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叶龄模式栽培技术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8977366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叶龄模式栽培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麦叶龄模式栽培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麦叶龄模式栽培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麦叶龄模式栽培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麦叶龄模式栽培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叶龄模式栽培技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麦叶龄模式栽培技术目前我场小麦单产约850斤左右且徘徊不前,要想小麦产量提高达到千斤或千斤以上的水平,要在栽培技术上有所突破。今天我给大家介绍小麦叶龄模式栽培技术1、何谓小麦叶龄栽培模式根据小麦相关生长原理,以叶龄推断麦株的生理进程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促进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体系,何为小麦叶龄2、小麦叶龄模式栽培的生物学基础了解小麦各个生长发育期的生理特点,就很容易理解小麦叶龄栽培技术。21小麦收获、出苗及叶片生长所需要的积温条件小麦播种后,土壤水分充足的情况下,需120日积温方可出苗。如日平均气温15-20则可以出苗。如日平均气温在11以下时,需11-13天方可出苗,但发芽缓慢,整齐度和出苗

2、下降。因此适期播种对小麦争取早苗、齐苗和全苗有重要意义。(积温是指作物生长下限的日平均气温如小麦0、3、10,小麦出苗后叶片开始生长,一般每长出一张叶片需0、70-80日积温。)221何时发生分蘖一般小麦出苗后需15-20天开始分蘖,小麦的群体(茎列数)不断增大,一直到日平均气温降到3左右进入越冬期,分蘖其本停止。第二年春季日平均气温上升到3时,分蘖又开始发生,直到拔节期前后达到最高峰。222小麦是如何发生分蘖的小麦分蘖是分蘖节腋芽原基生长形成的特殊分枝,分蘖节不但具有向上生长叶片,分蘖和向下生长次生根的作用,又是麦苗营养物质,分配和运输的枢纽。同时分蘖节也是麦苗贮藏养分的器官,越冬期间,贮藏

3、大量糖份提高细胞液浓度,冰点降低,抗害力增强。冬小麦如果冬春季发生冻害,地上部分冻死只要分蘖节未被冻死,均能由分蘖节上有分蘖陆续生长成分枝,使植株恢复生长,并抽穗结实,所以掌握适宜有播期和深度(地表2-3厘米),对于培育壮苗,抗旱,保护分蘖节不受冻害和保证分蘖节能内营养物质的积累,保证麦苗越冬有重要意义。223小麦分蘖及成穗规律上面讲到了分蘖发生的时间和部位,那么小麦分蘖到底能有多少,又有多少可以成穗,小麦分蘖的发生与主茎叶片有一定有关系,即(n-3)的关系,当主茎上第四张叶伸出,那么主茎第一张叶的腋芽(即分蘖)伸出,当主茎第5叶伸出时,主茎第二叶分蘖发生,以此类推,主茎三、四、五叶分蘖陆续发

4、生,这种从主茎上长出的分蘖叫一次分蘖。当一次分蘖长到3张以上叶片时可以发生二次分蘖,以此类推可发生三次分蘖,根据上述规律,茎列数与主茎叶片有一个对应关系即:主茎叶片:3456789茎列数:123581321当播种浓度适宜,土壤水分合适时胚芽鞘基部有腋芽也能完成分蘖,但在大田生产中,一般不能达到如此好的条件,所以胚芽鞘蘖一般不发育。在大田生产中不可胚芽鞘分蘖。在不良气候,如干旱、涝害、渍害和栽培技术不当条件下会出现分蘖缺位现象,即腋芽原基不能正常生长。1根据理论小麦分蘖有很多,到底哪些是能成穗呢?据实验结果,一般分蘖上叶片少于主茎一半以上不能成穗。例如半冬性品种总叶片数一般为12片,那么分蘖的总

