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名词解释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899126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15.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染病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名词解释(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感染:是病原体突破人体的防御机制,破坏机体内环境 的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 理生理过程,又称传染。感染过程:感染在机体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的过程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以肝脏炎症和坏 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综合症(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 陷病毒引起的致命性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具 有明显传染性,可累及多个脏器系统的特殊肺炎,WHO 将其命名为严重性呼吸综合征。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所致,以侵犯中枢神 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疾病。流行性出血热:是由啮齿动物为主携带的不同型汉坦病 毒引

2、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 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 病。禽流感:是禽类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A型流行性感 冒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和鸟类的传染病.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疱疹病毒引起的不同表现的疾病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 的经呼吸道传播的一种脑膜化脓性炎症。细菌性痢疾:简称痢疾,是由志贺菌属(又称痢疾杆菌) 引起的常见的肠道传染病。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污染水和食物而引起的一种强烈的 肠道传染病。毒血症:病原体在体内繁殖,其产生的毒素或

3、代谢产 物不断进入血流,引起多脏器功能紊乱和中毒性病理变 化,表现为发热、头痛、乏力、全身不适、肌肉关节酸 痛等,称为毒血症。菌血症:细菌从局部侵入血液循环,但不在血液循环 中繁殖,称为菌血症。细菌在内脏中繁殖后再次进入血 液循环,在血液中持续时间较长的,称为第二次菌血症 (中毒症状较明显)。败血症: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后,在血中繁殖,称为败 血症。败血症患者中毒症状较严重,可有寒战、高热、 皮疹、肝脾肿大等表现,甚至引起感染性休克。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寄生繁殖并排出病原体的人或 动物称为传染源。主动免疫:将特异性抗原,如菌苗、疫苗、类毒素等 接种于人体,使人体在接种后广2周产生特异性免疫 力,称

4、为主动免疫。重复感染:传染病尚未痊愈,又受同一种病原体感染, 称为重复感染。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是指对接触者的日常活动不加限 制,每天诊察,测量体温,或做必要的检查,以了解有 无早期发病的征象。此法适用于乙类传染病的接触者。 自然疫源性疾病:指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能在自然界 野生动物中生长繁殖,人们只有在生活活动或偶然进入 该地区时,才有可能被感染而发病,这类疾病称为自然 疫源性疾病。计划免疫:计划免疫即预防接种,是将特异性疫苗接种 到人体,使体内产生抗体的一种人工免疫。为提高特异 性免疫力的有效措施。被动免疫:是将特异性抗体注入人体,使人体迅速获 得免疫力,免疫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4周。常用制剂

5、 有白喉抗毒血清、破伤风抗毒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人胎盘或丙种球蛋白等。毒力:毒力有毒素和其他毒力因子所组成。毒素包括外 毒素和内毒素。其他毒力因子有穿透能力、侵袭能力、 溶组织能力等.留验:留验又叫隔离观察,是指对接触者的日常活动加 以限制,并在指定的场所进行医学观察,确诊后予以隔 离.此法适用于甲类传染病的接触者.对集体单位的留 验又称为集体检疫,将受验单位或家庭内的成员限制在 一定范围内活动,并接受医学观察.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 但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 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 现.病原体携带状态:病原体侵

6、入人体后,不显出临床症状 而能排出病原体。按病原体种类不同分为带病毒者、带 菌者和带虫者。按其发生在显性和隐性感染之后分为恢 复期和健康携带者。发生于显性感染临床症状出现之前 者称为潜伏期携带者。按其携带病原体持续时间在3个 月以下或以上分为急性与慢性携带者。侵袭力: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扩散的能力。 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 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笞而不引起或只引起 轻微的组织损伤,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 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感染:感染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与人体相互作用或斗 争的过程。此过程与病原体的作用及人体免疫应答作用 有关

7、。特异性免疫:是指由于对抗原特异性识别而产生的免 疫。由于不同病原体所具有的抗原绝大多数是不相同 的,故特异性免疫通常只针对一种病原体感染后的免 疫都是特异性免疫,而且是主动免疫,通过细胞免疫和 体液免疫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免疫应答。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 为止的时期,称为潜伏期。前驱期: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称为前驱 期。复发:传染病已进入恢复期或已初愈,病原体在体内又 再度活跃,再次出现症状,称为复发。再燃:传染病已进入缓解期,热度尚未降至正常又复 上升,症状重新出现,称为再燃。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 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

8、限化而不引起 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 期潜伏起来,等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 染。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某些以野生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 传染病如鼠疫、恙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人类进入这 些地区亦可受感染,又称人兽共患病。乙脑后遗症:指少数重症乙脑病人在发病6个月后, 仍有精神、神经症状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痴呆、 失语、肢体瘫痪、扭转痉挛和精神失常等.高血容量综合征:出现体表静脉充盈、脉搏洪大、脉 压增大、心率增快、脸部胀满等表现,可见于肾综合征 出血热少尿期病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以前称为“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鼠

9、类为主 要传染源,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临床上以发热、休克、 充血出血和急性肾衰竭为主要表现,病后可获持久免疫 力。内格里小体:内格里小体是狂犬病的特征性病变,即 神经细胞胞质内可见嗜酸性包涵体,为狂犬病毒的集 落,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后呈樱红色,具有诊断意义。 固定毒株:野毒株连续在家兔脑内多次传代获得的病 毒株称为固定毒株(fixedstrain),其毒力减弱,潜伏 期短,但仍保留免疫原性,可供制备疫苗之用.野毒株或街毒株:从自然条件下感染的人或动物体内 分离的病毒称为野毒株或街毒株,其致病力强,潜伏期 较长。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 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

