁、学文。) 2、 背一背,唱一唱。原文是怎样介绍这些内容的? 3、 学生或读、或背、或唱、或演。 4、 提示:在这些内容中,作者为什么把学文放在后面呢?难道学习文化知识不重要吗? 二、 交流方法 展示成果。 1、 同学们运用了那些方法学习弟子规? (随机板书:唱、诵、舞、讲、画、演) 2、 请自由组合,一起商量商量,准备表演。 3、 学生交流、准备。 4、展示成果: 要求:(1)告诉大家,展示的形式;(2)选择这个内容的理由;(3)其他同学观看是虚心学习。 表演(老师相机评价,点拨,) 5、小结:我们班同学真是多才多艺,学习方法很巧妙,很有趣。例如:把其中的一段话改编成一

3、个小品,唱拍手歌;画一幅画;编舞蹈等等。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有趣的方法,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新方法,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趣。 同学们欣赏了古腔古韵的弟子规,有什么感想和启发吗? 帮助学生总结: (1) 学会做人;(2)促进语文学习;(3)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三、 课堂拓展 深化认识。 1、 老师推荐名句:(课件显示)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5)吾日三醒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学生带读,然后齐读。 3、老师介绍:古代的忠孝仁义等

4、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被人们所推崇。湖北有一个退休工作人员编写了一本新家训受到家长、老师以及同学们的喜爱。 课件显示:羊有跪乳之恩,鸭有反哺之情,孝也! 蜜蜂职责分明,大雁飞行有序,礼也! 鸡非定时不鸣,燕飞春社不至,信也! 鹿得草而寻群,蚁得食而报众,义也! 蜘蛛结网而食,鹦鹉学舌而语,智也! 诸物本无知,却具天性美德, 人为万物之灵,立身处世,岂肯愧对于物? 4、 最后老师给大家一些寄语:(课件显示) 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伙伴,上进心留给自己。 1、 总结:同学们,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经历历史风雨的洗礼,仍然流传至今,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

5、多接触一些古诗文,并且做到学以致用、古为今用。那样,不仅会获得无穷的乐趣,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一定会像弟子规最后几句所说的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板书: 走进弟子规 孝、悌、谨、信、爱、仁、学文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大学教学设计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培养格物致知精神,从实践中探求真知。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l)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2难点: 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方法。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 一、预习 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 致知:求

6、知,得到知识。 诚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 正心:端正心思。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整齐家政。 抽象: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2、阅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的问题。 二、导入 1了解格物致知以及题目的含义。 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解释格物致知意思的句子并阅读理解。 明确:格物致知的意思是探究(格)事物(物)获得(致)知识(知)。出自于四书之一的大学。本篇题目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具有从探察物体而获得知识的精神。题目即本文的中心论点。 2导语。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

7、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讨论编写阅读提纲。 讨论并归纳:可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提纲。 第一部分(l2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要格物致知。 第二部分(312段):分析问题。 第一层(35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 第二层(610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第三层(1112段):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并以我举例。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 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 2讨论并归纳: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3提问:格物致知出自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格物致知出至

8、四书大学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丁教授引用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通过实验得到知识。 4提问: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5提问: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目的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6提问:在这

9、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讨论并归纳。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成绩很好不会做研究。 7.提问: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讨论并归纳: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8提问:大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论语七则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四书五经里的四书是指哪四书?有些同学回答出来了,有些同学没有回答出来。其实,这四书五经中的四书说的就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本书。这四书五经的说法,是明朝时期八股科举里提出来的,那时候的科举就是从四书五经中抽一句做题目写一篇作

10、文。我们今天先来讲讲四经中的第一部经书-论语。 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本书,是他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所编纂的一本书。有人说论语在中国的地位,如同圣经在西方的地位一样。古时候还有人说半部论语就可以治天下。这可能有些夸大,不过也证明了论语的非凡价值。 二、作者介绍: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鲁国陬(山东曲阜)人,出身没落贵族。他勤奋好学,通晓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对礼(一些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尤为熟悉。他在为政一章中说了一段很著名的话,是他努力一生希望达到的境界:三十而立(有所成就),四十而不惑(明白事理,不会动摇),五十而知天命(有使命感),六十而耳顺(听得进不同意见,即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

11、,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学问成熟)。 他开创了儒家学派,他的思想以仁为中心。他对仁作出了多种解释,主要内容就是仁者爱人(宅心仁厚的人会关爱别人)和克己复礼(人应当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行动符合礼。) 他最大的成就和贡献是在教育方面上。他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教育思想。他强调有教无类,第一个公开招收任何出身的学生。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诲人不倦,教学生对知识采取老老实实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强调学习必须结合思考分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必须勤奋学而时习之。 三、串讲课文: 四、补充: 论语中有很多语言简练,含义深刻的句子。在论语里,我个人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巧言令色鲜有仁(宅心仁厚

12、,对人克制,对己宽容的一种品格。)花言巧语的人一般是很少有仁德的。言语只是树叶,行动才是果实。忠不忠,看行动。我特别提醒一下班上的女同学,其实男生也是,交朋友的时候,那些嘴上讲得花好稻好的人,把海誓山盟挂在嘴边的人往往是最靠不住的! 知识是没有穷尽的。曾经有人对爱因斯坦说您是世界上最有知识的人。爱因斯坦就画了两个人。可能别人是小圆,我是大圆。我接触到的是更多的未知领域。 有些东西是天生的,但有些东西是可以靠后天培养的。 天生的东西,比如说外貌和智力之类。从心理学讲,智力分为两种,一种叫流体智力,另一种叫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比较偏向于遗传,反映思维的敏捷性。晶体智力则是后天习得的能力,与文化知识,

13、经验的积累有关,如知识的广度,判断力。流体智力在人的成长期达到高峰后随着年龄增大就会逐步衰退,而晶体智力自成人后不但不减退,反而会上升。 什么东西我们后天能习得的呢?比如说:人生态度。乐观的人生态度还是悲观的人生态度,或着积极的人生态度还是消极的人生态度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后天。 我们学习最重要的问题是为了思考,而仅仅是获得书本上的知识。尽信书不如无书。完全相信一本书,还不如没有这本书。一本好书让我们更加明白一些事理。论语就是这样一本经典之作。它没有像老庄那样的晦涩难懂,也不象孟子那样长篇大论,恺恺而谈,而是一本充满睿智和幽默感的书。 它也是教人向上的一本书。整本书中都充满了仁字。要关爱别人,帮

14、助别人。一个人学识再高,他如果没有爱心,不能够宽容别人,或者有些人想法很幼稚,拿硫酸泼熊之类的。他们学识再高,我觉得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学习,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要学习如何为人。 如果可以的话,尽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有一个乘公车,当时是下午两多点,开车的是一个女司机,车子遇到红灯的时候,她拿起了一个保鲜袋,里面是一个菜馒头。有红灯的时候,她就咬一口。还有一些老头,岁数一大把了。岁月在他们的脸上刻上了一道道皱纹。他们每天就是拿着一个大袋子在垃圾筒里搜寻一拉罐之类的瓶子。 真的,还是有满多人活得很艰辛的。前些天,有些明星搞了一个公益的活动,叫母亲水窖。有曾宝仪、锺丽缇。他们去陕西,甘肃这类地方实景拍摄下来的。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