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审题培优三实验探究类练习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8963247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审题培优三实验探究类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审题培优三实验探究类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审题培优三实验探究类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审题培优三实验探究类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审题培优三实验探究类练习(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审题培优(三)实验探究类1.已知家鸡的无尾(A)对有尾(a)是显性。现用有尾鸡(甲群体)自交产生的受精卵来孵小鸡,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微量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就表现出无尾性状(乙群体)。为研究胰岛素在小鸡孵化过程中是否诱导基因突变,可行性方案是(D)A.甲群体甲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B.乙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C.甲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D.甲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解析:在孵化早期,向有尾鸡群体产生的受精卵内注射微量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就表现出无尾性状,无尾性状的产生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胰岛素诱导基因突变(aA),二是胰岛素影响了胚胎的发育

2、进程。要探究小鸡无尾性状产生的原因,可以让乙群体与甲群体(aa)杂交,在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观察孵化出的小鸡的性状,若F1出现无尾,则说明胰岛素能诱导基因突变,若F1全为有尾,则说明胰岛素没有引起基因突变。2.某野生矮茎豌豆种群中发现了几株高茎豌豆,经基因检测,该突变性状为基因突变所致,有两种可能:一是显性突变,二是隐性突变。请设计最简便的实验方案判定基因突变的类型。解析:答案:让突变体自交,若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该突变为显性突变;若自交后代未出现性状分离,该突变为隐性突变。3.果蝇是遗传学的良好材料。现有果蝇某性状的纯种野生型雌、雄品系与纯种突变型雌、雄品系(均未交配过),某研究小

3、组从中选取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P突变型野生型 F1 雌、雄相互交配 F2 野生型突变型野生型突变型 80 82 76 77该性状仅受一对基因(B、b)控制,根据实验回答问题:(1)从实验结果可推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 (填“常”或“X”)染色体上,理由是 。(2)从实验结果还可推断突变型对野生型为 (填“显性”或“隐性”)性状,F1果蝇的基因型为 。(3)若要进一步验证以上推断,可从F2中选择材料进行杂交实验,则应选择F2中表现型为果蝇作为亲本进行实验,若杂交一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则推断成立。解析:(1)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为BBbb, F1为Bb,F2为BBBbb

4、b=121,表现型为31。根据F2的表现型排除常染色体遗传,判断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若突变型对野生型为显性,F2中雌果蝇全为突变型,可推出突变型对野生型为隐性。根据实验结果推断亲本为XbXbXBY,F1为XBXb和XbY,F2为XBXbXbXbXBYXbY。(3)根据摩尔根实验,选用F2中XBXb和XBY杂交,后代为XBXBXBXbXBYXbY。也可选用XbXb和XBY杂交,后代为XBXbXbY。答案:(1)X若为常染色体遗传,F2的性状分离比应为31;与结果不符,故为X染色体遗传(其他答案合理亦可)(2)隐性XBXb、XbY(3)野生型雌、雄(突变型雌蝇和野生型雄)野生型雌果蝇野生型雄

5、果蝇突变型雄果蝇=211(野生型雌蝇突变型雄蝇=11)4.小鼠尾形的弯曲与正常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若小鼠的受精卵无控制尾形的基因(B、b),将导致胚胎致死。正常尾雌鼠与弯曲尾雄鼠交配,F1雌鼠全为弯曲尾,雄鼠全为正常尾。请回答:(1)控制小鼠尾形性状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且弯曲尾性状为 性。(2)在一次正常尾雌鼠与弯曲尾雄鼠交配中,F1中出现了一只正常尾雌鼠(T),推测可能是父本产生配子时B基因突变为b或B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为检验是何种原因所致,某研究小组让这只正常尾雌鼠(T)与弯曲尾雄鼠交配得F1中的雌鼠全为弯曲尾,再让F1雌鼠与弯曲尾雄鼠交配得F2,若F2幼鼠中