5、叶片应在6片以上,9叶时拔节。那么拔节时分蘖应具备3张以上叶片。才能在抽穗时达到6张以上叶片。据此有一个有效分蘖可靠叶龄期公式:有效分蘖可靠龄期N-n+2-tn+1注:N为总叶片数半冬性一般为12-13叶,春性、弱春性一般11-12叶。n为伸长节间数:一般为5节tn是各品种拔节时有效分蘖应具备的叶片数。9-10叶为3,11-12叶为4,13-14叶为5。例皖麦19在正常栽培条件下有12张叶片,则其有效分蘖可靠叶龄期为12-5+2-4+1=6叶期。即皖麦19在6叶期及以前分蘖成穗率比较高,那么在6叶期根据分蘖规律,可知有4个分蘖。就是说:这4个分蘖成穗率较高。有效分蘖可靠叶龄期以后发生的分蘖,一

6、般不能成穗,那么它们从拔节开始死亡,一直延续到抽穗开花时亩穗数才能最后确定。23小麦、叶片、叶靴节间同伸关系及肥水效应小麦的茎生叶片和叶靴,节间的生长有一定的同伸关系,当主茎上n叶开始伸长时与其同时伸的器官是(n-1)的叶鞘和(n-2)与(n-3)两叶之间的节间根据此规律,按照施肥浇水时的叶序,可以预测促进的叶片。例如半冬性品种,一般12张叶片,第9叶时植物第一节间开始伸长(即开始拔节)。此时施肥,受促进的是第11或第12叶片,及第10、11两叶的叶鞘,第8、9两叶的节间或第9、10两叶(第二节间)。根据肥水效应,n叶施肥,(n+1)叶收拔肥效,(n+2),(n+3)叶肥效最大(n+4)叶肥效

7、下降,所以在5-9叶施肥均能促进第一第二节间伸长的作用,特别是第6、7、8叶期(此期小麦处于越冬期或返青期故又称腊肥或返青肥),施肥,肥效明显促进第一第二节间伸长,故在半冬性小麦高产栽培中避免于6-8叶期施肥,防止倒伏。24小麦小穗分化及相关叶龄期和植株外形小麦的幼穗是由顶端生长锥分化而来的,在小麦渡过春化阶段之前,生长锥主要分化营养器官。以后则进入幼穗分化期,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241生长锥伸长期。生长锥开始伸长,长度宽度,此时小麦叶龄为11叶品种为4叶期,12叶品种为5叶期,13叶品种为6-7叶。242小穗原理分化期。此期是形成小穗的时期(即排数),可分以下几个阶段2421单棱期或穗轴节片分

8、化期,此期分化的穗轴节片越多则小穗多即排数多、穗子大。此期叶龄为11叶品种为4、5叶,12叶品种为5、6叶,13叶品种为8叶露尖。2422二棱期,11叶为6叶,12叶为7叶,13叶为8-9叶。2423二棱后期,幼穗顶端的小穗原基已分化,每穗的小穗数,即排数基本确定该期与群体最高茎蘖出现期大致相近,植株外形倒15叶出生一半左右,基部节间即将伸长,此期叶龄一般11叶为6。5叶,12叶为7。54叶,13叶为9叶。243小花分化期是决定小花数目时期,外部形态是从主茎基部第一节间开始伸长到旗叶露尖前后,可分为4个时期。2431护颖原基分化期,第一节间刚开始伸长,半冬性品种第9叶开始伸2长2432小花原基

9、分化期第一节间开始显著伸长2433雌雄蕊原基分化期,主茎第二节间显著伸长第10叶显著伸长。2434药隔形成期,主茎一、二节接近定长,第三节间开始伸长,第11叶开始伸长242减数分蘖配偶子形成期也叫四分体时期此期是小花集中向有效和无效两面三刀极分化的时期,一部分小花由于营养不良退化另一部化继续发育,外部形态进入孕穗期,了解此期麦株外部形态特征,对于掌握剑叶肥的施用适期,减少小花退化,增加可孕小花数,提高粒数有重要的意义。可通过两个方面来判断一、植株形态判断,剑叶部抽出,剑叶的叶枕与剑叶下叶的叶枕距为零,为减数始期,叶莺距为2-4厘米或幼穗长度3-4厘米时为减数分蘖二、根据抽穗期推测,大约在抽穗前

