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心理咨询师复习资料整理社会心理学知识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8933067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心理咨询师复习资料整理社会心理学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国家心理咨询师复习资料整理社会心理学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国家心理咨询师复习资料整理社会心理学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国家心理咨询师复习资料整理社会心理学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国家心理咨询师复习资料整理社会心理学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心理咨询师复习资料整理社会心理学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心理咨询师复习资料整理社会心理学知识(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知识第一节 概述一、 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社会心理学及英国社会学 家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的先后问世。第一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的范围一、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1、 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在社会心理学(1924)一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他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2、 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艾尔乌德指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3、 我们认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情境中个体

2、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1、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和反应系统。包括个体的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以及群体的决策行为等等。 勒温(1936)公式:B = f ( P , E ) B指行为,P指个体,E指个体所处的情境,f指函数关系。2、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范围:1、个体层面:主要研究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2、人际层面:主要研究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3、群体层

3、面:主要研究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以及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等。4、社会层面:主要研究风俗、时尚、阶层、阶级以及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代表人物)一、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的三阶段:据美国学者霍兰德1976的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可划 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及确立期。二、哲学思辨阶段:哲学思辨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 围绕着“人性”的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1、人性善派: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和法国启蒙主义学者卢梭,认为人性具有潜在的“善”2、人性恶派:16世纪意大利哲学

4、家马基雅维里和17世纪的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私和邪恶的,因此须受法律的强制。三、经验描述阶段: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其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1、达尔文的进化论2、德国的民族心理学13、法国的群众心理学4、英国的本能心理学5、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四、实证分析阶段: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其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实证研究的先驱是美国学者特里普力特和德国学者莫德。20世纪3、40年代是社会心理学蓬勃发展的一个时期,该时期出现了许多的著名学者:瑟斯顿&李科特(在态

5、度测量的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研究)、谢里夫(游动效应)、莫里诺社会测量学、勒温(群体动力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心理学迅速发展,表现出以下特征:研究领域拓宽,涉及人类社会行为的方方面面;理论向多元化发展,提出很多新的“小理论”来解释与预测行为;开始重视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了解)一、 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1、 价值中立原则2、 系统性原则(如:动态原则、整体原则、有序原则、反馈原则)3、 伦理原则二、研究的主要方法1、观察法: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仪器搜集资料的方法。分:自燃观察和参与观察2、调查法:也称询问法、访谈法:是指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的口头交谈

6、来搜集资料的方法。、问卷法:研究者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搜集资料的研究方法。A、 特点:标准化程度高;收效快B、 问卷的构成部分:题目;前言;指导语;问题及备选答案;人口学数据的记录;结束语;计算机编码C、 问卷设计的主要原则:目的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非歧义性原则;非暗示性原则;适度规模原则4、 档案法:是按照一定目的搜集大量的资料(过去和现在),通过内容分析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其优点:心理干扰小;缺点:工作量大、费时、费力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一、 社会学习论:社会学习论试图通过学习机制来解释人们生活行为的形成和变化。1、 简史:社会学习论起源于行为主义。早期代表:俄国的巴甫洛

7、夫和美国的华生。2、 学习的机制:联想、强化与模仿3、 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二、社会交换论1、创始人及代表人物: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代表人物:布劳、爱莫森、蒂博特等2、五个相互联系的普遍性命题: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满足命题;侵犯赞同命题。三、符号互动论1、起源:美国学者詹姆士和米德。最早使用“符号互动”术语的是布鲁默。2、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个体对事物采取的行为是以该事物对他的意义为基础的。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存在于事物自身。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往往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3、主要观点:P116

8、四、精神分析论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的主要概念、意识与潜意识、力比多、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生本能与死本能、人格结构2、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荣格是瑞士精神病学家,他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也为理解人类的社会行为提供了独特的视角。3、新精神分析、霍妮的文化因素论:人格由环境和教育决定,后天因素在神经症和精神病的病因中起主要作用,男女之间的心理差异是文化因素决定的。、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说:沙利文认为人际关系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源泉。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概念第一单元 社会化一、 概述1、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燃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与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

9、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2、 再社会化: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二、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1、家庭; 2、学校; 3、大众传播媒介; 4、参照群体。三、 重要的社会化类型1、语言社会化(个体社会化从掌握语言开始) 性(生物学概念)2、性别角色社会化 性别(心理学概念) 性别角色(社会学概念) 道德观念与道德判断3、 道德社会化 道德情感 道德行为 国家形象阶段4、 政治社会化 抽象国家概念阶段 国家组织系统阶段第二单元 社会角色一、 什么是社会角色?1、 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2、 社会角色的作用:人们在社

10、会互动中表现自己,整饰自我形象,达到一定的目的。二、社会角色的分类:1、按角色获得的方式分: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2、按角色行为的规范化程度分: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3、按角色功能分: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4、按角色承担者的心理状态分: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 角色期待三、角色扮演: 角色领悟 角色实践 角色冲突 角色不清四、角色失调: 角色中断 角色失败第三单元 自我、身份与自尊一、 自我1、 自我的定义:自我又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其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2、 自我的结构: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反思自我。3、 自我概念的

11、功能: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解释经验;决定期待。4、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二、身份1、身份:是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2、身份的特点:客观性;主观性;多重性;稳定性;契约性。三、自尊1、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家庭中的亲子关系2、影响自尊的因素: 行为表现的反馈 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 根据相似性原理理性地进行社会比较3、詹姆斯提出自尊的经典公式:自尊=成功 / 抱负3、自尊的测量:罗森伯格编制的自尊量表。第三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第一单元 社会知觉1、 社会知觉:由各种社会信息所形成的知觉是社会知觉。2、 内容:包括个体对他人、

12、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二、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1、认知者的经验:、图式:是指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图式的作用影响记忆影响自我知觉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2、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3、 认知者的情绪第二单元 印象形成与影响管理一、 印象与印象形成定义印象:是个体(认知主体)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印象形成: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一般会按照以往的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其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这一过程称为印象形成。二、印象形成过程中的几种效应1、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一般来说,熟悉的人,特别是亲密的人之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而不熟悉或者少见的人之

13、间容易产生首因效应。2、光环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3、刻板效应: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三、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1、加法模式2、平均模式3、加权平均模式4、中心品质模式四、印象管理1、定义:印象管理也称印象整饰和印象控制,指个体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即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过程,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2、作用:印象管理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 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3、常用印象管理的策略 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 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 投其所好第三单元 归因一、 定义:归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二、行为原因的分类1、内因与外因2、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3、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三、控制点理论四、归因的原则1、不变性原则2、折扣原则3、协变原则五、影响归因的因素1、社会视角2、自我价值保护倾向3、观察位置4、时间因素第四节 社会动机与交往情绪第一单元 社会动机概述一、 社会动机的定义:由人的社会属性、社会需要引起的的动机称为社会动机。二、社会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3、维持与调节功能三、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倒U形曲线)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倒U形曲线,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