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系列题(7)(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8881197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系列题(7)(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系列题(7)(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系列题(7)(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系列题(7)(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系列题(7)(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系列题(7)(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系列题(7)(含解析)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基础系列题(7)李仕才一、语言文字运用1(成语)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在市里举办的演讲比赛中,王刚表现得十分突出,不孚众望,夺得了第一名。 最近这个小区频频发生财物被盗事件,原来是某些业主粗心大意,夜不闭户造成的。市场上面虽然有很多的商品,但是有的商品质量堪忧,所以就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 父母邀请著名的室内装饰设计师给我家设计装修,相信他的设计一定会让我们的新居蓬荜生辉。李路写文章思路来得很快,经常是看到题目后就一挥而就,我们都很佩服他。自从上了高中以后,张林便积极参加各种文学社团活动,展示出自己文学天赋,其表现是可圈可点的。AB CD

2、解析:选A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应为“不负众望”。夜不闭户:夜里睡觉不用闩上门。形容社会治安情况良好。望文生义。良莠不齐: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使用对象错误。蓬荜生辉: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一挥而就: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可圈可点: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2(病句)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大学生“蚁族”生活实践队调查后认为,由于资历有深浅、能力有大小、学识有高低,不同人群的收入状况有差异是正常的。B钢琴家马克西姆那俊秀的五官、刺猬式的前卫发型和摇滚明星似的穿着,跟他的音乐一样

3、散发着现代偶像的气息令人痴迷。C近年来,我国干旱发生频率居高不下,水资源危机日益严重,解决干旱地区的用水问题和全国性的节水行动已迫在眉睫。D美国保健事务杂志的研究报告称,目前中国肥胖人口多大3.25亿左右,增幅超过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答案:A(B句式杂糅 C“解决”与“节水行动”搭配不当 D语义矛盾,“多达”与“左右”)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B令嫒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答案D解析A项“

4、家母”是对自己母亲的称呼。B项“令嫒”是对别人女儿的称呼。C项“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随着生活节奏变快, 。快速进餐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影响呢? 。当食物进入我们的胃部时,如果食物体积很小,胃就会通过不断蠕动,分泌胃液帮助搅拌,很轻松就可以消化; ,胃就会对其进行不断“打磨”,等到食物变得细小后才能消化。而这样就相当于增加了胃的负担,自然会对胃有不好的影响。答案(示例)很多人养成了快速进餐的习惯快速进餐无疑会加重胃的负担但如果食物体积很大二、古代文化知识5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5、是()A刺史,古代官名,自汉设立,本为监察郡县的官员,宋元以后沿用为一州长官的别称。B九锡,古代天子赏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器物,是最高礼遇的表示。C“风”“骚”分别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D殉葬,是以器物、牲畜或人与佣同死者葬入墓穴,以保证死者亡魂的冥福。答案C解析“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应互换位置。三、名篇名句默写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蜀道难中反复吟唱,给全诗营造出神奇惊险、雄健开阔的高远境界的两句是“ ,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

6、中表达出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的句子是“ ”。答案(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3)提携玉龙为君死四、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风(其二)杜甫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坠,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C第三、四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

7、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D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E秋风起而动归思,对着眼前的风中衰景,诗人期待有朝一日回归故里,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2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 【参考答案】1CEC项“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理解有误,“捣练”是捣洗丝绢,意指家中人为远行人备置寒衣。E项“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理解有误,此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归家之日早已白发满头,极写诗人心中的悲苦。2最后四句,句句饱含悲情,望月思归而难归为悲,挂帆可

8、还乡却不是今夜为悲,他日归家却已漂泊一生白发满头为悲,牵挂故园池台不知是否残毁为悲。但悲情中却有乐笔,“不知明月”句用语俏皮,妒忌他人团圆美好,泪中含乐;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乡,会倚靠庭园旧树欣然满足,饱含希望之乐。后四句写尽了漂泊者悲喜交加、笑泪掺杂的复杂心情。悲情是主调,虽有想象中的归家之乐,但对照眼前不得归的现实处境,让人更觉不归的心酸。五、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毕淑敏被人邀请去看一棵树,一棵古老的树。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已被唐朝的地震弯折了腰,半匍匐着,依然不倒,享受着人们尊敬的注视。我混在人群中直着脖子虔诚地仰望着古树顶端稀疏的绿叶,一边

