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僵尸企业调研报告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8847003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僵尸企业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年僵尸企业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年僵尸企业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年僵尸企业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年僵尸企业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僵尸企业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僵尸企业调研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 年僵尸企业调研报告据了解当前钢铁、煤炭、有色等行业产能过剩矛盾进一步加 剧一些企业完全沦为靠借债维持生存的僵尸企业而部分困难企业 犹抱琵琶半遮面不愿上报真实情况甚至刻意隐瞒财务状况背后隐 藏的风险不容忽视。僵尸企业 是中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心头之 患 。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表示僵尸企业对于中央企业的可持续发 展、提质增效是一个比较大的障碍也是企业减利的最大出血点处 理僵尸企业已经提到议事日程。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绛表示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曾提出要落实财税支持、不良资产处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 保障以及专项奖补等政策。这些相关配套政策也有利于清退僵尸 企业为僵尸企业提供善后之路。

2、业内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务之急是化解一些行业严重的过剩产能以托底+改革有效释放风 险通过断臂求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何为僵尸企业其缘何而成?所谓僵尸企业是指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主 要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经营的企业工信部副部长冯飞说。 (新华社)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研究员冯立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 访时表示僵尸企业形成的原因既有体制性因素也有行业周期轮回 的影响。其中行业周期成因主要是因为随着国内外经济放缓使得第 1 页 共 10 页市场需求逐步减弱进而加剧了行业内的产能过剩。但是由于银行 贷款、地方政府扶持以及考虑职工再就业等问题使得这类企业很 难从市场中真正退出来长此以往

3、僵尸企业数量就越来越多。原攀钢集团董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周家琮把僵尸企业的来 源分为四类:历史类即计划经济和战备经济的遗产也是今日中国经济的历史路径 依赖。在计划经济、战备经济时期兴建的许多企业并非按市场经济 要求配置资源潜藏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沦为僵尸的基因。正如吴 敬琏先生所曾指出许多企业从投产之日起就不具备市场经济下的 竞争能力。企业布局备战优先靠山分散、远离市场交通不便资源 配置不计成本、自办社会一应俱全。有些企业是领导人或计划部 门拍脑袋或算政治账的产物并无经济性可言。计划经济时代都吃 大锅饭无忧破产、更不会出现僵尸企业。然而在后来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这些企业除少数成功转型或 搬迁外大部

4、分先天不足被市场淘汰这也是上世纪末国企大量关闭 的原因之一。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或因尚未完全摆脱短缺经济的卖方市 场;或因经济过热需求旺盛、竞争力不行的企业也有生存空间;或 因政府优惠和救助;或因市场经济初期容易寻租野蛮生长;各种环 境条件的的掩护使部分上述企业得以幸存。不过一旦经济下行、第 2 页 共 10 页环境变化这些企业内部非市场的劣势基因顿成显性、各种问题陆 续暴露最后终于陷入困境。跃进类即经济过热催生产能过剩的恶果也是今日僵尸企业最主要的 成因。目前僵尸企业多属产能过剩行业而产能过剩的原因一是片面 追求高速增长、过度依赖投资的发展模式。高投资形成对钢铁、 水泥等投资品的旺盛需求刺激

5、这些产业的盲目扩张在高投资终于 难以为继时必然出现严重产能过剩。二是在 GDP 至上和土地财政推动下房地产业的畸形增长拉动 了相关产业的产能扩张。三是国有企业改革滞后、不是以效益而是以规模作为发展目 标在做大的冲动下盲目扩张。四是各级政府以政治压力、行政指令和政策鼓励推动治下的 企业投资建厂、大干快上。加上狂热的招商引资不但导致传统行 业产能过剩一些所谓新兴产业产能也恶性膨胀。高增长制造了各 种能把猪吹上天的风口企业不论良莠皆风光一时产业转型升级、 管理和技术创新多沦为口号、乏人问津。然飘风不终朝一旦狂风 不再劣质企业顿时现出原形。外因类即经营环境的剧烈变化使企业难以招架。第 3 页 共 10

