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挡土墙施工方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8969992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挡土墙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路基挡土墙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路基挡土墙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路基挡土墙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路基挡土墙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路基挡土墙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挡土墙施工方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K38+155-K40+889路堤挡土墙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郧十高速公路路基、桥涵 Y STJ-7合同段为全线控制性工程,起讫里程为K37+800-K45+000,路线全长 7.2km。K38+155-K40+889路堤挡土墙形式主要为 C20片石混凝土仰斜式路堤墙和衡重式路肩墙,片石混凝土工程量为 7644.3 立方,其中 K38+740- K38+817, K40+865 K40+889, K40+292K40+308, AK0+215 AK0+235 为衡重式路肩墙; K40+575 K40+769, K40+681K40+769, ,AK0+150AK0+316 为仰斜式路堤墙。二、准

2、备工作1. 施工机械进进场:挖掘机、发电机、吊车等施工机械施工前进入施工现场。2. 测量放样:项目部测量班按图纸设计的平面位置、标高及几何尺寸进行施工放样,放样后施工队现场确认并采取措施进行桩位保护。3. 施工用电、用水:施工现场用电采用发电机发电,施工用水采用现场修建临 时蓄水池。三、基坑开挖1. 将基坑控制桩延长于基坑外 2米处加以固定。2. 基坑开挖使用挖掘机挖掘,人工配合的形式进行,挖机开挖至距设计标高20cm 处,人工挖除剩余20cm浮土,以免机械扰动原状土或超挖。开挖坡度根据现场地质类别并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规定,可参照下表 确定表1基坑放坡土类坡顶无何载坡顶有静何载坡顶有动

3、荷载砂类土1: 11: 1.251: 1.5卵、石、类土1 : 0.751: 11: 1.25粉质土、粘质土1 : 0.331 : 0.51: 0.75极软岩1 : 0.251: 0.331: 0.67软质岩1: 01 : 0.11: 0.25硬质岩1: 01: 01 : 0注:(1)基坑有不同土层时,基坑放坡分层选用,并设平台;(2)当基坑深度大于5m时,基坑放坡可适当放缓或加设平台基坑开挖后, 基坑内设置集水井和导水槽,以利于基底排水。3. 开挖基坑后,先对基底整平、夯实;,压路机无法压实的地方采用小型打夯机 进行夯实,夯实后采用静力触探法检验基底承载力。地基承载力按表2确定:表2基坑承载

4、力路堤挡土墙形式墙咼H (米)地基承载力(kpa)衡重式路肩墙2-3200衡重式路肩墙4-6250衡重式路肩墙7-9350衡重式路肩墙10-12400仰斜式路堤墙2-6200仰斜式路堤墙7-8250仰斜式路堤墙9-10300仰斜式路堤墙11-12350基坑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及时进行基础的施工;若基坑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采用碎石等材料换填以提到其承载力。四、基础、墙身施工工艺4.1. 基础施工片石混凝土基础:开挖基坑及处理后,检验基底尺寸及标高,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浇筑基础。基础为C20片石混凝土,模板采用木模板,模板加固方式为拉杆,混凝土浇筑方式 为串溜施工;片石为

5、项目部物资部统一进购,至V达施工现场的片石,经试验室检验 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中,在片石混凝土施工中应注意下列情况:1. 填充片石的数量不宜超过混凝土体积的 25 %,片石厚度不小于150mm2. 片石的抗压强度应不小于30MPa并不得低于混凝土级别。3. 片石在使用前应清扫、冲洗干净。4. 片石应均匀放置于刚浇筑的混凝土上, 其净距不小于100mm片石表面离开基础的 表面距离不得小于150mm片石不得接触钢筋或预埋件。基础施工完后,及时将基坑回填,回填采用8%的灰土,回填是分层回填分层夯实。回填完毕,在表层砌筑30cm厚M7.5浆砌片石。4.2. 墙身施工基础施工完毕,即可进行墙身的施工,墙身

6、采用C20片石混凝土,C20片石混凝土墙 身施工:待基础浇筑后,进行墙身的放样。墙身C20片石混凝土。模板采用钢模板,模板加固方式为拉杆,混凝土浇筑方式为吊车吊装混凝土至模板上方,混凝土振捣 采用插入式振捣。当墙身较高时(高度大于8米时),墙身施工时分节进行,当下节墙身混凝土强度达 到设计强度的90%寸,进行墙身回填,回填时分层填筑分层夯实,在墙身1m特别填筑区填筑渗水性强的砾类土、砂类土、碎石等填筑,填料粒径小于10cm夯实采用小型压实机具碾压,压实度不小于 96%回填完毕,以墙身回填区域为施工平台,进 行上节墙身的施工。墙身施工时,注意预埋墙身泄水孔,泄水孔为100PVC管,设置时上下交错

