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语文第一单元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8992710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下语文第一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三下语文第一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三下语文第一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三下语文第一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三下语文第一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下语文第一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下语文第一单元(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六)计划课时数2设计者夏秀珍审核者宋长建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挂图,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课文的重要性,逐步养成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教学重难点1、教给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2、强调自主,形象强化。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 1 课时授课日期总课时数1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考、添改一、复习导入复习已经学过的习惯。二、看图,认识预习的意义,明确预习的要求1、想:我们为什么要预习呢?预习有什么好处呢?(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提高阅读能力。)2、对于我们来说,预习有什么具体要求呢?看书中的图:(1)第一幅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2)指名读黑板上的预习要求并板书

2、: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自学生字新词。三、学习方法,借助方法预习1 长城和运河1、看书中的图,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是怎样做的?(动嘴读课文,动手画生字新词,动脑想课文内容,动口问疑难问题。)2、尝试预习(1)出示预习的步骤(2)用以上步骤进行预习第一步:试读课文,用“”画出生字新词,提问:画出了生字新词,你会怎样处理?第二步:生再读课文,出示长句子,学生读,难读通顺。小结第三步:学生再读课文,质疑。总结四、提出另外自觉预习的要求看第三页最后一幅图,问: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五、总结全文自觉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促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对学好每门功课都十分重

3、要,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生口述生看图生思考板书设计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六)计划课时数2设计者夏秀珍审核者宋长建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并结合平时教学使学生了解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和应该具备的态度及有关要求,逐步养成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1、教给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2、强调自主,形象强化。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 2 课时授课日期总课时数2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考、添改一、学生讨论为什么要完成作业?二、出示小学生行为规范要求中的:“认真完成作业”一条。学生讨论“认真”指的是什么?三、师生共看第四页下图:1.观察后,说说,以下作业认真吗

4、?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2.教师指导写词、抄诗、抄句子和习作的格式的不同。3.说说看了范本作业,有何感想?四、观察第五页图。1、观察第五页的四幅小图。(1)说说图上的同学都完成是哪些作业?你做过哪几类作业?教师指导学生了解作业分课内和课外,口头和书面。明确学习语文有很多途径,不光读书、写字、还可以剪贴报纸,收集资料。(2)说说自己的学习环境。2、观察第五页下图。(1)读读黑板上的字,说说有什么想法。(2)将自己的寒假作业拿出来,认为不认真的内容进行修改。生讨论讨论:“认真”生发表感想生修改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1、长城和运河计划课时数2设计者夏秀珍审核者宋长建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生字

5、组成的词语。2、初读诗歌,初步了解诗歌内容。3、明白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诗歌内容,明白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教学准备预习课文小黑板长城和运河的图片。第 1 课时授课日期总课时数3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考、添改一、激情导入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出图)3、课文中的“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上也看到了长城和运河,“我”眼中长城和运河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去探个究竟吧!二、探索新知

6、1、 自学课文。小黑板出示自学要求:(1)各自轻声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1) 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引出主要内容的。2、 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3、 检查自学效果。(1)小黑板出示词语:驾驶 航行 谱写 创造 连绵起伏奇迹 民族 祖先 绸带 曲折蜿蜒不朽的诗篇 奇异的景象(2)谁能说说你已经读懂了哪几个词的意思?(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4、 理请文章脉络。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5、指导书写生字。A、出示生字:驾 折 蜿 蜒 谱 朽 篇 创

7、族 绸B、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C、重点指导:“蜿”:右边的“宛”不要多加一点。“蜒”:右边的“延”不要写成“廷”。“创”:注意左半部分的写法。“族”:注意右半部分的写法。学生猜想。生齐读课题。生观察交流。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指名读这些词语,读好多音字“曲”、“折”、“行”。开火车读词。学生联系上下文解释读懂的词义。齐读出示的词语。学生自学后讨论。(诗歌的每一部分都先写了奇迹的名称和特点,然后抒发对奇迹的赞美之情,最后点明奇迹的创造者。)自读生字。学生自由交流,找出难记难写的字提醒大家注意。学生书上描红。板书设计1 长城和运河首先 写了奇迹的名称和特点然后 抒发对奇迹的赞美之情最后 点

8、明奇迹的创造者作业设计1、熟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 3、抄写词语。课题1、长城和运河计划课时数2设计者夏秀珍审核者宋长建教学目标1、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3、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或者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写一段话。教学重难点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教学准备课件第 2 课时授课日期总课时数4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考、添改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2、说说长城和运河给你留下的最初印象是怎样的?二、精读课文第一部分。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出

9、奇景呢?(引导学生从长城的“长”这一角度思考)2、讲读。(1)比较:(投影出示)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2)小结:第一句通过景象吸引了作者的目光,突出了景象的奇异,并为下文的具体描绘作了铺垫。(3)“穿行”能否改为“爬行”?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你觉得长城怎样?(4)“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的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比较:(投影出示)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的奇迹。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

10、么作用?3、 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样读?(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三、精读第二部分。1、导读。2、讲读。(1)“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 比作 ,这说明他们之间存在 之处,你能说说吗?(2)比较:(投影出示)像绸带飘落在大地。像绸带飘落到大地。像绸带飘向大地。(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1、 指导朗读。朗读这一部分的语气是否也和第一部分一样?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三、总结全文。1、通过今天的学习,

11、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2、你能看着课文中万里长城或者京杭大运河的图片来写一段话吗?3、总结: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祖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注目的三峡工程等等。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默写本课词语。学生交流对长城和运河的印象。学生思考:因为只有高空俯看才能看清长城的全貌,才能对她进行形象的描绘。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这两个句子在语意上的细微差别:“看见”是作者从高空向下有心观察才发现的;而“出现”表示景象无意中被高空中的“我”发现。观察图片,用自己

12、的话说一说,体会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的特点。 交流:奇异、了不起、罕见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体会长城历尽若干年代,至尽魅力无穷,每一段城墙都令人感慨。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出社问与陈述句在意思上是一样的,但设问句先通过问来制造一种悬念,后来答的语气就强烈些,这样就强调了奇迹的创造者。突出中心。学生用惊喜的语气朗读。学生用赞美的语气朗读。学生用敬佩并自豪的语气朗读。板书设计长城和运河长城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像巨龙)东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 运河 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 南到天堂杭州教学反思课题2、美丽的南沙群岛计划课时数2设计者夏秀珍审核者宋长建教学目标1、 能正确

13、、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2、学会本课的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3、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星罗棋布”“合壁”等词语。教学重难点1、读通全文,学会生字,理解词义。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学准备预习课文 小黑板教学挂图 音乐磁带 中国地图。第 1 课时授课日期总课时数5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考、添改一、激趣导入1、 出示挂图。辽阔的大海波涛汹涌,美丽的岛屿如串串珍珠。2、 配乐解说:宽广无垠的大海真美啊,浪花飞溅,蔚为壮观。一派“烟波荡荡接天河,巨浪悠悠通地脉”的迷人景象。这就是祖国的南大门,美丽富饶的南沙群岛。板书课题:美丽的/南沙群岛(指导读题)二、探索新知一、 初读课文。1、小黑板出示自读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划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想想南沙群岛位于中国的哪个地方?3、 检查自学效果。(1)小黑板出示词语:辽阔 晶莹 岛屿 开垦 汇入 壮观 搏击 宝库 矿产 暗沙 美誉 海龟 海域 星罗棋布 难以计数 用之不竭 水天相连 五彩缤纷(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二、 感知课文内容。1、引导学生边读边看地图边思考:(出示中国地图)南沙群岛位于 。2、南沙群岛是祖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