10、染病。临床特征 为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 重型病毒性肝炎:为病毒性肝炎最严重的临床类型。 急性重型肝炎在10天内病情迅速进展,表现为:黄疸 迅速加深;肝脏进行性缩小;出血倾向;中毒性 鼓肠或迅速出现腹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常 因肝性脑病、继发感染、出血及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而 死亡。若10天之后出现上述表现则为亚急性重型肝炎; 若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基础上出现上述表现则为慢 性重型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炎病程超过6个月为慢性肝炎, 病人可反复出现疲乏、消化道症状、肝区不适、肝肿大 等,后期可持续或反复出现黄疸,有明显的蜘蛛痣、肝 掌、肝脾肿大等体征以及肝功能异常。Da

11、ne颗粒:是完整的乙肝病毒颗粒,其由包膜与核心 两个部分组成,包膜含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核心部分有环状双股DNA、DNA聚合酶(DNA-P)、核心抗 原(HBcAg)和e抗原(HBeAg),是病毒复制的主体, 具有传染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 肺间质水肿而出现的低氧血症,如肾综合征出血热、 SARS等疾病均可发生.酶-胆分离:重型肝炎因大量肝细胞坏死丙氨酸转氨 酶(ALT)随黄疸迅速加深反而下降这种现象称为酶- 胆分离.抗原漂移:指流感病毒发生变异时相对较小的一种变 异形式,其出现频率较高,且有逐渐累积效应。类白血病反应:病人表现为周围血白细胞计数

12、和中性 粒细胞增多,并可见幼稚细胞,但不是白血病,此现象 称为类白血病反应。抗原转换:指流感病毒发生变异时相对较大的一种变 异形式,其发生频率较低,发生也很缓慢,通常产生强毒 株而引起大流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 具有高度致病性的一种禽类疾病。但近年已确定它也可 通过与鸡、鸭等密切接触直接感染人类引发疾病,严重 者可因并发症而死亡.此时称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 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由于各种病因如 严重创伤、休克或严重感染等所导致的两个以上重要脏 器呈累加或连锁形式出现的功能衰竭.科普利克斑:简称科氏斑,或称为麻疹黏膜斑.约90% 以上的麻疹前驱期患者

13、在病程的第23天,于双侧第一 臼齿的颊黏膜上出现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 常具有早期诊断的意义。炭痘: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细菌主 要从皮肤侵入,引起皮肤炭疽,表现为皮肤坏死和焦痂, 亦可吸入感染引起肺炭疽,误食感染引起肠炭疽。环口苍白圈:猩红热患者面部因充血而潮红,多无皮 疹,但口鼻周围充血较轻,与面部相比显得发白,形成 环口苍白圈。败血症休克型流脑:是暴发型流脑中较常见的一种类 型,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临床特征为突起寒战、高 热,迅速出现一系列休克征象,全身皮肤黏膜出现广泛 瘀点、瘀斑甚至融合成片状皮下出血;多数患者无脑刺 激征,脑脊液基本正常,血及瘀点培养可见病原菌

14、。 猩红热:是由A组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上以发热、化脓性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 和退疹后蜕皮为特征。少数病人后期可出现变态反应性 风湿病及急性肾小球肾炎.帕氏线:猩红热的全身猩红色皮疹在腋下、肘窝、腹 股沟等皮肤皱折处更为密集,常因压迫摩擦而呈紫红色 线状出血,称“帕氏线”.草莓舌与杨梅舌:猩红热患者在全身发疹的同时出现 舌乳头肿胀,初期舌被覆白苔,红肿的舌乳头突出于白 苔之外,称为“草莓舌。后期白苔脱落舌面光滑呈绛 红色,红色的乳头仍然突起称“杨梅舌”.华一佛综合征:暴发型败血症曾称华一佛综合征,见于 流脑等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由于大量细菌进入血液 循环,在其毒素的作

15、用下,体内发生一系列严重变化 主要是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血管壁损伤、微血栓形 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及纤溶蛋白溶解加速等,临床上 出现严重休克和全身广泛性出血,病情十分凶险,不全 力抢救可于数小时内死亡。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 咽、喉、鼻等处假膜形成和外毒素引起的全身中毒症状 为特征,重症病人可并发心肌炎和末梢神经麻痹。脑膜刺激征:指脑膜受到炎症、出血或颅内压增高等 刺激而出现的颈项强直、凯尔尼格征(简称克氏征)阳 性和布鲁津斯基征(简称布氏征)阳性等一组体征常 见于各种脑膜炎、脑出血和蛛网膜下隙出血等疾病. 伤寒复发与再燃:少数伤寒病人由于抗菌洽疗不彻底, 或机体免

16、疫力低下,于退热后l3周,潜伏在病灶中巨 噬细胞内的伤寒杆菌繁殖又趋活跃,再次侵入血流,致 临床症状再现,血培养再度阳性,称为伤寒复发.还有 部分伤寒患者,可能因菌血症未被完全控制,在病后2 3周体温开始下降但尚未恢复正常时,症状再度加剧, 体温又再上升,持续57天后才恢复至正常,血培养 在这段再发热期间可为阳性,称为伤寒再燃.月巴达反应:肥达(Widal)反应是协助诊断伤寒并有助 于伤寒与副伤寒鉴别的一种血清凝集反应,在病程的第 24周此试验的阳性率可达90%;如果多次检查,凝集 效价逐步增高者更具诊断意义。试验中用的抗原有伤寒 杆菌的菌体抗原(0)和鞭毛抗原(H),以及副伤寒杆菌 甲、乙、丙的鞭毛抗原(A、B、C),共5种.通过凝集 反应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的抗体。对未经免疫者,当“0” 抗体的凝集效价在1: 80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