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8966221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1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21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21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21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21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1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1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讲DNA是重要的遗传物质考纲规定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摸索过程()。考点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肺炎双球菌类型 特点类型 菌落荚膜毒性S型光滑有有R型粗糙无无2.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1)过程及成果(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具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1)措施直接分离型细菌的DNA、荚膜多糖、蛋白质等,将它们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研究它们各自的遗传功能。(2)过程与成果(3)结论:D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是“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深度思考()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与否所有物质都永久丧失了活性?提示 不是。加热杀死S型细菌

2、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活性。(2)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是什么?提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了型细菌的DNA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基因重组。题组一格里菲思实验的分析1.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做了如下实验,下列有关此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实验解决注射R型活细菌注射型活细菌注射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液实验成果小鼠不死亡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出型活细菌小鼠不死亡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出型活细菌对实验成果的分析,四组实验必须互相对照B实

3、验阐明活的型肺炎双球菌发生了某种类型的转化该实验结论为“DNA是使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获得该实验结论的核心环节是第四组小鼠死亡并分离出S型活细菌答案 C解析 四组实验必须互相对照,阐明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发生了某种类型的转化;该实验结论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具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的“转化因子”,而获得该实验结论的核心环节是第四组实验成果,即小鼠死亡并分离出S型活细菌。.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表面具有多种抗原类型(如、等),不同的抗原类型之间不能通过突变而发生转换;在特殊条件下离体培养S-型肺炎双球菌可从中分离出型菌。格里菲思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菌混合后同步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

4、病并大量死亡,并且从患病死亡的小鼠体内获得了具有活性的-型菌;而单独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菌,小鼠未死亡。此实验成果能支持的假设是( )AS-型菌经突变形成了耐高温型菌B型菌是由-型菌突变形成的CR-型菌通过转化形成了S型菌D.加热后S-型菌也许未被完全杀死答案 C解析 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菌混合后同步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病并大量死亡,并且从患病死亡小鼠体内获得了具有活性的型菌;而单独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菌,小鼠未死亡,阐明R-型菌通过转化形成了S-型菌。易错警示细菌体内转化实验的2点提示(1)并非所有的R型细菌都能被转化由于转化受到A的纯度、两种细菌的亲缘关系、受体菌的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转

5、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R型细菌都能被转化成S型细菌,而只是小部分R型细菌被转化成S型细菌。(2)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不能简朴地说成S型细菌的可使小鼠死亡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时,型细菌的DN进入R型细菌体内。成果在S型细菌DNA的控制下,运用型细菌体内的化学成分合成了S型细菌的DA和蛋白质,从而组装成了具有毒性的S型细菌。题组二 艾弗里实验的分析3.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成果如表所示。由表可知( )实验组号接种菌型加入S型细菌的物质培养皿长菌状况R型蛋白质R型R型荚膜多糖R型型DNAR型、S型R型DN(经DNA酶解决)型A不能证明型细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阐明型细菌的荚

6、膜多糖有酶活性C和阐明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阐明D是重要的遗传物质答案C解析实验过程中,组加入的蛋白质和组加入的荚膜多糖不能增进型细菌的转化,阐明两者不是转化因子,A错误;组加入的DA能增进型细菌的转化,组加入的经DN酶解决的不能增进R型细菌转化,阐明DA是转化因子;B、D选项均不能得到证明。4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如下个实验:S型菌的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型菌的DNADN酶加入型菌注射入小鼠R型菌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A注射入小鼠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状况依次是( )A.存活、存活、存活

7、、死亡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答案 D解析 能使小鼠死亡的是活的S型菌。DN酶会将S型菌的DNA水解,从而失去转化作用,型菌因此未发生转化,小鼠存活;虽然DNA酶存在,但因加入了S型菌,因此小鼠死亡;中没有R型活菌,S型菌的DNA不起作用,小鼠存活;高温加热使S型菌的蛋白质及NA酶变性,虽然型菌的DA还存在,但由于背面加的是R型菌的DN,因此不能发生转化作用,小鼠存活。归纳提高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项目体内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培养细菌用小鼠(体内)用培养基(体外)实验原则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毒性对照S型细菌体内各成分的互相对照实验成果

