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新人教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8950884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新人教版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浣 溪 沙朱敦儒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注朱敦儒(10811159),宋代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箨(tu):竹笋的壳皮。(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词以生动朴素的语言勾画了江南清明时节如画的风光,抒发了对江南春色的喜爱之情和满腔爱国热情。B“雨湿清明香火残”,既点明了时间,又描绘了江南“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特色及扫墓时焚烧的香烛纸钱被雨水打湿后的情状。C“碧溪桥外

2、燕泥寒”,写满江青色的春水荡漾,春寒料峭中,南来的燕子正啄泥准备筑巢,展现了春天到来的勃勃生机与希望。D“日长独自倚阑干”传达出词人心中深沉的辛酸,把上阕中凄冷的景色与词人凄迷的心境妙合交融,富有深沉动人的韵味。E“江南春好与谁看”以反诘句收结全词,既与上阕孤独怆然的心境相呼应,又表达了自己失国亡家、忧念时事而无心观赏的沉痛心情。解析:选ACA项,“抒发了对江南春色的喜爱之情”错,词人是用江南清明美景来衬托对故国灭亡的悲情;C项,“展现了春天到来的勃勃生机与希望”错,词人写燕子啄泥筑巢,而叹惋自己流落江南,四处飘零,无以为家。(2)从词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做简要的分析。答: 答案:

3、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内心悲凉凄苦、落寞怅惘的爱国诗人形象。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地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天寒人心更寒。词人遭遇离乱,故国已亡,流落江南,内心的悲愤凄凉由此可见。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点绛唇县斋愁坐作注葛胜仲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注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葛胜仲因故被贬到歙州休宁县(今安徽休宁),这首词便作于此时。县斋,县衙斋室。(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香篆横轻雾”这一视觉形象已将词人引入梦幻之中,“梦逐芭蕉雨”这一

4、听觉形象又使词人在梦幻之中听到雨打芭蕉的淅沥之声。B“梦”字将词人追寻“芭蕉雨”的悲愁意象主动化了,从而强调了“芭蕉雨”是情中景,是为表现愁情而设景。C“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写词人仰望室外,只见天高云淡,孤鸿远去,听见那雁声凄厉,如泣如诉,好像替幽人低语,倾诉衷肠。D词人将孤雁与幽人类比,因两者有可比性,孤鸿独飞天涯,幽人羁旅他乡,其孤寂凄凉虽不相同,但一个“替”字将两者关系联系得更紧密了。E大雁秋去春来,还有归乡之时,而他自己却是羁臣远谪,难得返乡,故词人感慨道:“归不去。”这三字包含了很多悲哀与辛酸,很多惆怅与愤慨。解析:选BDB项,实际是针对“逐”字所做的正确分析,说成“梦”字是错误

5、的;D项,“其孤寂凄凉虽不相同”错误,应是“其孤寂凄凉是相同的”。(2)“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在词中有什么作用?答: 答案:无数的乱山,落日的余晖,荒芜的城池,苍茫的鼓声,渲染(烘托)了纷乱凄清的气氛,意蕴悠长,表达了词人愁苦哀伤的心情。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摊破浣溪沙咏桂花李清照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注彦辅: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他以个性鲜明和超凡脱俗、高风亮节闻名。大:一作“太”。(1)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开头两句中的“轻”与“重”是相对的,

6、作为黄金无疑是重的,但能揉而破之化为飞入翠叶丛中的万点黄花,不论在事实上还是感觉上,却都是轻柔的。B词中的“大鲜明”三字是褒扬之词,不论是“花中仙品”桂子,还是“高风亮节”乐彦辅,都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C词的末句“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却无情”三字暗含了作者对桂花的抱怨和不满情绪。D词的下阕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进一步写出桂花的高雅,重在随感,带有较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E这是一首咏花词,咏花而志不在花,只是借花形、花态、花性以挥发开去,抒引出词人胸中的万千感慨。解析:选CDC项,“却无情”看似抱怨,实际上表现了对桂花的喜爱;D项,“拟人手法”有误,词的下阕主要以梅花的“俗”和丁香的“粗”

7、来反衬桂花的高雅。(2)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桂花形象?请简要分析。答: 答案:形:有金光灿烂的色彩和碧玉一般的如刀裁似的层层绿叶;有浓郁的香气,沁人心脾。神:精神气度如魏晋名士一般超凡脱俗,个性鲜明,风度翩翩,节操高尚,令人崇敬欣赏。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水 调 歌无名氏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注。注鼙(p),古代军中的一种小鼓。(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平沙落日大荒西”一句,写出地面的辽阔荒远,描绘出落日在遥远的地平线上缓缓西沉的景象。B“陇上明星高复低”一句承上写夜景。日落而星出,一切景物都销声匿迹,只见陇山之

8、上明星闪烁,则夜静可知。C“孤山几处看烽火”,是说原野上连营驻守的军士,突然看到几处孤山上燃起的报警的烽火。D“壮士连营候鼓鼙”写敌情传来后军营的反应。警报传来,连营军士都消极应战,只是等待命令而不主动出击。E诗歌一、二句主要按照空间顺序写景,由地面的辽阔荒远到陇山之上明星闪烁,由近及远,由地面到天空。解析:选DED项,“连营军士都消极应战,只是等待命令而不主动出击”错,“候”字表现出连营军士临危不乱,一切准备工作都在极短的时间内从容就绪,单等军令下达,鼙鼓擂响,即出战迎敌;E项,“主要按照空间顺序写景”错,应该是主要按照时间顺序写景,从日落写到星出星移。(2)诗歌一、二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有何作用?答: 答案:诗歌一、二句营造出一种阔大、悠缓、静谧的意境。这两句的铺叙及环境气氛的渲染,突出了第三句军情的紧急,更易于从悠缓宁静中见突然、危迫与紧张。故这二句乃是欲张先弛,以收取以平显兀、以缓显迫、以静显动的艺术效果,而成为第三句的绝好衬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