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吴江市青云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试题苏教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885060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吴江市青云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试题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吴江市青云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试题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吴江市青云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试题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吴江市青云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试题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吴江市青云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试题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吴江市青云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试题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吴江市青云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试题苏教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吴江市青云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试题第一部分基础知识(25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xi)想 挑(t) (pn) 请眼花(1io) 乱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压力,一些锁碎,让我们身不由己。而当你站在险峰远远地望去,所有蜿蜒的葱笼挺拔的山峰和丛丛簇簇开在石缝间的绚烂,都将是一种令人震奋的希望。所有走过的路,仅管布满荆棘,而生命本真的意义,却永远无法停下,也无法回顾,只有坦然沉着。错别字改 正3默写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填写相应的题目或作者。(8分)中庭地白树栖鸦, 。(王建十五夜望月) ,

2、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谁道人生无再少? , 。(苏轼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 。”(郑人买履)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4下面是一位同学演讲词中的片段,其中有几处语病,请按要求修改。(3分) 有梦想才有希望,有梦想才会飞翔。我是一个喜欢梦想的少年,曾经梦想成为一名教师,挥动着手中的教棒,不厌其烦,为一名又一名莘莘学子传道、授业、解惑;曾梦想成为一个明星,在聚光灯闪烁的舞台之上,让“粉丝们”为我呼吁,为我鼓掌,为我疯狂;曾梦想成为一名作家,用笔在纸上写下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的字眼,让所有爱书之人为我陶醉。所以,梦想也不能好高

3、骛远。 删掉与文段中心意思不一致的一个句子 。 文中有一处重复累赘,应删去“ ”一词。文中有一处用词不当,应将“ ”改为“ ”。5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一段话,回答下列问题。(6分)他们一跃而起,向镇子那头的河岸飞速地跑去,拨开岸上的短树林,朝那边远眺,在距村子大约有一英里元的下游河面上一只小蒸汽船顺水在漂着,宽阔的甲板上似乎挤满了人。在轮船旁边,有很多的小艇或是在划,或是顺着水流在漂。可是孩子们不能看到船上的人在做什么。 “他们”除了汤姆和哈克,还有一个孩子是谁?他为什么也要离家出走当海盗?(3分) 在岛上当海盗时,始终困扰他们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汤姆为了留住伙伴,用了哪些办法?(3分) 第二部

4、分阅读理解(35分)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完成第68题。(7分)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6小序中写到“作此篇,兼怀子由”。你认为此处的“兼”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7作者“把酒问青天”,问的是什么?(用原词中的句子回答)(2分)_ 8请写出词中蕴含哲理的句子,结合你的生活,说说对你的启示。(3分) _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91

5、2题。(11分)【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及长,爱花成癖,喜剪盆树。识张兰坡,始精剪枝养节之

6、法,继悟接花叠石之法。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兰坡临终时,赠余荷瓣素心春兰一盆,皆肩平心阔,茎细瓣净,可以入谱者,余珍如拱璧。花叶颇茂。不二年,一旦忽萎死,起根视之,皆白如玉,且兰芽勃然。初不可解,以为无福消受,浩叹而已。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滚汤灌杀也。从此誓不植兰。 (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注】:荷瓣素心春兰:一种稀罕、名贵的兰花。勃然:充满生机。滚汤:开水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徐喷以烟/ 何不试之以足 B. 又留蚊于素帐中/赠余荷瓣素心春兰一盆 C. 始精剪枝养节之法/心之所向 D. 余忆童稚时/赠余荷瓣素心

7、春兰一盆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_ _ (2)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滚汤灌杀也。_ _ 11作者幼时“时有物外之趣”是因为“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文中哪些语句直接表现了作者的“细察”?(2分) 12.从甲乙文段中,你看出沈复具有怎样的生活情趣?请结合乙文中兰花的遭遇,谈谈应怎样对待美的事物。(3分)_ _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1315题。(8分)辣椒的暧昧 辣椒为什么会长成辣的?这很特别,对它自己有好处吗?“参差百态乃幸福之本源”,罗素的这句话用来解释物种的多样性倒是很合适。动物植物不管它进化得有多离奇古怪,从内心来讲,都是