8、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具有某种“转化因子”DN是型细菌的遗传物质两实验的联系所用材料相似,都是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是基本,仅阐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具有某种“转化因子”,而体外转化实验则进一步阐明“转化因子”就是DNA;两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考点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实验措施:同位素示踪法,该实验中用35S、3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A。3实验过程(1)标记噬菌体(2)侵染细菌实验成果分析分组成果成果分析对比实验(互相对照)含3P噬菌体+细菌上

9、清液中几乎无32P,32P重要分布在宿主细胞内32PDNA进入了宿主细胞内含3S噬菌体细菌宿主细胞内无35S,35S重要分布在上清液中35S蛋白质外壳未进入宿主细胞,留在外面5.结论:在噬菌体中,保证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持续性的物质是DNA,即N是遗传物质。思维诊断(1)T2噬菌体可运用寄主体内的物质大量增殖(海南,1D)( )(2)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新课标,5改编)()(3)噬菌体的蛋白质可用32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上海,D)( )(4)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山东,5B)( )(5)32P、3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别阐明NA是遗传物质、蛋白

10、质不是遗传物质(江苏,12D)()题组一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分析1.如果用1、32P、3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构成构导致分中,可以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B可在DA中找到1和32C.可在外壳中找到5N可在N中找到15、32P和5S答案B解析 根据噬菌体的构成,其蛋白质含S而很少含P,其DN含P而不含S,两者均含N;但噬菌体在侵染时其蛋白质留在细菌外面不起作用,而DNA进入细菌体内进行复制,复制时是运用细菌细胞中的物质为原料进行的,故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会找到15、2P。2为证明蛋白质和NA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

11、染大肠杆菌”的实验(2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下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下列有关本实验及病毒、细菌的论述中,对的的是()A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内的营养成分中要加入32标记的无机盐B.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5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两组互相对照,都是实验组C.噬菌体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而大肠杆菌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D若本组实验(上清液)中浮现放射性,则不能证明DN是遗传物质答案 B解析 图中锥形瓶中培养液内的营养成分应无放射性标记;要证明A是遗传物质,还应设计一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两组互相对照,都是实验

12、组;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其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若本组实验B(上清液)中浮现放射性,也许是实验时间较长,细菌裂解导致的。技法提炼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误差分析()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培养时间短部分噬菌体尚未吸附、侵染至大肠杆菌细胞离心后未吸附至大肠杆菌细胞的噬菌体分布在上清液32P标记的一组上清液中放射性也较高。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大量繁殖大肠杆菌裂解死亡,释放出子代噬菌体离心后噬菌体将分布在上清液2P标记的一组上清液中放射性也较高。(2)搅拌后离心,将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细胞分离搅拌不充足留在大肠杆菌细胞表面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随大肠杆菌细胞分

13、布在沉淀物中35S标记的一组沉淀物放射性较高。搅拌过于剧烈大肠杆菌细胞被破坏释放出其中的噬菌体32P标记的一组上清液中放射性较高。特别提示 培养含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由于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因此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因检测放射性时只能检测到部位,不能拟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因此5和2P不能同步标记在一组噬菌体上,应对两组分别标记。题组二 艾弗里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比较分析3.下列对肺炎双球菌和2噬菌体的有关论述中,对的的是( )A2噬菌体可寄生在乳酸菌体内BT2噬菌体头部和尾部的外壳都由蛋白质构成型细菌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S型细菌可使人和小鼠患

14、肺炎死亡答案B解析 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其头部和尾部的外壳都由蛋白质构成,S型细菌的菌落表面光滑,R型细菌的菌落表面粗糙,S型细菌可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4.下列有关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论述,对的的是( )A.两者都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B.两者都运用了微生物作为实验材料C.两者都证明了DA是遗传物质,N等不是遗传物质D两者的实验思路均是设法把DNA与NA分开,单独观测它们的作用答案 解析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运用同位素标记法;艾弗里选择肺炎双球菌,赫尔希和蔡斯选择噬菌体、大肠杆菌作为实验材料,B项对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只证明了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证明NA不是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设计思路是设法将DA与蛋白质分开,而不是将D与RNA分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