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8848113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合作学习”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出的“合作学习”,就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某些知识内容时,通过学生之间以讨论、操作等方式相互作用,从而主动地发现数学规律,掌握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模式越来越体现出其优势;成功的合作学习可以在学生中形成一种研究问题的气氛,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同时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思考问题,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并能发扬团结协作精神。要发挥“合作学习”最大的功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教

2、师“指导合作”与学生“学习合作”的关系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加强指导,寻找一切可以合作的机会,激励每个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让学生在互评、互检、互考等学习活动中合作。1、找准合作学习的切入点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要尽可能设计一些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提供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培养合作意识。在教学中,以下几种情况可作为合作学习切入点:(1)发现规律性的知识。(2)操作实验探究性问题。(3)选择策略性解法。(4)完成竞争性作业等。

3、2、讲究合作学习的方式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所限及学生之间认知水平发展的个体差异与不平衡性,教师要根据其年龄特征及课堂教学的需要逐步渗透合作学习的策略。(1)合理搭配合作小组的人数。(2)明确提出合作学习的要求。(3)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并不是要造成一种热闹的场面,而应是一种实实在在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成功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交换思考所得,拓宽思维空间,为每一名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和主动探索的机会,帮助他们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对个人而言)。二、正确处理“独立思考”与“互相交流”的关系学生们讨论、争辩、表达及倾听他人意见的机会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内容,这样就使教学活动兼具单

4、向、双向和多向交流的多重色彩,形成了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度。但我们同样也提倡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而在实际以“合作学习”形式进行的教学中,往往只强调了“交流”的过程,而忽略了“独立思考”这个环节,这样就使组内的个别同学出现了依赖思想,往往只有几个反应比较快的孩子在参与,降低了教学的实效。笔者在一些课中发现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二:(1)互相交流流于形式。学生们虽然凑在一起,但无论是操作还是讨论,都是各做各的。操作时缺乏合作性,讨论时七嘴八舌,缺乏条理性。(2)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往往有这样的情况,教师一提问题就马上组织学生讨论,由于学生缺乏独

5、立思考的时间,虽然课堂“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思维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不够,同时学生表述因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故很难达成共识。为了避免此类情况,交流讨论可请有一定组织能力、评价能力的同学担任小组长,组员依次发表意见,如遇争议,可再行讨论。如果小组讨论没有达到共识,还可组织全班交流、师生交流等。另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创造学生进行合作的客观条件,使学生产生合作的认知需要。例如:学具数量上的不够、合作场地的限制等,激起学生合作的欲望。我们赞成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应安排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再通过生生或师生的互相交流,使教学过程得到升华。例如;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以95为例让学生分步探索95的多种

6、算法,(1)学生独立计算95;(2)4人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和答案;(3)集体交流。通过这三步学生得到了如下的方法:(1)9514 (2)9514 (3)951485139514(4)9514(5)9514105114 10414让学生先独立尝试计算,这样做是充分利用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想办法解决问题,再在学生独立计算、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进行小组交流,以使不同的解法得以辨析。三、正确处理“个人责任”与“集体合作”的关系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极大部分是在一个群体中进行的,群体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小组的合作学习更是如此。在小组活动中,学生面临两种问题:他们必须解决一个数学问题,

7、而且他们可能必须经过一种群体活动才能达到这个目标。为了培养学生的义务感和责任感,我们采取对学生的评价是一个小组为整体来评价。特别是小组间完成竞争性的作业,可以在每组桌子上放上记分牌,小组人员全做对的加分,做错的减分。这样每做一次作业都涉及组的利益,就促使每个学生为了小组必须认真做题,必须为小组的成功作贡献。多进行这些方面的训练,孩子们认真听讲的程度比以往有所提高,集体荣誉感也增强了不少。同时也为了避免成绩水平不一致的小组成员袖手旁观,可以设计一些有利于分工完成、分任务综合完成的合作学习任务,促使人人动手,人人动脑,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例如,教学“乘加乘减”时,课的一开始就提出合作的操作统计玩具

8、,一人报数,一人划正,两人监督,人人有事做,既分工又合作,在分工合作中使每个学生感觉到自身在完成这一活动中的重要性和成功感,同时也让他们感觉到只有通过小组成员的齐心协力才能完成这一任务。又如,在课堂上我们还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做课中练习时常会听到教师这样喊:“做完的同学请坐端正。”我想与其让动作快的学生做完了作业,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等待其他同学,不如先表扬他动作快,让其具有一种成功感,然后提让醒他,能不能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做对了,检查好了,再看看旁边同学有没有遇到困难,能不能帮帮他。这样学生既形成对自己所作作业的责任心,又加强了与集体的合作。四、正确处理“自由开放”与“规范要求”的关

9、系合作学习中,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建立起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自由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民主、进取、开放的氛围中,学生就会产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积极地开动脑筋,千方百计地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从而养成对问题积极探讨、质疑和敢于批判的良好习惯,进而学会学习、勇于创新。但这并不意味着无目的、无制度的放,还要与一定的规范要求相结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时候,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讨论时,教师总鼓励学生大声讨论,尤其是公开课更是如此。是不是声音越大越好呢?我想作为一个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课堂上

10、的讨论应以小组里的人听见为准,不宜大声喧哗,更不能影响其他组。因此在合作学习时有必要制定一系列规范要求:(1)倾听要求 组建的4人小组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在讨论发言中,要求小组里4个人中1个人说,其他3个人必须认真听,不能打断发言,这是对他人起码的尊重。当一个人发言结束后,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补充或修正。(2)发言要求 以往对学生的小组讨论,我们追求的是声音响亮,似乎气氛很热烈,可实际小组间的影响很大,因此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为他们创设了这样的讨论环境:“讨论出的结果可是你们组的秘密,千万别让其他人听见了!”这样4个人在讨论时,都把头揍在一起,声音放轻,生怕自己的小秘密被别的小组听见了,从

11、而减少了讨论时小组之间的互相影响,也确保了热烈有序的良好课堂气氛。我们讲究课堂教学的自由开放,但更应让学生明白合作学习时的规范与要求,必须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五、正确处理“基本要求”与“差异发展”的关系学生之间永远存在着差异。承认学生的差异性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如何在教学中正确对待基本要求与差异发展的关系,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组应有一个负责组织与调节探究过程的小组长,对于组内同学的发言予以安排,并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鼓励成绩中下的学生大胆发言,利用他们知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逐渐展开;一般性的问题留给中等生和学困生,而在学习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连接点、突破难点和概括新知时,要尽量发挥优生的作用,启发组内同学的思维。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和空间,不但能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使他们提出不同的观点,从不同角度展开讨论,从而开拓学生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上所述,合作是未来社会的需要,也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主题。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与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会与他人共处,也学会与其他小组竞争,使之具有未来社会现代人所需要的个性品质。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领域有所收获,这也是我们教学的根本。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