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外科颅颌面骨骼牵引术技术操作规范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8961768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形外科颅颌面骨骼牵引术技术操作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整形外科颅颌面骨骼牵引术技术操作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整形外科颅颌面骨骼牵引术技术操作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整形外科颅颌面骨骼牵引术技术操作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整形外科颅颌面骨骼牵引术技术操作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形外科颅颌面骨骼牵引术技术操作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形外科颅颌面骨骼牵引术技术操作规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整形外科颅颌面骨骼牵引术技术操作规范一、下颌骨牵引【适应证】1 .一侧小面畸形(第一、二鲤弓综合征)。2 .颗下颌关节强直伴发小颌或偏颌畸形。3 .其他原因的小领或偏领畸形。4 .牙槽崎过低,义齿修复需要加高者。5 .肿瘤切除或其他原因造成的下颌骨部分缺损。【禁忌证】1.局部有感染、炎症的患者。6 .局部经过放射治疗的患者。7 .肿瘤切除不彻底、可能复发的患者。8 .年龄过大的患者。9 .全身有急性感染、出血性疾病,严重心、肝、肺、肾以及代谢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操作方法及程序】1.麻醉多采用经鼻腔气管内插管全麻。10 手术进路根据牵引的部位选择口内或口外或口、内外联合切口。骨膜下分

2、离,充分显露骨面。11 安置牵引器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牵引器。骨钉钻孔的位置决定牵引器的位置和牵引的方向,还应避开牙摩,因此选择钉孔位置非常重要。钻孔时用盐水滴注冷却。钻孔完成后插入骨钉。如采用口内进路,要用一个套管经皮插入,以便钻孔和插入骨钉。自攻钉可以省略钻孔的步骤,最后连接牵引装置。12 切骨最好将牵引器安置扭紧以后再做切骨。也可以把牵引器的外部连接部分取下来,截骨完成后重新安置在原来的位置上。用机械锯锯开下颁骨的上、下面和颊侧面骨皮质,舌侧面和下牙槽神经管暂时不动。插入并旋转骨刀使骨段分离,冲洗关闭伤口。13 牵引下颌骨维持固定57do然后以每日Imm的速度开始牵引。6岁以下的患儿可以考

3、虑用每日1.52.0mm速度(每日3次,每次0.5mm或每日2次,每次1.Omm)牵引,以避免局部过早骨化。14 保持牵引完成以后,牵引器原位保持8周。15 拆除牵引器在拆除牵引器以前,要有X线片证实骨皮质形成和下颌再生部分的矿化。在局麻下,经口内切口拆除骨钉和牵引器。外置式牵引器可不需要麻醉,直接拆除。【注意事项】1 .选择质量好的牵引器,以免中途故瘴,影响治疗。2 .牵引的方向非常重要,手术前应精确设计,手术中准确选择骨钉的钻孔位置。3 .低能量切骨,注意冷却,尽量保持切骨端的骨组织活力。4 .尽量避免损伤牙胚。二、上颌牵引【适应证】1.上颌骨发育不良。5 .唇腭裂术后继发上颌或面中份后缩

4、畸形。【禁忌证】1.口腔上颁窦炎症。2 .全身急性感染、出血性疾病,严重心、肝、肺、肾以及代谢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者。3 .其他不适于择期手术者。【操作方法和程序】I-Guerrero和BeI1.内置式牵引技术(1)麻醉:经鼻腔插管、控制性低血压全麻。(2)腭部截骨:患者仰卧,安置Dingman拉钩,局部浸润麻醉。腭部黏骨膜切口,自一侧第一磨牙至对侧第一磨牙,呈马蹄形。向后掀起膊黏骨膜,显露全部硬腭,做倒“U”形切骨;待颔-上领切骨完成后安置前后方向的牵引器。取出Ding-man拉钩。(3)上颌截骨:上领前庭沟切口,切口长约15mm0自骨膜下向上分离至眶下和颔区,用直裂钻切骨。切骨设计依患者

5、的临床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切骨线的位置应较高,平或高于眶下神经水平,向外侧将额骨分为两半,并达到颔骨后面。向前略向下倾斜,以避免损伤鼻泪管,但应在梨状孔缘较高的位置。用弯骨刀做翼颌分离。以同样的方法做对侧切骨。注意保护上颌前部软组织蒂。将此软组织蒂拉向一侧,或在中线处做一小垂直切口,以便将软骨鼻中隔与后部骨性鼻中隔分离。将两把弯骨刀插入翼颌缝,撬动颈上颌复合体,使其完全松动。(4)安置牵引器:将腭部黏骨膜复位缝合。在腭部安置一个前后方向的牵引器,用4枚螺钉经黏骨膜固定。两侧颔一上领部各安置一个牵引器,其前部螺钉直接从口内固定,后上的螺钉须用神经外科套管针穿经皮肤固定。(5)牵引:牵引加力操作