7、设置,间距为3米,遇渗水区时适当加密。为避免泄水孔淤塞,泄水孔进水口周围应用反 滤土工布包裹,最底排泄水口应高出常水位50cm并高出地面至少30cm五、人员安排施工负责人:孙加文技术员:苑庆良王鼎昌试验员:杜华张光龙测量人员:秦念福房庆涛砌石工人: 初步计划30人,根据工期需要增加六、机械设备安排挖掘机1台(CAT320装载机1台砂浆搅拌机3台自卸汽车4台七、工期保证措施要求施工班组制定周密的施工进度计划,健全施工管理机构、合理安排各工序、 组织协调好各 班组施工作业程序,把工期目标分解到各班组,逐个落实。班组管理人员经常深入到施工现场,调查完成计划的措施、劳力、材料及机械设备 的配置能否满足

8、施工要求,并检查工程完成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分析查找完不成 指标的原因,制定补救措施,并对各班组的施工计划进行平衡调整后下达到落实, 不得因人为因素造成工期延误。加大奖罚力度,克服拖拉作风,广开工作面实施平 行流水作业,实现有序、均衡生产,抓好施工全过程管理,加强预见性,使计划安 排切合实际,最后应做到设备到位、材料到位、人员到位、使工地管理制度化、规 范化、科学化,力求做到严格按施工计划施工,确保工期。八、质量保证措施8.1 保证工程质量技术组织措施1. 建立层次分明的责、权、利相结合的质量责任制,认真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做到 质量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同时抓住施工现场,对整个工程项目的

9、施工全 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消灭质量通病,使质量管理上新水平。2. 加强技术管理,每道工序都进行书面技术交底,交底人,接收人在书面上签字, 明确责任,组织各班组长学习技术规范,让每参与人能熟悉质量验收的标准。严格 按设计要求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组织施工。82主要分项工程质量控制点及具体措施1. 建立质量管理小组,及时处理现场质量问题,积累原始资料,按期进行整理总结。2. 施工员在所管理班组进行跟班监控,并及时将信息提供给质检员、技术部门,由 技术主管及时进行处理。3. 各分项工程质量严格执行“三检制”,对各班组定时、定点、定位施工,层 层把关,做好质量等级的验评工作。每道工序应自检、互检、质检

10、合格后报监理工 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杜绝返工。严格遵守有关施工技术规范 及质量评验标准,为创优工程打好基础。8.3. 现场材料质量管理1. 对进场材料严把质量关,不合格材料不许进场,按规范要求,按批、按时、 按生产厂家,检验进场材料各项指标。所有原材料、半成品必附有合格证,进场时 做好进货检查、检验,对有二次检验要求的材料,按要求取样送试验室进行试验, 对不合格产品予以退场。2. 材料场场后,应在现场的指定地点堆放、分类存放,有防潮要求的应进入库 房,并有具体的标识。3. 要求各施工班组加强试验检测工作,完善检测机构,按规范要求对进场原材 料、砂浆进行试验,做到取样有随机性、

11、代表性、真实性,反映工程质量,以试验 数据指导工作。8.4 技术复核及隐蔽工程验收1. 对于技术性强的且对分项分部工程质量起重大影响的施工内容,在其正式开 始实施或下道工序施工前,必须由技术员、质检员进行技术复核,并留下记录。2. 所有隐藏工程记录,必须经监理工程师和有关验收单位签字认可后才能组织 施工。九、安全保证措施1. 建立健全安全文明奖罚制度,树文明施工之风,创安全生产之实。2. 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部门,有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管理规定,明确岗位 职责,定期组织安全文明检查,对进场施工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3. 机械操作手必须经培训持证上岗,下班后不得赌博、酗酒,抓紧休息,严禁 疲劳

12、驾驶,4. 加强对施工用电的管理,临电全部采用三相五线制,对开关箱采用一机一闸一漏 电保护器原则。工作区、生活区电缆线由专职电工安装、搭接,严禁私拉电线,施 工电缆或架高或穿在塑料管内埋入地下。严禁使用电炉等明火电器,所有线路都必 须安装空气保护关头,以防漏电能立即断开线路。5. 施工路段树立醒目标志牌或警示灯,或拉上隔离胶纸带,以防人穿行。6. 上班时必须穿戴相应的劳保用品,严禁穿拖鞋进入施工区。十、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措施1. 加强对全体职工、民工的环保思想教育,重视环境保护,文明施工。2. 在施工时对附近不应拆除的建筑物、树木以及管线、水电等设施应予以保护。3. 加强施工现场粉尘、噪音、废气、污水的监视工作,把它与文明施工现场一 起检查、考核、奖惩,采取措施消除粉尘、废气、污水的污染。4. 保护和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防止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5作好宣传教育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为噪音、粉尘的污染,采取技术措施控 制粉尘、污水、噪音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