8、为了更好地生存。 有些植物自己就可以传播繁殖,或者借助风力,总之不需要动物来掺和,它们演化出种种让动物厌恶的形态:气味刺鼻,模样丑陋,多刺,甚至有毒。 有的植物就不这样想,它们希望自己的种子被食草动物“吃”掉,这样,通过动物的活动,种子就被带到四面八方,还捎带义务施肥。为了这种目的,这些植物演化出诱人的果实,可口、鲜美、颜色明亮,像是在说,请吃我吧。这是赤裸裸的色诱嘛。但是,辣椒是个奇怪的例子,在对待被吃与否的问题上,它态度暧昧,一方面,它颜色鲜艳明亮,气味爽人,活脱脱一副想被吃的模样,但另一方面,被咬开以后,它口感辛辣,像是在警告进食者对动物来说这可不是愉快的体验(辣是一种复杂的痛觉,只有人

9、才会喜欢这种感觉)。辣椒这种欲拒还迎的性格曾令生物学家颇为不解,这玩意到底打的什么算盘呢?上世纪六十年代,Dan Johnson提出一个有趣的理论,叫“定向阻止”,认为某些植物可以定向选择被某类动物吃掉,从而更精确地达到自己的目的。辣椒就是这种阴险的家伙。辣椒致辣的特性来自一种叫辣椒素的物质,当辣椒素激活了动物口腔内感受神经末梢的辣椒素受体的时候,就引起动物辣痛的感觉。有趣的是,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有辣椒素受体,而鸟类则没有。看起来,辣椒是忠贞地想讨好鸟类呢。2001年,Josh Tewksbury在自然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讲述他用来验证这个理论的实验。他用两种辣椒来喂小鼠和鸟,一种很辣,另一种则是

10、一点不辣的变异种。结果,两种动物都愉快地吃掉了后者,而对于前者,小鼠怎么也不肯吃,鸟儿却是吃得欢快。Josh进一步研究此中奥妙。他发现,鸟是直肠子,种子通过鸟的消化道,很快就被排泄出来,这样一个过程,会让种子变得更适合生长;相反,哺乳动物的咀嚼和反复消化却会令种子的繁殖力降低很多。看,辣椒是多么“奸诈”的植物。13.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分条回答:植物繁殖的方式有哪些?(2分) 14.文中说,“辣椒是个奇怪的例子,在对待被吃与否的问题上,它态度暧昧”,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谈辣椒“暧昧”的表现。(3分) 15.辣椒这种欲拒还迎的性格到底打的什么算盘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回答。(3分) 阅读甲、

11、乙两段文字,完成1618题。(9分)童 年(节选)曹文轩我最不耐烦的季节是春天。青黄不接,春日又很长,似乎漫无尽头。春天的太阳将人的汗毛孔一一烘得舒张开来,使人大量耗散着体内的热量。饥饿像鬼影跟踪着人,撵着人。我巴望太阳早点沉没,让夜的黑暗早点遮住望见世界的渴望生命的眼睛,也遮住干脆说死了饥饿的欲望。按遗传,我应是一位所谓身材伟岸的男子。然而,这一遗传基因,被营养不良几乎熄灭了。我甚至觉得我的脑子都被饿坏了。有一度时间,我竟然粘在地上不肯上长。这引起家里人的恐慌:莫是个小矮子!常常仰视,使我有一种自卑感,特别是当我走到高个孩子跟前时,莫名的压抑便袭往心头。大年三十晚上,我带着要长高的渴望,就勇

12、敢地爬门板。这是当地的一种迷信,据说这样可以长得比门板长。无论怎样努力,后来也没有长得比门板长。但基因的不屈不挠,使我忽然又拔高了一截。饥饿的经验刻骨铭心。因此,现在我对吃饭很在意,很认真,甚至很虔诚,并对不好好吃饭的人,大为不满。但,我又有着特别美好而温暖的记忆。我的童年有着特别美好而温暖的记忆。我有一位慈祥的老祖母。她有一头漂亮的银发,常拄着拐棍,倚在门口向人们极善良地微笑着。她称呼我为“大孙子”。后来我远行上大学了,她便日夜将我思念。她一辈子未走出三里方圆的地方,所以根本不知道三里外还有一个宽广无垠的大世界。她认为,这个世界除了她看见的那块地方外,大概还有一处,而凡出门的人都一律是到那一处去的。因此,她守在大路口,等待从那地方归来的人。一日,她终于等到一位军人,于是便向人家打听:“你见到我大孙子了吗?” 母亲对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