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考试答辩题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897735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论考试答辩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理论考试答辩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理论考试答辩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理论考试答辩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理论考试答辩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理论考试答辩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论考试答辩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你是怎样处理好现代化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问题的?1、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最大效能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辅助作用。首先应定位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具有辅助功能,这种功能的发挥是以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本学科教育的根本目的,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之所在为前提的。不能一谈到“整合”就一味地使用电脑课件,这只是形式上的整合。有些教师对“整合”的理解仍停留在初级的水平上,一方面表现在课件的制作中,存在着单纯追求形象直观、动感、色彩等形式上的美,而体现对教材的理解和挖掘上却少而又少,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对课件的使用,还存在着片面追求手段和技术而忽视教育理念的错误倾向。一切教育手段都

2、是为教育目标服务的,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才能更大效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功能。2、不用信息技术就不是好课?为用而用势必制约了学生的思维。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纳,是不是不用信息技术就不是好课?可用可不用的是用还是不用?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传统教学的优势和局限性,找到最佳的结合点,怎样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这些问题从课改以来一直伴随着我们,困惑着我们:因此出现了有的教师机械地应用信息技术,误以为课堂上运用了现代教育手段就是体现了新理念。譬如:有些课,学生通过探究、实践、合作自己完全可以得出概念、规律、结论等,甚至比教师总结的更具体、更生动,而内容

3、上相差无几,教师却不置可否,仍坚持要让学生统一到教师制作的课件上来,这种课件的演示,无易于是浪费课上宝贵的时间,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只能起到制约的作用。为用而用以至于滥用,只能是浪费了技术资源,抑制了课堂上的生成资源。3、将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人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第一要素。美国儿童电脑教学课程专家毛尔科维奇也说:“成功的教学需要多种因素结合,就像学游泳,不能单靠游泳池(硬件),也不能单靠水(软件),还要有个好教师。”也就是说,任何事情要想做好,都离不开人这个第一要素,教学也不例外。如果没有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一步步展开思考,则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就失去了灵魂,功能强大的信息

4、技术就只是可供教师换取一两声喝彩的花拳绣脚和表演道具。信息技术是一种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它能使形、声、色、动、静发生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因而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有显著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容易使用不当,要恰当地运用好它,2.你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体现?一、充分信任学生二,主动接近学生三,民主公正地对待学生四,尊重和理解学生五,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影响学生3.你认为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主要因素:1、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对学习冷漠且重视程度在逐渐淡化,如上课明明看不清黑板也不配眼镜,

5、课堂上没听明白的题课下也不问。上课没书,没毛和没作业本习以为常,没有上进心,没有学习欲望。2、由于很多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教学不能全部按原计划进行,时间紧张,每天所学内容不能及时帮学生巩固,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的,给师生带来很大困惑,教师忙着赶教学进度,忽略课堂教学质效。3、在班级人数相对较多,学生学业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下,教学设计和上课速度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课堂教学质效低下.4、学生自己的基础太差,尤其是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较差,加上民办学校学生典型的懒、散、慢,很难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作业不能完成或抄袭完成5、繁琐的沉重的课业负担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虽然说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要减轻课业负担

6、,但有很多原因制约着,例如: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没有转变,学生家长只看重学习成绩等等6、教师讲得辛苦,但未必都是学生需要听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会产生思维惰性,课堂效率低下。7、师生关系不融洽,教师不能花时间多和学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制约着学生对老师所教科目的学习兴趣。8、教师走进课堂只是一味地讲,而不是组织学生去学,不能培养学生紧张的学习作风,真正确立“以学定教”,而是“以教定学”。多数学生喜欢和大家一起讨论交流,而我们没有将小组交流活动发挥好安排好,或者根本没做过还需要我们专门研究学习这一教学方法4.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在角色和行为上应实现哪些转变?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

7、角色,必然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 教师角色的转变: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2)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从教学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教师行为的变化: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5.你认为新的师生关系应强调哪些方

8、面?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6.课堂提问应该注意哪些方面?1课堂提问要具有针对性;2.课堂提问要富有启发性;3课堂提问要注意层次性;4课堂提问要注重实效性;5课堂提问要力求全面性7.备课阶段主要做好哪些工作?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课堂教学能否完成任务,收到应有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备课是否充分,是否切合实际。备课最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钻研教材 钻研教材,是备课工作的关键环节,是设计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因此,备课时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二、要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的情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关系到能否有效地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能否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重要问题。8.你认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1.首先要有爱岗敬业,甘为人梯,甘当蜡烛的精神,要爱护学生,热爱科学2.专业水平高,要有渊博的知识和过硬的教学能力3.科研和创新能力很重要,只有刻苦钻研,不断创新,才能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4.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思想品德高尚,有修养,有道德 15.转化后进生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1、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2、为后进生提供展示自我和获得成功喜悦的机会。 3、让后进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4、爱、尊重与平等。 5、制订合适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