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一节课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884545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上好一节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怎样上好一节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怎样上好一节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怎样上好一节课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怎样上好一节课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怎样上好一节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上好一节课(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上好一节课?其实,这里包含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怎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二是怎么样教才算上好了一节课。怎样的课才能算一堂好课呢?实际上,这是教学评价的问题。我认为,作为一堂好课,必须是:1 完成了教学任务。我们上课,每一节课肯定都有应完成的内容、任务。那么,我们在上课的时侯,就必须做到。否则,就不能算是好课当然,有时,因某种情况,在上课时,会对某节课的教学任务稍加调整或增减,这也是可以的、允许的。但我们认为,这种情况,不宜过多。如过多,那说明老师对每节课应完成的教学内容、任务的分配、计划欠妥,不够贴切。2 学生掌握了老师当节课授课的内容。老师教了,学生是否掌握了呢?学生掌握了,那形容老师上

2、好了,落实了。如果老师上课后,大多数学生仍昏昏然,弄不懂,那形容我们的目的没有达到。没有达到目的的教学,就不能算是好的教学。正因为这,我们老师应想方设法让95%以上乃至100%的学生掌握、落实当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3 双边活动较好,课堂气氛活跃。教学工作,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作为一节好课,是必须要老师、学生双边都动起来的。只一味的教师的教或一味的学生的学,那都是欠妥的。那样的教学,不仅会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更重要的是,会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因此,要上好一节课,必须教师、学生双方都积极配合,产生良好的互动,这样,才对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有所帮助。4 条理清晰。我们每上一节课,肯定

3、要讲授一定的内容。那么,我们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必须一环紧扣一环,并且,过渡自然。这样,学生及听课的老师听起来,才不至于感到突兀或不连贯。如讲授的内容自然连贯,条理清晰,学生学起来、接受起来就容易些。5 重点突出。一节课,仅仅是那么几十分钟,我们应怎样充分利用好这几十分钟来完成教学任务呢?我们认为,一节课,重点能解决,或者说能让学生把握一两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就可以了,重点讲授的内容,我们老师应多讲,详讲,有的也可以适当的反复讲一两次,从不同角度讲解以及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其它的地方,我们则稍作引导、提示就可以了。第二个方面,我们老师怎样上课,才算是上好了一节课呢?这其实也是一个较大的话题。

4、我们认为,真正要上好一节课,我们应从课前、课时、课后等几个时段说起,或者说,必须这样做。一 课前。首先,我们老师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你是学什么专业的,就着重掌握那一专业的知识。如,是语文、数学、外语或政治、历史等什么的,你就着重要学习和掌握你所任教那一科的专业知识。2 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如,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教育学生的目的、方法,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怎样理解和应用启发式原则,人的心理有什么特点,什么叫记忆,记忆有那些种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受那些因素的制约等,我们必须了解和理解。3 掌握一定的教学教法知识。如,一般的教学原则,基本的教学方法,怎样开展课外活动,怎样

5、考查和考试,怎样编写教案等。掌握这些知识,也是我们教师应该会的。当然,以上3点的知识,我们的老师多在大学里就已经学过了。不过,我这里再一提的是,时代在发展,知识在进步,所以,作为一个老师,尤其的年轻老师,是必须要继续不懈的再努力学习和增补以上知识的,不要以为自己已经学过了,过了套了,就以为万事大吉了,可以不闻不问了。4 努力研究教材。教材,是老师新接触的东西,是老师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载体。老师应根据大纲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研究教材的内容,那些该重点讲,那些该怎么讲等,并作出具体的安排,也即备好课等。5 努力研究学生。哪些学生的基础怎么样,性格怎样,怎样诱发学生学习、思考,什么样的问题适合于问哪个学

6、生,什么样的问题适合于群答等。这些,老师备课时要研究、确定好。这样,我们上课才能有的放矢,才会更卓有成效。6 老师上课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楚,要用普通话。老师上课的声音要尽可能的大些只要自己能喊得出,如喊不出,就可以降低一点老师上课声音大,就底气足,学生才听得到,尤其是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要吐字清楚,不能含糊不清。声带有问题的老师,要先治好再上课,否则,最好请求转岗。再就是老师一定要用普通话上课。普通话要尽可能准确。不会讲普通话的,就要学要练;讲不标准的,也要学要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普通话上课你用方言上课,如老师不是本地人,有的学生自然就听不懂;再说,用普通话上课,这也是上级对我们教师从事

