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的困惑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884185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研修的困惑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校本研修的困惑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校本研修的困惑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校本研修的困惑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校本研修的困惑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本研修的困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研修的困惑(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从校本教研的困惑谈教研组建设 早在上世纪 90年代中期,学者王邦佐在中学优秀教师的成长与高师教改之摸索中,给出了“中学教师多种能力形成时间的分布表”,其纵向分“解决教学内容能力”“运用教学措施与手段的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语言体现能力”“教学科研能力”“教学机智”“与学生交往的能力”七项;横向分“大学前”“大学期间”“职后”三个阶段。根据调查懂得,多种能力的形成期重要都在职后(平均状况:大学前约为2%,大学期间约为1%,职后约为5%)。这个结识对我们注重教师在岗后来的专业能力提高是有力的理论支持。但是,如何提高这些能力?的确是一种十分有现实意义,同步尚有待研究的课题。人们都觉得教师专业

2、发展需要“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这也的确是“校本教研”的抓手,而校本教研最基本的组织单元,就是教研组。因此,我们似乎在兜了一种圈子后,重新又回到了学校教研组建设这个老话题上。在国内中小学的管理体制改革中,有相称一段时间在加强年级组的同步,曾削弱了教研组。课程改革以来,根据实际需要,教研组建设的问题目前又得到了比较普遍的注重。笔者近来通过 Google网搜索,成果发现波及到“学校教研组建设”的文章资料大概有26万项,涉及困难分析与实践经验等,可见这个问题在目前的确已经引起教学研究领域的充足注重。一、教研组建设的困惑与问题 在我们的常规性调研中,学校较多反映的是新课程实行中对 “校

3、本教研”,以及教研组建设新方向的困惑。归纳起来,这种困惑重要来自两个方面:课程改革的规定,以及教师队伍的更新。1.课程改革新规定带来的困惑 对于课程改革新规定带来的困惑,大体说来,是和课程各要素的发展规定有关联的。例如,课程管理提出要实行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课程构造中有不少跨学科的拓展型、综合型课程,要贯彻好这些新规定,学校如何在校本的层面上组织教研工作?课程目的要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其中的难点最重要是对“过程”“情感”的科学表述,在教研中感到无所适从。课程内容的解决与充实要体现接近学生生活实现重组,而对现今的中小学生所爱慕的生活,诸多

4、方面教师并不熟悉甚至不懂得,或者是不赞同的,这又如何贯彻?提出课程要与信息技术相整合,涉及教学设计中引入不同类型的教学课件,还要体现“互动”性,有些实验项目多与信息技术相联系而进行,老式的专业素养遭遇革命性的挑战,教研活动能否解决这些问题?尚有的提出“探究”“合伙”等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的改革规定、课程评价要注重过程与差别等。总之一句话,有了新理念,对于如何贯彻在教学与教研中,学校感到了一系列的困惑。2.教师队伍更新带来的困惑 对于教师队伍更新带来的困惑,重要是一批“70后”“0后”的年轻教师走上课堂教学岗位,走上教研组长的岗位,这些青年教师在进入教研群体中时,对群体中的行为与个体行为的差别不甚

5、理解,对一种一般教师和作为组长的职责区别,也不甚理解,更缺少体验。实现角色的转换,尚有待时日。3.由于困惑而产生的问题 于是,校本教研和学校教研组浮现了某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对 “校本教研”,按我们的一般理解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新课程实行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多种教学具体问题为对象,关注学生学习生活,挖掘科研潜能,从而增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研制度。关注校本教研,可以分理论、技术与实践三个不同层面的研究摸索,分别有不同的侧重点。而在实践层面,教研组是校本教研最重要的机体。不谈教研组,也就没有了实际意义上的校本教研。 目前人们有某些共识,感到目前的教研组建设存在某些 “虚化”现象。浮现了

6、“教研组织行政化、教研功能单一化、教研活动形式化、教研成果功利化”的问题;教研组的职责只是体现为教学管理和上情下达,教研组建设只是听取行政指令,随波逐流。如:教研的主题没有贯彻“源于实际需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教师对教研活动的感觉反而是承当,收效不大,因此热情不高,疲于应付;也有不少教师还是只注重完毕备、教、辅、改、考等教学环节,因此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一本习题集就是教学的所有资源,觉得投入教学研究是事倍功半的事,缺少研究的内在动力。同步,不少学校缺少教学研究的氛围,只按照“考什么、教什么”的思路,很少故意识地去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与行为,不开展学科整体的发展研究,没有把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起

7、来,积极实行好新课程。二、有关教研组建设的思考 可见,今天我们谈教研组建设问题,必须要看到这些现象及其背后的因素,使我们的工作重点与努力方向符合实际而具有针对性。按照实际状况,目前学校教研组建设必须针对不同的基本,在不同的层面上提出不同的思路与规定,才干比较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我们觉得目前至少有三个层次的基本,因此要相应地搭建三个平台原则来引导学校教研组的建设工作。这就是“常规性建设层面”“发展性建设层面”和“示范性建设层面”。其基本规定可分别有如下考虑:1.有关教研组的常规性建设 教研组建设的常规性层面的实质重要是把教师的个体行为聚合为群体行为,对新课程有较规范的执行力,务本求实地使教研组