6、 页近年中国企业饱受经营环境大起大落的冲击;金融危机后世界 经济复苏乏力出口需求难有起色;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对国内相 关产业竞争力冲击尤甚;劳动力、土地、环保、汇率、物流等各种 要素成本显著上升或由过去的被人为压低逐步市场化以上外部条 件变化多方位推高了企业成本;许多企业本来成长过快、虚胖的身 体并不健康寒冬来临越冬困难不免被冻僵。泡沫类尤其是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也是一批企业沦为僵尸 的根源。毋庸讳言中国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曾经热衷投机炒作、泡 沫相当严重一些企业禁不住其巧取豪夺、一夜暴富的示范和诱惑 盲目跟风希图牟取暴利。一旦投机失败或泡沫破裂就可能把企业 拖入深渊。另一方面泡沫行业

7、汲取了大量经济资源其对制造业的 挤压和冲击虽貌似无形、却十分深刻和长远也是制造业普遍艰难 的深层次原因。僵尸企业:防银行断贷财务造假记者调研发现去年以来我国煤炭、钢铁等行业产能过剩矛盾 进一步加剧一些企业完全沦为靠借债维持生存的僵尸企业。产能严重过剩的煤炭行业遭遇断崖式的价格下跌后出现了全 行业亏损。记者在煤炭大省山西调研了解到从 2021 年 7 月起山西 煤炭行业出现连续亏损。根据有关统计去年前三季度山西煤炭企 业亏损 70 多亿元。第 4 页 共 10 页山西省钢铁行业协会提供的信息显示当前山西绝大多数钢铁 企业处于亏损和严重亏损状态 20 多家重点企业已有 7 家全面停产 其余企业大多

8、处于限产运行的失血性生产之中部分企业负债率过 高连续多年亏损。除煤炭、钢铁、有色等重化工行业外造船等领域的产能过剩 也还没有完全消化。2021 年以来我国已有多家造船企业破产。南 通中远船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庄建军对记者表示现在船企倒闭得 很多尤其是民营船厂造船能力过剩的问题十分突出预计将有约 40% 的船企会被淘汰。分析人士表示僵尸企业不仅经济效益较差且占用大量的土 地、资本、能源、劳动力等优质资源资源配置效率很低进而造成 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从另一角度来说由于僵尸企业往往背负大量 负债有时还会涉及到民间借贷关系到当地众多企业的资金链安 全。而且一些银行为了避免企业破产、呆账变坏账不得不续贷。

9、如果处置不及时还将导致银行不良资产的持续增加。越是产能过剩的困难行业资金越成为稀缺资源。记者调研发 现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受资金链紧张影响财务成本大幅上升由于担 心银行断贷、抽贷不少经营困难企业犹抱琵琶半遮面不愿上报真 实情况甚至刻意隐瞒财务状况形成不确定性风险。为了防止银行断贷造成资金链断裂在煤炭、钢铁等行业财务 作假的现象普遍存在。全国工商联冶金企业商会原名誉会长赵喜 子说 70 家国有钢铁企业中仅有 10 家左右是略有盈利其余全部是第 5 页 共 10 页亏损可不少钢铁企业的财务报表显示的却是盈利。比如一家钢铁 企业报表显示盈利 20 亿元结果我们调查发现这些钱是通过卖资产 得来的企业把这笔

10、收入做成了盈利。煤炭企业还有三五年的困难日子很多企业可能挺不过今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型煤炭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去年报表 上显示盈利 5000 万元其实是做的假账实际上亏损 10 亿元以上为 了防止银行抽贷把以前节余的资金做到账里去了。中部某省一家大型钢铁企业负责人说以前企业一年期以上贷 款占 60%现在只占 5%至 6%而且利率还上浮了 20%至 30%。现在企业 资产负债率超过 80%主要靠银行贷款维持运转如果有一笔银行贷款 发不下来公司就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很多企业不愿意被上报估计僵尸企业的实际数量可能数倍于 上报的数量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煤炭、有色等行业。某地级市经 信委行业管理科

