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淮河 课例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8963061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岭淮河 课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秦岭淮河 课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秦岭淮河 课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秦岭淮河 课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秦岭淮河 课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秦岭淮河 课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岭淮河 课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秦岭淮河 课例研究一、背景分析课标分析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线的地 理意义。秦岭淮河一线有着重要的地理意义,它划分了我国的南方和北方,是我国1月0C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秦岭淮河两侧地理景 观有显著差异,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教材分析 教材开篇用通过读图活动让学生了解秦岭、淮河的位置,通过阅读材 料介绍了秦岭、淮河的基本情况。接着进入了本节课的重点秦岭 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教材通过表格的形式列举了秦岭淮河南北两侧 的地理差异。最后又简述了中国四大地理分区范围、界限等方面概况, 这是中国区域地理的基础,也是承上启下的一部分内容。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针对初中二年级

2、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初二学生对 地理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构建起了一定的地理思维。特别是学 习过学习过世界地理之后,已经对如何学习一个区域有了一定了解, 掌握了学习方法。从智力发展水平上来看,初二学生正在由以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过度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除了直观生动外,还要注重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开发和挖掘。二、案例叙述片段一:秦岭、淮河师:(引言)一般在家我们都是以米饭作为主食,但有些地方却以 面食为主食,以面食为主食的一般我们都称为是北方人。那同学们知 道在我们中国是怎么划分南北方的吗?(引出秦岭淮河一线)师:请同学们在中国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的位置?(展示多媒体课件“秦岭-淮河示意

3、图“,30 秒钟以后),(请同 学回答)。(指中国政区图,提问)秦岭淮河线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区有哪 些?(学生回答)(指导学生阅读图文资料,了解秦岭淮河的地理位 置及其概况。通过请学生阅读课文,帮助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专心听 讲。展示秦岭、淮河自然风光图片,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积极性。)师:淮河为什么会成为“害河”?分组讨论回答,教师订正。 师:黄河多次泛滥,大量泥沙淤高了淮河中游的河床,使它成为半“地 上河”,下游入海出路被淤塞,每遇汛期,上游水量大增,下游又无 通畅的泄水渠道,以致使它泛滥成灾,这就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 无雨旱灾”的原因。(说明:淮河旱涝灾害频繁)师:淮河应该如何治理呢

4、?鼓励学生的回答,并作适当的解释、补充淮河的治理:上游:修水库,作好水土的保持工作中游:修蓄洪工程下游:开辟新的入海通道【评析:在地理课教学中运用地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图。开展合作探究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读图的积极性,增强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学生们了解了读图的方法,阅读地图自然顺利了许多。在学生读图过程中教师加强了巡视、指导,便于及时解决学生读图中的问题。注意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不仅让学生自己读图,还让学生动脑筋、想办法识记 一些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片段二:秦岭-淮河线地理意义【承转】了解了秦岭淮河线的位置、特征之后,我们来讨论一下这条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教

5、材P76的活动第1题。“猜一猜,这是我国的哪一条山脉”?依次向学生说明:秦岭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农作物主要种植小麦,主食以面食为主, 树木冬季落叶。秦岭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农作物主要种植水稻,主食以大米为主,树木大多常绿。【承转】由活动的1题可知,秦岭一一淮河线南北两侧有许多地理差异。活动:(课件演示) 展示秦岭的景观,以及秦岭南北两侧的自然景观、南北两侧的农作物、南北两侧的居民主食情况。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秦岭淮河以南以北都有哪些差异(这部分主要以各抒己见的活动方式进行)课件演示教材P77的“秦岭一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空白表格)秦岭一淮河线以北秦岭一淮河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河流的封冻年

6、降水量的大小河流水量的大小耕地的类型主要的粮食作物作物的熟制主要的经济林木主要的运输方式在教材表格基础上补充:南北方主要糖料作物、油料作物等。活动:学生完成教材P77的活动第2题“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一20.6C,而秦岭南侧的安康的最低气温为-7.6C,这是为什么?”讲解】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肯定和指正。强寒潮发生时,偏北风南下,遇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阻挡, 其南侧的安康受强冷空气影响降温幅度小,而北侧的西安则降温幅度 强烈。【评析:通过让学生观赏景观图片说出差异,及让他们思考还有 哪些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型思维。这些活动目的不在于简单评 价学生的对或错,而重在积极地促

7、进学生对知识在内的地理活动的参 与、应用和探讨过程,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基本的地理技能,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情感,为将来建设美好的家乡打下坚实的基 础。【评析:将爱国主义融入学生们兴致盎然的探究和学习中去,将德育 活动向课堂外延伸,变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为行为的主体,以贴近 社会的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感悟,实现学生的自我 发展、自我教育,让学生从关注自我到关注祖国边疆。】三、教学后记教案在教学过程中讨论时,学生会提出一些和一般规律相违背的 情况,比如说水田和旱地的分布,它是南北方都有分布的,并不是只 是南方或者北方有。因此以后一定要在规则中强调一点,就是“主要 分布”。此外,由于科技的发展,很多作物的种植已经打破了地域界 限,再加上有一些地域性分异规律的影响,作物的分布并不是严格按 照南北分异规律分布的。比如说水稻的种植等。因此在上课的时候要 明确指出我们总结的秦岭淮河南北两侧地理事物差异只是一般规律, 同时也介绍一些特殊情况,比如东北的水稻以及温室技术改变局部自 然条件可以培育出在自然状态下难以在本地生长的作物。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和优势,依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当代中学 生的思想实际,在加强地理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相机进行直接间接 的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努力做到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同步完 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