7、教学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7 备课,最好备详案。写详案,最好应包含如下一些方面: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应有巩固复习、讲授新课、课堂小结、练习课堂练习及课后练习等); 所用教具; 板书设计。当然,以上几个方面最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也就是说“教学过程”更要写详细一些。7 熟记教学过程及本节课教案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当然,如做到这一点,这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的。但话又说回来,如果我们真正用心钻研了教材,用心备课了;如果我们钻研教材、备课时养成了边钻边想边记的习惯,我们想,要把教学过程或一节课的部分或全部备课内容记下来,也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也许我们做学生时,我们

8、都有这样一种体验,即老师上课手拿教材或教案与老师上课不拿教材或教案,学生听课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老师不拿教材或教案上课的效果肯定要好些。正因此这,现在,我们自己当老师了,我想,我们就应该养成尽量少看或者不看教材或教案能把课讲下去、讲好的习惯当然,这样的教学,在第一轮教学时,我们老师肯定花时间和精力多些。但到了第二轮、第三轮教学,我们想,不管是备课还是上课,我们老师就会舒服多了。二 课时。具体上课时,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认为:1 要有良好的心态。或者说,要有把课上得最好的信心,即使上课期间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小插曲,也不能动摇,也一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心态决定效果。所以,我们每上一节课,必须要使自己

9、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能把课上好的信心。2 按教案上备的内容上课。教案是先计划好了的,如果不按教案所备内容上课的话,就难免出差错当然,在执行教案时, 也可以有那么一点点灵活处理教案内容的地方,但我们认为,这灵活的一点点不能过多。否则,就会出现其他的,如无法紧接原备课内容,或课时不够等等情况。3 加强双边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其实就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在执行教学任务时,只有教师的教或只有学生的学,那是不够的,不行的。只有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双方都动起来,教学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正因为这,所以,我们在上课时,老师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的教与学

10、生的学都达到最饱和、最佳的状态。这才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的最正确的方法。4 板书美观、精要。板书,其实有两种情况;一是重要内容的板书。这种板书,一般要保存一节课,也就是说,一节课上完后,这里的板书,要能让人看起来赏心悦目,又能使学生更好的加强记忆,也即是一节课的最重要的内容。如能这样,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个板书的设计就可以算很美观、精要了。反之,则不行。还有一种板书,即是临时性的板书。如,对某个字的拼音或写法,某个公式、定理、单位等,学生弄不懂或一下子记不起来,老师就可以写在黑板的某一处,给学生看一下后,老师即可擦掉,以免影响整节课的板书,这即是临时性的板书。5 多媒体运用正确,熟练。

11、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老师上课的工具也日益发展、先进起来。作为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我们应紧随时代的步伐,掌握好现代教育教学的新工具。如,幻灯片、投影仪、收录机、电脑等的操作和应用,首先要做到会操作,也即操作正确,然后,在操作正确的基础上,日臻熟练。6 知道并会应运几种特殊情况下的灵活处理。 有时上课讲错了或者讲不下去时怎么办?老师不是万能的。老师上课也不是总不出差错。当我们老师讲课有时突然讲错了或者讲不下去时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可以这样处理。一旦出现讲错了时,老师就可以说:“我是有意考考你们的。”或者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鼓励。而如果讲着讲着,老师偶然间解决不了,即讲不下去时,我们又怎么办?那

12、我们就可以留给学生做“课外作业”等老师自己课后再研究。如果这样处理,我们老师就不会出现尴尬、下不了台等情况。 授课时间突然不够怎么办?有时,按教案的计划,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会有造成教学时间不够的情况。这时,我们应该怎么样处理?正确的作法是:砍掉部分教学过程或内容。如,本来一节课结束后应当作课堂小结的,但如果时间不够的话,那么,课堂小结则可省掉。又如,本来你计划既做课堂练习,又做课后练习的,但由于时间不够,那课堂练习就可以省掉了,甚至课后练习,也可以只布置其中的一部分。 上课时,有时课时有剩怎么办?这个问题是很简单的,方法有三:一是可以再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再做强调;二是可以对当节课的内容做

13、多种形式的课堂或课后练习,尤其是对重难点内容作练习;三是可以布置预习下一课的内容我们教师备课应超前备课,不能上一节课备一节课。我们备课至少要超前一节或两节课。三 课后。老师上完课后,是否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就万事大吉了呢?我们的回答的否定的。上完课后,老师还应对当节课的教案内容、上课时的情况等作积极的反思。如,本节课有那些优点,还存在那些不足,那些地方还应改进,怎么改进等等。同时,我们还应将这些内容摘要的记下来,这就成了“课后记”。有了“课后记”,当我们下一轮再备课时,我们就可以再考虑这一些问题。这样做,我想,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是很有利、极有作用的。我们认为,只有我们将“课后记”记下来了,我们的一节课,才能算大功告成,才能算真正的完成了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才算上好了一节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