6、在口内进行,,牵引的距离要比临床实际目标过矫20%,并保持川类错的弹性牵引,每日牵引20h0手术后3个月拆除牵引器。腭部的牵引器在牙齿平面控制上颌的前后移动,限制其上下移动。安置牵引器要十分精确,以保证骨块正确的移动方向。即使很小的误差都会导致上领骨垂直方向的偏斜。4 .Mo1.ina牵引技术(1)术前正畸治疗:包括上颌骨骼和牙槽的横向扩张,排齐裂隙区恒切牙,在8-10岁时对明显牙槽裂患儿进行植骨修复。手术前Id,由正畸医师在腭部安置改良Quad-He1.ix固定矫形器。(2)麻醉:全麻下手术(3)上颌切骨:双侧上颌前庭沟切口,长34cm中间留有2cm的黏膜桥。黏膜下分离,显露上颁骨前面;鼻底

7、分离限于其外侧部分,鼻中隔基部保持完整。用裂钻在尖牙牙根和牙胚上方做不完全切骨,保持上颌窦黏骨膜完整,以保证上领骨血供。与常规正颌切骨不同,不需要做鼻底、鼻中隔基部和翼颌联合分离。缝合黏膜切口。(4)上颌牵引:手术后第5天,用口内固定矫治器作为承力装置,以面弓支撑于额和颈部,开始牵引,牵引力约900g,牵引主要在夜间和部分白天进行,每日维持1618h牵引后810周。对上颌垂直高度不足的病例,应施加向前下方向的牵引力。3. Po1.1.ey和Figueroa质骨固定支抗牵引技术(1)全麻。(2)利用牙列安置牵引承力装置,这一装置由固定牙弓夹板和连接在该夹板并伸出口外的牵引钩组成。(3)做高位1.

8、eFort1.型截骨,分离翼颌联合并离断鼻中隔。(4)在手术中将外固定支架用螺钉经头皮固定于颅骨。(5)经过46d的潜伏期,开始上颌牵引,每日1.1.5mm0(6)固定保持23周。即原位保持牵引装置,但不做加力牵引。(7)最终保持46周。即改用面弓和弹性牵引,只在夜间维持牵引。【注意事项】(1)上颌横断切骨的高度取决于术前对患者容貌的评价,大多数患者需要做高位横断切骨,包括大部分或全部鹳骨前突部。(2)幼年患者的切骨必须避开牙囊。三、面中份骨骼牵引(一)Chin和TOth内置式面中份牵引术【适应证】1.面中份骨发育不良。2 .唇腭裂术后继发面中份后缩畸形。3 .主要适用于46岁幼童。【禁忌证】

9、1.口腔上颌窦炎症。2 .全身有急性感染、出血性疾病,严重心、肝、肺、肾以及代谢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患者。3 .其他不适于择期手术者。【操作方法和程序】1.牵引设计个体设计制作内置式牵引器。4 .麻醉全麻。5 .1.eFortD1.型截骨手术进路标准冠状切口显露面中份和眶区,不一定需要经睑切口。冠状切口的两端通常要向下延伸至耳屏前,以充分暴露额撅区,鼻部向下分离经鼻中隔顶部和鼻外侧软骨达鼻尖,便于鼻部植骨重建。眶内侧经内眦韧带后分离至泪沟,保留内眦韧带附着。眶外壁分离至眶下裂、骨膜下潜行分离眶下壁,以隧道形式连接眶内外壁的分离通道。6 .1.eFortff1.型截骨首先进行鹳部截骨。将颔骨垂

10、直切开,分眶外缘为两半。向内侧切开眶外下壁至眶下裂。接着转向中部切骨。再一次复习CT片,确定筛板的位置,做鼻根部横行切骨。然后转向眶内经内眦韧带和鼻泪管后方切开眶内侧壁。再用6mm宽的骨刀经分离的软组织隧道切开眶下壁。最后经口内进路做翼颌分离。用R。WeKiky钳轻柔摇动和牵拉面中份复合骨块,这一过程应仔细操作,避免对眶神经血管结构的过度或不必要的牵拉。7 .安置牵引器先用咬骨钳在颊骨切骨线的两侧各咬出一个沟,以便容纳牵引器的突出部分,牵引器的固位板以自行固位的方式就位。固定螺钉仅起定位作用,而不是承力。牵引器安置好以后,用11号尖刀经皮刺入,形成加力杆的通道。经皮插入加力杆。扭动螺旋,以检验

