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教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8973329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梦令》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如梦令》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梦令》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梦令》教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梦令教学设计一、1.同学们学过很多词,一定能背出不少来。(生背)2.古诗、古词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今天我们要学的如梦令也是一首词。词有什么基本特点?(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长短句。)PP T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词有词牌名,同一个词牌的词都有固定的字数、句式和韵律。)二、读,学习古词与学习古诗一样,做到三读 PP T第一,读正确,读出节奏第二,理解意思读出画面第三,体会意境读出情感一读1.各自大声读 2.指读3.互相读 反馈 二读1.理解了不懂的字词就能明白句子的意思了。指名板演默写字义,其余的学生书写上。(通过预习,你有没有牢记住它们的意思) 质疑,师红笔画问号【 今天教如梦令,按照惯例,

2、孩子们自学完字词进行质疑,大家的问题主要有: “常记”,李清照为什么要常常想起这次郊游?课文插图,李清照的船头摆着酒壶、酒杯,“沉醉”是喝得大醉,还是深深陶醉? “兴尽”,李清照是玩够了所以回家去,还是天黑了,虽没尽兴但不得不回家? “争渡”,查了网上的资料,有的解释为“怎渡”,究竟是哪种解释?如果是“争渡”,“争”什么?李清照晚期的作品基本上描写的是孤苦的境遇,抒发的是忧愁的情绪,而这首词为什么回忆少女时代郊游的快乐?】 结合学生的提问讨论感悟“沉”深深地 “醉”喝醉,陶醉喝醉:“插图” “不知归路”陶醉:大家闺秀,在那年代是不可能喝醉。 “不知归路”;忘记了回家,流连忘返。 PPT你想到了

3、哪些句子?陶醉在“日暮”之中,P日暮图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生描述日暮美景,可借用刚学课文三亚落日的词句)小结:借着酒兴,游兴更浓。P醉翁之意不在酒, 读,表情沉醉“兴尽”:兴致,全部用出。 李清照玩够了吗?练习上下文“沉醉”“争渡”。 (“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P荷塘图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误入”,你从她脸上找得到烦恼吗?有的是(快乐) 读,表情兴尽小结:花影人影,人衬花形,花摇人动,辨不清哪是藕花荷影,哪是少女俊俏的面庞,欢畅的身影。“争渡”:可能是跟同伴抢着渡河;可能天黑了,跟时间争“怎渡”:怎么渡 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哗哗、沙沙、啾啾、扑棱棱;哈

4、哈等欢声笑语)读,欢畅,“争渡”读全文,“诗中有画”你能结合诗中的画面,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吗? ( 学生板书:溪亭日暮 藕花深处 一滩鸥鹭)3.你能拿起手中的笔,也来描绘一下这些画面吗?选择其中之一(试课堂时间机动) (学生写交流) 4.我想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们的文字,那就是“妙笔生花”,而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她的绝妙之处在哪儿呢?a、数数看多少个字?(33)语言精练、准确 b、色彩c、动静搭配d、声音e、情绪起伏,引人入胜f、快乐三读体会情感,以乐写悲P作者简介,这样的女性,如果出现在当今开放的年代已经很了不起了,更何况在八九百年前的宋朝。看看作者简介,(如梦令就是她后期的作品。解决 “常记”质疑:李清照晚期的作品基本上描写的是孤苦的境遇,抒发的是忧愁的情绪,而这首词为什么回忆少女时代郊游的快乐?同桌讨论,你能找到诗中淡淡的忧伤吗?)(P藕花:出淤泥而不染 鸥鹭忘机 )以乐写悲小结:李清照用甜蜜的回忆诉说当前的苦闷,快乐的日子永远地失去了,我仍要保持鸥鹭忘机,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我们读出了此人的快乐,更读出了快乐背后淡淡的忧伤。三、作业。1. 给本首词起个题目2. 对比两首如梦令异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