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知识发酵理论与应用研究综述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896518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知识发酵理论与应用研究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国内知识发酵理论与应用研究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国内知识发酵理论与应用研究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国内知识发酵理论与应用研究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国内知识发酵理论与应用研究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内知识发酵理论与应用研究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知识发酵理论与应用研究综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内知识发酵理论及应用研究综述谢守美*谢守美1981,男,硕士,现工作于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信息部,研究方向为信息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 湖北武汉 430074摘 要:本文归纳了知识发酵根本理论,包括知识的生物特征、知识活动的内在特征、知识发酵的概念、模型及构成要素、类型;从知识发酵及产业集群、知识发酵及组织变革、知识发酵及质量管理、知识发酵及图书馆知识管理、知识发酵及工程管理等五个方面对知识发酵的应用进展了综述;最后指出了知识发酵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关键词:知识发酵 融知发酵 知识管理Summary of Domestic Researches on

2、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fermentingXie Shoumei(Library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430074) Abstract: This paper sums up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fermenting, including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 of knowledge, the inherent character of knowledge activities, the conce

3、ption, model and ingredient, types of knowledge fermenting, and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fermenting from five aspects of industry cluster, business reform, quality management, library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project management. Finally it points out the problem of theory study and ap

4、plication study,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Keyword: knowledge fermenting; knowledge convening & fermenting; knowledge management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已经受到广泛的认同,知识管理的研究也已经在国内外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大量学者深入到企业知识管理一线,调查分析知识管理的实践过程,总结出了很多成功的经历和失败的教训,提出了诸多富有启发性的知识管理理论,如野中郁次郎提出的SECI知识转化模型,Francoise Barthlme和Jean-Louis Ermin

5、e等人的知识演化模型,C.W. Holsapple和M. Singh等人的知识链模型,以及Gorge von Krogh等人提出的知识管理五步曲等等。我国天津大学和金生教授发现知识活动的核心环节及生物发酵过程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提出了知识发酵理论。本文拟从以下方面,探讨知识发酵理论及其应用研究。1 知识发酵理论 知识的生物特征知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学者们对知识性质的研究著述丰富。除了其他许多重要性质之外,知识具有很强的生物属性。它像世界上的各种生物一样,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具有生物繁衍传承的许多特征。根据文献1-5的阐释,知识的生物特征主要有:1知识的原生性 任何知识的开展都具有延续性,知识

6、不是凭空产生的,新知识必然是在现有知识根底上开展起来的。知识的创新决非无中生有,新知识必须在原有知识根底上产生。参及知识创新的个人和组织必须具有相应的知识根底或背景,在此根底上根据原有知识创造出新知识。2知识的稳定性 知识、观念是在个人和组织中长期存在的,这些知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着稳定不变的特征,反映着人们对某种客观规律的认识。它们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为多数人所公认和承受,在人们认知水平没有提高的前提下,它们保持着稳定而持久的特征。3知识的遗传变异性 知识的稳定性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开展,知识的某些内容也会发生改变,新知识继承了原有知识合理的、具有可行性的局部,并对原有知识某

7、些不适合的地方做出了改进。4知识的群合性 组织知识往往涉及多个领域、多个层次,可能存在于组织的制度、程序、日常工作等方面,也可能存在于组织成员或组织的利益相关者当中。组织要利用这些知识创造价值,就必须对这些知识加以整合,形成系统化的可操作知识。5知识的媒合性 在组织内外,存在着大量的知识,组织要利用这些知识就必须对其进展筛选、过滤,进展组织学习。组织及其成员对这些知识的学习需要媒介来加以辅助,通过知识的媒介进展学习,不断加强组织创新的知识根底。6知识的统摄性 一般来说,组织知识都有其存在的意义,都是为了解决某一具体问题、针对某个具体过程而存在的。这些知识不仅概括了组织的活动,而且还具有某些导向

8、性。知识之间的相互吸收、相互同化不仅可以使知识保持一定意义上的稳定,而且还会催生出新概念、新方法。7知识的环境适应性任何知识都有其适用范围。组织利用知识进展创新,就必须使知识及组织所处的环境相适应只有适应环境的知识,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在组织中保持稳定。因此,组织知识的环境适应性是组织知识创新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 知识活动的内在特征组织知识活动的核心环节包括知识获取、知识创新及知识传播等,这些活动的共同特点就在于都存在一个“发酵过程。知识获取实际上是组织的学习过程,需要学习者在具备一定知识背景的根底上,把原有知识及新知识进展有机的对接,通过联想、推理、模仿等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逻辑活动,消化、吸收

9、新的知识,到达一种新的知识状态。知识创新那么是在参及者的原有知识的根底上,由某种动议或创意引导,通过群体成员大量的个人思维活动,伴随着成员之间的知识交流,相互反复激发、评价、修正,逐渐形成新的知识,到达新的知识状态。知识传播也及此相类似,需要人的一系列能动的思维活动的积极参及。尽管这些知识活动的表象和过程不完全一样,但是,它们都具有很多一样或相近的内在特征。主要是:先有创意或动议。任何知识活动的开场都基于一个创意或者动议,这一点在知识创新活动中表现最为明显。一定的知识根底。不仅知识创新要求参及者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根底,知识获取和知识传播也同样要求参及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人的积极的思维创造