10、10天为二减数分蘖期,据观察研究,通常每穗分化的小穗数均能达到20个,小穗中分化的小花数可达7-9朵,一个麦穗分化的小花总数可达152朵,而结实却只有30个左右。在高产栽培条件下内参化小穗和小花数容易达到,所以要防止小花退化,提高小穗结实率,要改善孕穗期的光照与营养条件,增加可孕小花数提高粒数。3、我场的气象条件是否支持叶龄栽培模式我场目前种植的小麦品种多为半冬性品种和弱春性品种,总叶片数正常播期下一般为12和11叶,由此可知小麦有效分蘖叶龄期为6叶和5叶。长出6张叶和5张叶片所需积温加上出苗所需积温则在越冬前所需积温共需675+120=570日,575+120=495日,根据我场试验站多年气

11、象资料绘制出“多年月平均气温直方图和年变化曲线”此图与明光市气象局绘制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场小麦一般在12月20日进入载冬期据此日期往前扒算,半冬性品种播期在10月18日以前弱春性品种在10月23日以前播种能满足积温故知需要。这表明在正常情况下,半冬性品种有4-5分蘖成能穗、弱春性品种有2-3胩茎蘖能成穗,根据穗数和高产要求,确定其播种量。4、叶龄模式栽培技术41形成小麦产量的三个因素,穗数穗粒数千粒重/100=产量(公斤)那么这主要素形成目前我场小麦的种植,因基本苗较大其穗数一般能达到,但是其穗粒数和粒重因群体大竞争激励,导致了个体营养不良,穗粒数及千粒重均有所下降,例:35万穗30粒40克=

12、420公斤。35万穗35粒41克公斤=502公斤由此可看出,在穗数相同的条件下,增加粒数和粒重对产量的贡献很大,如何增加粒数和粒重呢?42如何协调三要素及基本苗确定据试验研究,单穗与分蘖成穗率成正相关,一株小麦成穗率越高它的粒数和粒重相应增加,所以降低基本苗,增加分蘖成穗数是拿取大穗的有效途径,例如沟边地头单株小麦其穗多穗大。到底多少基本苗合适呢?目前我场种植的多为半冬性和弱春性品种。一般每个品种介绍都有合适的穗数,穗粒数,。我们可以以田定产,以产定穗,以穗定苗,以苗定种。例如:皖麦19穗数35-40万,穗粒数35粒,千粒重40克则其适宜穗数为36万,3在有效分蘖可靠叶龄期达到预计穗数。其有效

13、分蘖可靠叶龄为6叶期,理论分蘖数5个,按实际分蘖80计算,则其基本苗为9万36/5*0.8,播种量为(9/0.85*0.7*5)*4=12.1斤同样以郑9023为例,其适宜的基本苗为16万左右,播种量18斤左右,茎蘖数达到预计的亩穗数后,即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要求在有效分蘖终止叶龄期茎蘖数达到亩穗数的1.3-1.5倍.此时的时龄期,半冬性品种为6叶一心或7叶期,弱春性品德为6叶期,其生育时期正处于越冬始期.4.3叶龄模式栽培技术施肥方法。所以苗期要有适当的N、P、K供应才能促幼苗早发根,早分蘖。N、P、K总吸收量的14.3.1小麦的两个需肥高峰,一是出苗到越冬始期;二是从拔节到抽穗开花阶段,也

14、是吸肥量最多的时期此时必须有充足有养分供应,才能穗多穗大,获得高产.3.2小麦需肥量运筹一般每生产100斤小麦需吸收纯N3斤,P1.3-1.5斤,二铵,返青控,拔节攻穗重的”V”形调控法,在高产栽培中要求基肥用有机肥,但我场现在没有条件,都用化学肥料来做基肥,一般是施肥后旋耕,整个耕层从上到下都有肥料,造成基肥不能深施,小麦生育中后期易脱肥,而小麦苗期肥料充足(基肥即当种肥又当苗肥)。有利于分蘖发生,因基苗较多故腊肥和返青肥在茎蘖数达到预期茎蘖数时不施及,这即为返青控,拔节期到孕穗是巩固分蘖争取总穗数时期,也是决定穗大粒多的时期,所以此期应该是促应重施拔节肥,一般半冬性品种在9叶期春性品种在8叶期,我场的日期一般在3月中旬。前面讲到,当小麦的小花向有效和无效两极分化此期施肥,对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结实粒数有明显效果。还可提高后期叶片的含淡量,延长叶片功能期,加强其光合效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