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是发展的人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8901403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是发展的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生是发展的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生是发展的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生是发展的人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生是发展的人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生是发展的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是发展的人(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是发展的人教育活动是促动学生成长的自觉实践。学生观即人们对学生的基本理解和根本态度,是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目的、方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当前,我们正处在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存有各种各样的学生观,其中很多是陈旧的,不符合教学现代化要求的。为了迎接2l世纪的挑战,为了更好的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公民,需要认真研究学生观的问题,努力确立现代学生观,也只有在准确的学生观的指导下,找准教育与知识经济的结合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如何看待学生的身心发展问题,是学生观的重要内容,涉及对学生天性和潜能的估计,也涉及对学生身心变化过程的理解。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点,对教育目的的确定以及教

2、育行为的选择都有直接的导向作用。首先,要明确学生是具有生命意义的人。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教育为封建专制特权服务,在封建君主眼中,学生是他们驯服的奴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学生则成了资本家的后备机器和赚钱工具。传统的教育思想把学生当成能够利用的工具和容纳知识的容器,学校教育普遍流行注入式的教学模式,把正常的师生关系即人与人的关系扭曲为人与机器的关系。所以,出现了教育领域里见物不见人的怪现象。校园,一个本应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系统整体,成了一个无视生命存有的物质空间。们没有任何理由再加重学生的书包重量和近视水准,没有理由再剥夺学生的欢乐和志趣,没有理由不把学生从学习机器考试工具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没有理由

3、不归复学生应有的生存自由和正常的生命角色。应该看到,学生时代是人一生中最富生命活力,生命色彩最为丰富斑斓,生命成长最为迅速、最为重要的一段时间。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说学校应该是一个直面生命换发学生生命活力的神圣殿堂,学校教育是努力为学生的生命健康成长服务,提升学生生命价值的有意义的活动。作为学生生命成长中的重要支柱、学校教育的主导者老师,不但要传播给学生以知识和水平,更重要的是要传递给学生以人的情感和生命的脉动。把自己的生命与心血溶入学生学校生活的每一个阶段和每一个角落,使之富于生机,充满希望。学生是人,是富于生命意义的人。这是一种最具有本质意义的学生观,是第一位的学生观。把学生当人来看待,还给

4、其作为活生生的人应有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赋予学生“人”的涵义,这是历史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标志,更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深切呼唤。现今应该如何看待学生的天性呢?从教育发展的历史实践看,不论人们是坚持性善论还是性恶论,最后都能通过一定的教育措施促使学生朝积极的方向发展,区别主要在于各自的教育方式和教育重点不同。性善论注重主体的自觉和内在力量的挖掘,性恶论注重外在规范的约束和行为矫正。当前,我们国家一些人坚持的是性恶论,很多家长和教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从性恶论角度来看待学生,认为学生天性是破坏性的、和教育要求对立的,不严厉管教就难以成人。于是,在教育上,多采取强制、管制、灌输、矫正的方式来教育学生,以期

5、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品质。这种教育方式存有着各种心理的和伦理的缺陷,也和时代的主体精神相违背。因而,必须反对性恶论,提倡用积极的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估计学生的天性。应树立一种乐观的人性观,善意地评估学生的天性和行为表现,多注重学生身上所具有的那种自我提升和完善的内在需要和倾向。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也就是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是能够积极成长的,是能够造就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个学生应充满信心。其次,要用发展的观点理解学生。人们经常用僵化的眼光而不是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这是历史上和现实中都客观存有的问题,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与教育的价值追求,要求人们摈弃僵化观点,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理解和对待学

6、生。用发展的观点来理解和对待学生,包含以下几个相互关联的方面。第一,学生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相关生理学、心理学、哲学和教育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身心发展,既是自然的客观过程。又是社会历史文化过程,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遗传、环境和教育是决定个人身心发展的基本要素,各种因素作为个体发展的条件,通过个体的活动而发挥作用。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同时又有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年龄特征,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可变性。这些研究成果集中地反映了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性。学生(尤其是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的身心发展,不但服从这些规律,而且最典型地体现出人身心发展的特征与规

7、律。理解到学生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客观地理解学生的基础。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客观上要求人们应努力学习、领会相关人身心发展的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展开教育活动,从而有效促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关于学生的发展潜能,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历来存有着理解上的分歧。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人往往从学生的现实表现推断学生有没有出息,有没有潜力。不少人坚持僵化的潜能观,认为学生的智能水平是先天决定的,教育对此是无能为力的。其实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这已为科学研究所证实。裂脑研究、左右脑功能的研究、潜意识的研究,都为此提供了科

8、学证据。而国内外关于智力开发的探索,则为此提供了大量的事实经验。不论是国外学者波诺(EdBono)的横向思维训练、费厄斯坦的工具性强化训练,还是国内学者吴天敏的动脑筋练习、林崇德的思维开发教育,都得出了人脑通过专门训练,智力水平可以明显提高的结论。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相信学生的确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在教育实践中,有不少探索,正是基于每个学生都有获得学习成功的潜能的信念,取得了全面提高学生学业成就的良好效果。如布卢姆的掌握学习、卢扎洛夫的暗示教学、阿莫纳什维利等的“合作教育学”、国内的成功教育等。相信学生的潜力,是把学生作为发展的人来认识的重要要求。第三,学生

9、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在实践中,人们往往忽视学生正在成长的特点,而要求学生十全十美,对学生求全责备。这是和发展观点相对立的。其实作为发展的人,学生的不完善是正常的,而十全十美则是不符合实际的。发展作为一个进步的过程总是与克服原有的不足和解决原有的矛盾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缺陷、没有矛盾,就没有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这也是坚持用发展观点认识学生的重要要求。第四,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10、。学生的发展,从人性的角度,它要包括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发展;从个体身心方面,即包括个体活动的生理调节机制方面的变化,也包括个体心理调节机制的变化;从个体和社会的关系,还应该包括社会认知、社会技能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发展;从发展的目的来看,除了为社会服务,为个人谋生之外,同时还要特别关注自身的不断完善;因而就学生的发展,强调的是人的基本素质要素的每一个方面都获得一定的发展(全面发展),强调的是以一个人特点为基础的独创性的发展,更关注的是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发展的个性,以及这两者的高度统一。总之,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让教育者对学生的发展问题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把学生当成人,当成发展中的人,唯其如此,才能使学生获得应有的教育、得到应有的发展,从而实现学校教育的宏伟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