11、牵引器是否稳定。8 .关闭伤口用抗生素溶液冲洗伤口。将冠状皮瓣复位。分两层缝合关闭伤口。9 .牵引术后继续牵引36d每次牵引0.5mm,每日牵引46次,达到预先设计的位置为止。【注意事项】1.手术前做二维CT冠状面扫描,以便确定筛板的位置,在一些综合征儿童,筛板的位置常常较低,在这种情况下,鼻根点的切骨位置也应下移,以免损伤硬脑膜。10 在有过颅面外科手术史的病例,手术区可能有骨缺损,手术中应仔细分离,以免穿破脑膜。11 颍部的分离层面应深达颗深筋膜,使眶外缘和戳部的软组织封套层充分松解。向前分离至上颌区并和缓地牵拉软组织,以减少对面中份前移的阻力。(二)外置式中位牵引【适应证】同本节“Chi

12、n和TOth内置式面中份牵引木”。【禁忌证】同本节“Chin和TOth内置式面中份牵引术二【操作方法和程序】1.牵引装置由面弓、骨牵引钩和正畸用的橡皮圈组成。2 .麻醉手术采用经口腔插管全麻。3 .手术进路(1)标准冠状切口,其两侧向下延伸至耳屏前面。在帽状腱膜下分离、距眶上缘约2cm切开骨膜,分离至眶缘,用小骨刀切除眶上孔骨质,松解眶上神经血管束。在颗部,分离层面应深达颍深筋膜,并沿颤弓的内侧缘切开骨膜,这样便于软组织瓣掀离眶外缘和薇骨,并保护面神经不受损伤。向前分离软组织瓣至上颌骨表面并轻柔地牵拉,以减少对面中份前移的阻力。在两眶之间,皮瓣向下分离至鼻骨远侧点,鼻中隔和鼻上部软骨。向眶内分

13、离至鼻泪沟,不剥离内眦韧带,经内眦韧带和鼻泪沟后分离成隧道.在眶的外侧半分离显露眶下裂。(2)附加下睑缘切口:分离显露眶下缘和眶下壁,连接眶内侧壁的分离隧道。若软组织瓣分离松解充分,可以不做下险切口。(3) 口内上颌前庭沟切口:健侧自尖牙至第一磨牙的远中;裂侧自裂缘至同侧第一磨牙的远中。如做同期牙槽植骨,切口则改在裂缘和牙龈缘。前部显露两侧梨状孔缘,后部分离至翼颌联合。4 .截骨依次截开各处骨骼联系:用裂钻或来复锯在额缝处横行截断颔骨额突;用裂钻或来复锯垂直向下截开外侧薇骨;用裂钻或摆动锯切开眶外侧壁和眶下壁的外侧部分至眶下裂;经下睑缘切口,用窄而锋锐的小骨刀,于冠状方向,距眶下缘约8mm切开

14、眶下壁;自眶外侧壁切骨线向下,用骨刀切开上颌窦后外侧壁达颔骨牙槽崂平面;按上述顺序做对侧眶部切骨;用裂钻切开鼻额缝和额上颌缝,用小骨刀沿内眦韧带和鼻泪沟后方切开内下壁;用窄骨刀自鼻额缝向鼻后棘(硬软腭交界处)的方向切开筛骨垂直板和犁骨;转向口内截骨,自上颌窦后外侧壁截骨线的下端,1.eFortI型截骨水平向后。用骨刀水平切开上颌窦后外间J一小段骨壁,达翼颌联合;用弯骨刀切开翼颌联合。至此,完成整个1.eFortI1.1.型截骨。5 .松动面骨双手示、中两指抵住腭部,向前方扳拉上颌,以松动翼领联合的组织连接。井用骨凿烧动整个面中份骨。6 .安置骨内牵拉钩用粗裂钻在两侧梨状孔缘钻孔,钻孔位置在梨状孔的侧缘,距梨状孔缘约5mm。经双侧鼻孔安置骨内牵拉钩。7 .缝合生理盐水冲洗伤口;间断缝合关闭口腔切口、冠状切口和下睑切口。8 .牵引手术后第3天用连接于面弓和骨牵引钩的正畸橡皮圈进行牵引。9 .保持牵引至预定位置后,用较小的力量保持牵引8周。【注意事项】本手术对截骨技术的要求是切骨要完全。由于用额、频部作为支抗,局部的皮肤和软组织不能承受过大的压力,因此牵引力不宜太大;如果切骨不完全,会出现牵动困难,骨块达不到理想的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