9、想,人和树相比是多么的渺小啊。人生出来,肯定是比一粒树种要大很多倍,但人没法长得如树般伟岸。在树小的时候,人是很容易就能把树枝、树干折断,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就结束了生命。就算是小树长成了大树,归宿也是被人伐了去,修成各种各样实用的物件。长的好好的树,花纹美丽木质出众,也像美女一样,红颜薄命,被人劫掠的可能性更大,于是很多珍贵的树种濒临灭绝。在这一点上,树是不如人的。树比人活得长久,只要假以天年,人是绝对活不过一棵树的。树并不以此傲人,爷爷种下的树,照样以硕硕果实报答那人的孙子或是其他人的后代。通常情况下,树是绝对不伤人的。即使如前几天报上所载一些村民在树下避雨,遭了雷击致死,那元凶也不是树,

10、而是闪电,树也是受害者。人却是绝对伤树的,地球上森林数量的锐减就是明证,人成了树的天敌。树比人坚忍。在人不能居住的地方,树却裸身生长着,不需要炉火或是空调的保护。树会帮助人的,在饥馑的时候,人可以扒树的皮来充饥。很多书籍记载过这棵古树,若是在树群里评选名人的话,这棵古树是一定名列前茅了。很多诗人词人咏颂过这棵古树,如果树把那些词句当作叶子一般披挂起来,一定不堪重负。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压倒,这些赞美会让它扑在地上。树的寿命是如此长久,在我们死后很多年,这棵古树还会枝叶繁茂地生长着。一想到这一点,无边的嫉妒就转成深深的自卑。作为一个人活不了那么久远,伤感让我低下头来,于是我就看到了一棵小草,一棵长

11、在古树之旁的小草。只有细长的两三片叶子,纤细得如同婴儿的睫毛。树叶缝隙的阳光打在草叶的几丝脉络上,再落到地上,阳光变得如绿纱一样漂浮了。这样一株柔弱的小草,在这样一棵神圣的树底下,一定该俯首称臣必恭必敬了吧?我竭力想从小草身上找出低眉顺眼的谦卑,最后以失望告终。这棵不知名的小草,毫无疑问是非常渺小的。就寿命计算,假设一岁一枯荣,老树很可能见过小草五千辈以前的祖先。就体量计算,老树抵得过千百万小草集合而成的大军。就价值来说,人们千里万里路地赶了来,只为瞻仰老树,我敢肯定没有一个人是为了探望小草。既然我作为一个人,都在古树面前自惭形秽了,小草你怎能不顶礼膜拜?我这样想着,就蹲下来看着小草。在这样一

12、棵历史久远声名卓著的古树旁边为邻,你岂不要羞愧死了?小草昂然立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就被吹得蜷曲了身子,但我气息一尽,它就像弹簧般伸展了叶脉,快乐地抖动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还是在弯曲之后怡然挺立。我悲哀地发现,不停地吹下去,我有气绝倒地的一刻,小草却安然。草是卑微的,但卑微并非指向羞惭。在庄严大树身旁,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都可以毫不自惭形秽地生活着,何况我们万物灵长的人类!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和人类相比,树具有伟岸、坚忍、活得长久、绝对不伤人等特点,人类作为万物灵长,应当自惭形秽。B本文用“飘浮”的“绿纱”喻从树叶缝隙透过草叶脉络落到地上

13、的阳光,写出了小草叶片的单薄、透明。C“我”是本文的线索,通过“我”的观察与感受,将“树”与“小草”有机联系在一起,有力地表达了主题。D在伟岸的大树面前,小草是柔弱的,但它却能毫不自惭形秽地生活,人不论身处怎样的环境,都应自尊自信地生活。解析“应当自惭形秽”曲解文意。2文章所写对象是小草,却用了大量篇幅写树,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5分)答:_示例:以大树衬托(或对比)小草。用大树的生命长久衬托(或对比)小草的生命短暂,用大树的声名远播衬托(或对比)小草的平凡渺小,用大树的庄严伟岸衬托(或对比)小草的柔软弱小。通过衬托(对比)突出小草的坦然与自信、乐观与坚强。_解析5分。答出一个要点给2分,答出两个要点给4分,答出三个要点给5分,给满5分为止。3作者说“我竭力想从小草身上找出低眉顺眼的谦卑,最后以失望告终”,又说“我悲哀地发现,不停地吹下去,我有气绝倒地的一刻,小草却安然”,为什么作者会感到“失望”“悲哀”?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答:_示例:第一问:因小草没有如预想中的谦卑而失望,人在小草面前的软弱和无能而感到“悲哀”。第二问:欲扬先抑,用自身的心理感受反衬小草的坦然与自信、乐观与坚强,引出对小草的赞美,突出“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的主旨。_解析6分,每问3分。本题答案可以丰富多彩,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