11、负责人介绍称。据赵喜子介绍当前我国钢铁行业银行负债 1.3 万亿元还有 2 万亿元非银行负债在钢铁行业去产能过程中这些负债极易形成债 务风险。尤其是民间借贷债务信息不明三角债、多角债充斥其中 对于这类不确定的风险需引起高度关注。僵而不退原因多面记者调研发现在煤炭、钢铁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存在大量亏 损企业、僵尸企业这些企业为了生存不惜恶性竞争降价销售陷入 生产越多、亏损越多的恶性循环。第 6 页 共 10 页钢材只要生产出来还是能卖得出去只是价格太低亏本赚吆 喝。一大型钢铁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2021 年我国钢材出口达 到 1.1 亿吨以上同比增长 20%以上这说明钢材的市场需求依然很 大。

12、一些煤炭大省甚至存在越亏损越超采的怪现象一些企业负责 人反映不论开采与否矿井的维护成本都是刚性的为了摊薄这些成 本维持现金流一些企业就尽可能多开采。越是大企业、现代化水 平高的企业超采情况越严重有的煤矿实际产能比设计产能多出好 几倍。这种反常超采不仅进一步加剧了煤炭市场下行压力还导致资 源浪费。从记者调研了解到的情况看僵尸企业之所以不愿退出主要是 还没被逼到绝境产品还有一定市场空间资金链还没有断裂有的国 有企业甚至还能从银行获得贷款有的企业欠薪欠税欠材料费僵而 不死。此外银行债务风险、就业压力、财政税收等因素都制约着 僵尸企业的退出无论是企业本身还是地方政府、银行都想再扛一 段时间不愿意自己先

13、死。受访人士普遍认为只有果断处置僵尸企业才能让产能过剩行 业正常发展但在处置僵尸企业过程中必须厘清政府与市场的界 限。政府应着力化解市场失灵类过剩矛盾把握好时机节点避免行 政过度干预、出力不讨好。第 7 页 共 10 页工信部产业政策司相关负责人认为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 态但当前我国一些行业出现的严重产能过剩单靠市场已经无力化 解因此要分析哪些行业过剩是市场形成的哪些行业的产能过剩是 非市场因素形成的对市场失灵类过剩政府要出台措施着力化解。清退僵尸企业 刻不容缓僵尸企业占用宝贵的实物资源、信贷资源侵蚀有限的市场空 间是阻碍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病毒。中央高度重视僵尸企业处 置问题提出资产重组、

14、产权转让、关闭破产是清理处置僵尸企业 的主要路径;重组救活为主、破产退出为辅是处置僵尸企业的基本 方针。然而虽然近来清理僵尸企业的鼓声如雷鸣般轰响但有些地方 却很冷静仍是按兵不动。有的说事情太复杂先看看等一等别给自己惹麻烦有的说不是 不想清理僵尸企业而是拿不准怕被指责国资流失也有的怕得罪人 落个败家子的坏名声特别企业负责人中相当一批临近退休的有硬 拖到底的想法把清理僵尸企业的难题留给下一届。这些问题可能既有自下而上自发性和自上而下主动性不足的 主观层面的问题也有为上者敦促相关部门推进改革的手段匮乏和 为下者利用群众热情借势推进改革的能力不足的客观层面的问题 还有操作上困难的问题。接下来要着力解

15、决的是如何让顶层设计与企业自发形成合力 这既需要给地方政府和社会的首创性留出足够的空间和弹性更需第 8 页 共 10 页要一俟时机成熟顶层应有排除阻力、锐意革新的决心和能力有化 阻力为动力的神奇力量。完善政策去产能 以托底+改革有效释放风险专家认为产能过剩问题在发达国家已有处置先例我国需结合 自身实际探索中国特色的去产能路径妥善化解产能过剩矛盾。首先完善托底政策引导僵尸企业有效退出。记者调研发现不 同类型僵尸企业退出时的风险点各有不同国有企业集中在职工下 岗失业带来的社会风险而民营企业更多是资金链断裂带来的金融 风险。针对这些风险特点各级政府需提前制定好托底预案。比如 在债务清算方面政府要通过法律程序优先确保 30 万元以下的债权 人利益将企业退出带来的社会风险要尽量降低。河北省冶金行业 协会副会长宋继军说。其次健全配套政策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基层干部反 映一些化解产能过剩的文件由于缺乏操作细则在地方落实效果欠 佳。例如国家虽然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但在审批、税收、土地转让 等方面都缺乏明确政策给基层操作带来很大困难。兼并重组是化 解产能过剩的重要途径可审批时间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