6、雌雄= ,则为B基因突变为b基因所致;若F2幼鼠中雌雄= ,则为B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解析:(1)正常尾雌鼠与弯曲尾雄鼠交配,F1雌鼠全为弯曲尾,雄鼠全为正常尾,后代雌雄表现不一样,且雌性后代与父本表现型相同,雄性后代与母本表现型相同,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正常尾是隐性性状,弯曲尾是显性性状。(2)F1中出现了一只正常尾雌鼠(T),若是父本产生配子时B基因突变为b,则该小鼠基因型为XbXb,让这只正常尾雌鼠(T)与弯曲尾雄鼠(XBY)交配所得F1中的雌鼠全为弯曲尾(基因型为XBXb),再让F1雌鼠(XBXb)与弯曲尾雄鼠(XBY)交配得F2,F2幼鼠中雌雄=11;若是B基因

7、所在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则该小鼠基因型为XbX-,让这只正常尾雌鼠(T)与弯曲尾雄鼠(XBY)交配所得F1中的雌鼠全为弯曲尾(基因型为XBXb、XBX-,且二者各占1/2),再让F1雌鼠与弯曲尾雄鼠(XBY)交配得F2,后代中基因型为(XBXB、XBXb、XBY、XbY)、1/2(XBXB、XBX-、XBY、X-Y),其中X-Y致死,则F2幼鼠中雌雄=43。综上所述,若F2幼鼠中雌雄=11,则为B基因突变为b基因所致;若F2幼鼠中雌雄=43,则为B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答案:(1)X显(2)11435.(2017巴蜀黄金大联考)果蝇具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是遗传学研究的良好材料。请回

8、答有关问题:(1)摩尔根等人运用 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2)已知果蝇的号染色体上有黑檀体基因。现将黑檀体无眼果蝇与灰体有眼果蝇杂交,获得的F1均为灰体有眼果蝇,说明有眼为性状;再将F1雌雄果蝇相互杂交,若F2表现型及比例(无变异发生)为灰体有眼灰体无眼黑檀体有眼黑檀体无眼=9331,则控制有眼、无眼的基因 (填“位于”或“不位于”)号染色体上。(3)已知控制果蝇翅型的基因在号常染色体上。如果在一翅型正常的群体中,偶然出现一只卷翅的雄性个体,这种卷翅究竟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还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请进行分析和探究。推测:如果卷翅是由于基因突变的

9、直接结果,则该卷翅雄性个体最可能为 (填“纯合子”“杂合子”或“隐性纯合子”);如果卷翅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则该卷翅雄性个体最可能为 (填“纯合子”“杂合子”或“隐性纯合子”)。设计杂交实验以验证以上推测: 。结论: 。解析:(1)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2)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的亲本性状属于显性性状;所以将黑檀体无眼果蝇与灰体有眼果蝇杂交,获得的F1均为灰体有眼果蝇,说明亲本都是纯合子,且无眼和黑檀体均为隐性性状;将F1雌雄果蝇相互杂交,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有眼灰体无眼黑檀体有眼黑檀体无眼=9331。说

10、明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即控制有眼、无眼的基因不位于号染色体上。(3)已知控制果蝇翅型的基因在号染色体上即常染色体上。如果卷翅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则该卷翅雄性个体最可能为杂合子,即由基因型aaAa,性状才会改变;如果卷翅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则该卷翅雄性个体最可能为隐性纯合子。要确定卷翅究竟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还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可用这只卷翅雄性个体与多只正常雌性个体交配。如果卷翅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则AaaaAaaa=11,即后代出现卷翅个体与正常个体且数量比接近11;如果卷翅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则交配类型为AAaa或Aaaa,即后代全部是正常个体或正常个体数量多于卷翅个体。答案:(1)假说演绎(2)显性不位于 (3)杂合子隐性纯合子用这只卷翅雄性个体与多只正常雌性个体交配如果后代出现卷翅个体与正常个体,且数量比接近11,则卷翅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如果后代全部是正常个体或正常个体数量多于卷翅个体,则卷翅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