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课程标准的认识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8967680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于新课程标准的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于新课程标准的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于新课程标准的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于新课程标准的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于新课程标准的认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于新课程标准的认识今晚终于静下心地观看了这个专题讲座,做了一些笔记,以下是我对视频的内容以及新历史课程标准的初步认识:一、课程标准的修订,是课改的继续推进这次新课程标准的修订,很多地方都是依据十年课改提出的理念,以肯定十年课改的成果为前提,而且充分利用课程改革以来一些先进的、有意义的做法。但是,十年课改,时间促使了我们的思考,也使很多一线的老师在使用课标作为备课、教学的准绳时遇到一些困惑。所以对于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十年课改的成果,体现了老师在教学中批判性地贯彻课标,说明了很多教师的教学、科研意识都在改变,不断地更新,这也是课改提倡的作为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课标的修订,是对课标乃至整个课改的

2、不断完善、发展,所以,这是自2001年的课程改革以来的又一次深化、向前发展。二、课程标准的修订,更体现以“育人”为本,突出历史教育功能课改以来,“以人为本”、“以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发展、成长”,成为了很多教师的口号和教学宣言;“以学生为主体”成为了很多教师的教学主要模式。我们处处围绕学生,处处突出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历史、了解历史。但是由于课标的设计模糊,加上教师意识的淡漠,历史“育人”的功能,为能很好地体现出来,致使很多课堂是“知识的海洋、感情的荒漠”。新课程标准修订的理念突出“育人”为本,替代了很多之前以知识性为主的课标,更突出了历史教育功能。我相信,在这样的目标前提下,很多教师的备

3、课指向标就会有所改变,更多发挥以史育人的作用。三、课程标准的修订,面向学生、针对性强课程标准的修订,更能符合学情,首次明确地规定对初一、初二、初三等不同学龄、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这是之前的课标所缺乏的。从这个方面来说,新的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的培养方向更精细,针对性更强,要求的层次更清晰。四、提出主线,资源的整合有了明确的思路在这次课程标准的修改中,确定了中国史和世界史的主线,让学生能顺藤摸瓜,有迹可循地去学习历史,使教师在课程资源的整合过程中有了明确的向导。如中国近代史以救亡图存为主线。我曾经在八年级上册课程内容中,围绕“救国”的主题,去整合教材和教学资源,我设计了“洋务救国”洋务运动、“变法

4、救国”戊戌变法、“革命救国”辛亥革命、“学术救国”新文化运动、“实业救国”等,带出不同的社会阶层提出的“救国理想”,最后带出共产党最后的救国成功。这样的整合,使学生更容易明白这个中国近代史的主线,更快地接受,线索式的理解课程内容五、重视教师的讲授法新课程标准里对实施建议有7点,其中第3点,“注意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里面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我们强调要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意味要把教师的所有讲授都“出卖”给学生,学生的“讲述”更不能是一种没有实质意义的形式。对一些史实,还是需要教师去讲授的。这一点,无疑是强调经典的“讲授法”还是很重要的!课改以后,很多老师都认为新的教学法如“探究学习”、“小组讨论”、“学生讲述”等才是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如果一堂课教师过多的讲授就是违背了课改的精神,甚至有些教师更制定了一堂课教师的说话时间不能超过5分钟。我觉得有点苛刻。毕竟,历史学科是人文科目,不等同理科。有很多历史性的史实,我们未必能够通过做练习去解决的,是需要教师去讲授的。将“讲述”单一地交给学生,教师自己却不去通过自己精炼、准确的语言去“讲授”,可能还会让学生错误或者不全面地了解历史。以上只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陋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新的课程标准,还是需要所有的一线老师不断地实践,对其不断地检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