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改文章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8994812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课改文章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地理课改文章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理课改文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课改文章(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议新课改下地理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5条课程基本理念:第一条基本理念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第二条基本理念是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第三条基本理念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水平。第四条基本理念是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五条基本理念是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在经过了近五学期的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实践后,我个人认为要让课程理念变为现实可谓困难重重。不过,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终究会实现这个目标的。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心得和各位同行分享,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协助。1、 教师首先要接受并深刻领悟课改理

2、念,转变教学观点。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只有教师欣赏并接受课改理念,认真领悟课改理念的精髓,并用课改理念的精神指导教学实践,才能协助教师快速转变教学观点,彻底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接受课改理念,那么,地理课程改革则是空谈。2、努力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点,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要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地理,首要任务是改变学生学习地理的观点,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地理的意识。在教学中善于利用学生身边的榜样来影响学生,让学生意识到高中学习不但仅是为了考大学,更重要的是为了提升自身素质而学,是为了自己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地理感觉特别痛苦,所以在教学中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也尤

3、为重要,这样学生才能尽快适合高中地理的学习。学习高中地理要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使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其次图文结合,图文转换。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表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使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实现图文转

4、换,才能更好地理解、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 。另外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做到融会贯通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编写地理教材的依据,各种版本的教材都是围绕课程标准编写的。对于课标无论是教材的编者,还是教材的使用者,都有各自的理解。新课程标准要求不太具体,讲多深、讲多少,很难把握。新课程地理教材正文简短,有的只有几句,很多知识点到为止,给学生理解知识造成困难,留给教师发挥的余地也太大;针对正文篇幅小、弹性大的特点,高一备课组的六位地理教师坚持集体备课,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统一要求,集体讨论(讲哪些、讲多深、怎么讲);利用教材素材理解掌握它想说明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及规律,同时

5、紧密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协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的原理等。 4、教师要充分挖掘乡土地理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率。充分利用本乡本土的地理教学资源,让学生去体验身边的地理知识,并从体验中去探索发现地理问题、并学会结合本地的情况思考、分析问题、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学习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这部分知识前,先让学生调查了解绵竹市汉旺镇和清平乡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交通线路的分布。学生通过调查发现汉旺镇和清平乡地形以山区为主,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公路,公路主要沿河谷分布。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山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公路,公路主要沿河谷分布的原因。再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公路和铁路的分布,引导学生分析中国西部交通运输方式以公路为主的原因。这样做既达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水平。 5、增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教学效率。 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一方面能够更方便的表现课堂教学需要的各种图片资料,更有效的实行地图教学;课件能将抽象转化为形象,有效突破难点;动画及色彩鲜艳的图片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利于集中课堂学习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取得丰富的网络资源的习惯与水平,侧重对学生地理信息素养的培养,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