10、活动。所有知识活动都需要人的积极参及,都需通过激发人的一系列积极的思维创造活动才可能获得新的知识或进展知识创新。有学习或创新的意愿和组织、领导、协调者。环境和规那么。所有知识活动都是在某种特定环境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那么进展的。一定的设施和工具。组织的几乎所有知识活动都需要依赖一定的设施、工具和手段才能顺利进展。结果为知识增长。不管是知识获取、知识创新,还是知识传播,最终都表现为某些局部的知识增长。6-9 知识发酵模型及构成要素通过对知识的生息特征、知识活动的内在特征等的分析,我们发现知识活动的运行机理及生物发酵过程具有惊人的相似性。生物发酵过程需要具备菌株、营养物质即底物、生物酶、一定的环境

11、条件、设施及工具等,通过生化反响即发酵,产生一种新的物质。知识活动核心环节所包括的创意或动议、知识根底、组织协同、环境和规那么、设施及工具等要素,通过学习或创新过程,最终导致组织的知识创新和增加。因此,可以借用生物发酵概念,提出知识发酵的概念。生物发酵是指菌株在生物酶的作用下,在营养母体中繁衍、进化,并产生新物质、新物种的过程。发酵需要的条件是必要的工具设施和适宜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及之对应,知识发酵的概念可定义为:某种创意在协调者的组织下,在知识母体中消化、适应、转化、演进、创新,并融合、活化为组织的“行动知识的过程,知识发酵需要的条件是先进的知识工具、场所、设施和有利的制度、文化等组织环境

12、。10-11知识发酵模型12-22如图1所示:知识源知识母体知识酶知识发酵吧技术源知识技术知识环境更新知识知识菌株图1 知识发酵模型知识菌株。组织知识开展总是起自一种“初始知识,称之为知识菌株或知识酵母。知识母体。“知识母体是一个过程性概念,专指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已经掌握并参及学习过程的知识集合。知识酶知识协同。知识酶是指促进知识创新的各种组织化因素:既包括构造化、形式化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和知识技术等有形的要素,也包括非构造化、非形式化的文化、环境等无形要素,其对知识的融合、演化等起催化作用。知识环境。指丰富多彩的客观现象和事物,它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智力资源,人们面临的各种矛盾,以

13、及检验知识的实践标准。知识和信息工具。知识和信息工具IT及通信技术等指帮助人们获得初始知识和知识母体中的各种知识。知识发酵吧。知识发酵吧是提供一个知识“群合的场所。更新知识进阶知识。通过组织学习产生新的知识、新的主张、新的工作方法和处理问题的新方案,可以认为是知识获得了增长,其中包括已有知识的扩散。知识环境和知识技术的优劣会影响知识发酵的效率和效果。 知识发酵的类型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知识发酵有不同的类型。在文献23中,知识发酵的划分方法及类型如下:1按发酵过程是否受控,可以把知识发酵分为受控发酵及非受控发酵两种类型,即“自然发酵及“工业化发酵。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知识演进主要是一种“自然状态,

14、没有或者很少受到有意识的控制,是一种自发的、无目的的、缓慢的进化过程。到了工业化时代以后,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发酵可以在受控状态下大规模地加速进展,“工业化式的知识发酵便成为知识转移、知识创新和知识传播的主要形式。2按发酵的主体数量的不同,可以把知识发酵分为个体发酵及群体发酵。组织中的个体在解决及组织有关的问题时所进展的学习、探索、决策、创新等活动,也可以看作是组织知识发酵的一局部。但是,现代组织的知识发酵主要是一种有组织的群体性活动,是群体成员共同努力和协作的结果。3按知识是否创新,可以把知识发酵分为复制性发酵和创新性发酵。复制性发酵是指对已有知识的学习和传播。创新型发酵是知识主体在已有

15、知识的根底上,通过人的积极的逻辑思维活动,以实践或实验等形式进展不断的探索,创造新的知识。4按发酵母体及其产物的不同,可以分为隐性隐性发酵、隐性显性发酵、显性显性发酵、显性隐性发酵,即野中郁次郎所述的社会化、外在化、组合化、内在化过程。5按发酵的激发因素的不同,可以分为需求拉动型发酵和自主推动型发酵,即被动式发酵和主动式发酵。前者是指企业通过SWOT分析,意识到自身在某些知识域上的缺口,选择恰当的知识发酵战略和发酵方式进展弥补,以保持和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是一种问题导向式的、被动的知识发酵;后者那么是企业根据对市场潜在需求的研究和把握,有意识地促进外部知识的超量吸收或自身知识的超前性创新,以便为企业的未来开展提供选择,创造潜在的市场时机,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知识发酵。6按发酵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内部发酵和内外结合式发酵。企业的知识活动并不局限于企业的边界以内,在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协作越来越频繁,企业必须充分有效地利用外部的知识资源。因而,除了内部知识发酵以外,以技术咨询和管理咨询为代表的内外结合式的知识发酵也是一种重要的知识发酵形式。7按发酵的频率,可以分为程序性发酵和非程序性发酵。定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程序性的发酵过程。在缺乏现成处理程序、规那么、经历和惯例的情况下,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