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设计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8959003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设计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2、运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3、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重点难点: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激发兴趣。1、出示第33页主题图。2、师:植树节快到了 ,四年级同学去义务植树。3、师:看图 ,植树要做哪些事情?挖坑、种树、抬水、浇树4、师:这里也有许多数学问题 ,想学吗?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1、教学例1。多媒体出示教材第33页主题图师:一共有25个小组 ,

2、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 ,2人负责抬水、浇树。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生算 ,小组里交流。生汇报。生甲:425=100人生乙:254=100人师:他们算得对吗?从这里 ,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里议一议 ,交流。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积不变。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例:75=572019=1020师: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积不变。这叫什么?你给它取个名字?生甲:乘法交换律。师:你能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它吗?生乙:ab=ba师:乘法交换律 ,以前我们已用过它 ,在什么地方呢?生丙:交换因数的位置相乘 ,验算乘法。师:对。试一试 ,好吗?2416 1517指名两生板演 ,集体订正。2、教学例2。多

3、媒体出示主题图师:看图 ,每组要种5棵树 ,每棵树要浇2桶水 ,一共要浇多少捅水?生小组里交流 ,并汇报。生甲:我先计算一共种树多少棵。25521252250桶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设计生乙:我先计算每组种树要浇水多少桶。25522510250桶师:那么255)225(52中间填上什么符号?生:等号。请你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生甲:(252) 2=25(22)生乙:(lO5) 5=10(55)生丙:1O(25)=(lO2) 5师:从上面的算式中 ,你发现了什么?生甲:三个数相乘 ,先乘前面两个数 ,或

4、者先乘后两个数 ,积不变。师:仿照加法的运算定律给它取个什么名字?生乙:我叫它乘法结合律。师:同意这种叫法吗?师:你会用字母表示它吗?生丙:(aXb) Xc=aX (bX。3、比一比 ,议一议。师:比拟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 ,你发现了什么?生甲:我发现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都是交换数的位置 ,结果不变。生乙:我发现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 ,改变了题里的运算顺序 ,结果不变。师:你们真聪明 ,说得好极了。三、稳固运用 ,深化提高。1、教材第35页做一做 , ,第1题。先计算 ,再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验算。2、教材第35页做一做 , ,第2题。生独立做 ,并汇报。生甲

5、:2245485240元生乙:2(245)2120240元师:他们做得对吗?你是怎样判断的?四、总结提升。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拟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力,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为难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方案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开展。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稳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到达“一石多鸟的效果。这节课 ,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和大家共同讨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