8、站在一种制度化的平台上运作。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曾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制定、修改正“学校教研组和组长职责”的文献,着眼的就是常规建设。具体内容与规定大体有三个方面:一是实现学科教研活动的制度化。为此,必须注意增强教研活动的目的性、针对性、筹划性和有效性。一种成型的教研组,要在组长的引领下,规划好每一学期的教研活动。其中一方面是制定本学期的教研筹划,要从学科的特点出发,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着眼点,以活动项目为载体,以合伙互动为抓手,分阶段设计好一系列可操作的活动内容。另一方面是做好每一次活动项目的执行方案和贯彻措施,做好有关的活动记录,使活动的过程与经

9、验可以留下某些细节,作为教研组的业务档案,为教研组积累教研资源。其三是做好学期的工作总结,对照工作筹划与目的,对所经历的活动、获得的成果、总结的经验、存在的局限性等都作系统回忆,为后一种学期的工作筹划奠定基本。这些都需要用制度规范起来,并切实维护好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一种教研组就基本成型了。 二是保障学科课堂教学的规范化。这里重要是指教学常规的规定,必须体目前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曾经提出过改善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同步建议作为学校教研组对教学设计研究的基本参照。这个意见是从新课程实行的角度,就教学目的制定、教学内容解决、教学过程中教学措施和学习训练、教学评价等几种方面所厘定的规范规定,但需要

10、结合不同窗校的实际,进行具体的操作性细化研究,值得列在教研组的研究工作内。同步,从教学常规的角度看,要针对这一总的规定,贯彻到 “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小结反思”中,在这些课堂教学的常规环节中贯彻好新课程的规定,使学科教学能按照新课程的理念规范起来。 三是形成学科教师团队的整体化。教研组是一种教师的团队,团队在构造上的特点往往不一致,但基本上均有着年龄、职称、能力等方面的差别,这种差别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是作为一种教研组群体,怎么看待和用好这种差别,使之成为一种集体的资源,涉及在精神上、性格上、爱好上、特长上等,倡导互相尊重与学习,实现群体整合和互补,但这需要有一定的措施。例如:构成

11、“备课组”时,可以考虑新、老组合;为青年教师配备带教的骨干教师,构成“师徒关系”;在老教师的指引下,让新到岗的教师在前5年中,达到“几种一”的规定,如上一堂公开课,完毕一种课题,设计一份完整的试卷总之,要着眼于全组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通过多种措施的推出和贯彻,把教研组建设成为开展多种教研活动的舞台,同步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2.有关教研组的发展性建设 发展性建设是指在常规建设的基本上,构建一定的与时俱进的动态发展机制,着力建设一种体现学习型、研究型、紧跟教育发展步伐的教研组,名副其实地成为具有新时代、现代化特性的教师团队。布满气愤的学习行为和不断积累的教研资源是一种教研组发展性建设的重要方

12、面。 面对新课程实行带来的种种困惑,教研组一方面需要的是勇气和智慧,而勇气和智慧需要借助学习。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强化学习制度,规范和贯彻学习筹划,丰富学习内容,注重讲究学习方式、拓宽学习领域和提高学习质量与效果,切实保证教研组学习的制度化、全员化和终身化。目前需要学习的有关理论领域比之以往要广阔得多。如:教育哲学中的 “教育目的论”“教育价值论”“教育措施论”和“结识论”“教育美学”等。学科教育学,即“以学校的学科教学实践为中心,专门研究与之有关的教育现象的一门科学”,或曰“研究学校各门学科的本质、目的、内容、措施的一门科学”。课程论和教学论是教研工作的上位理论,它们的发展对教研工作水平的提高有

13、比较直接的关系。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技术论的理论是对教研工作的方略指引。而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是在更宏观的理论层面上影响教育教学以及教研工作。固然,最直接的学习,重要还要环绕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原则政策文本,从育人功能的高度使全组教师理解学科,驾御本学科的教学与教研工作,达到能“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境界。 一种处在发展性建设层面的教研组,必须适应新课程实行规定,适应教研与培训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注重多种教研资源的积累,注重对教学与教研的反思,努力营造有校本特色的教研文化,使学校教学具有长效发展的机制。 我们曾经在郊区进行新课程实行状况调研时发现,金山区有一所乡镇初中的数学组,长期以来教学质量在全

14、区前列,尽管由于种种因素,几乎每年有骨干教师流出,但其教学质量在全区的位置照样没有受影响。我们后来理解到她们的教研组有个制度:每个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的教学经验必须以 “资源”的形式留下共享。笔者曾经工作过的一所学校语文教研组,有过“滚雪球”的教研方式,是指每位教师都分别有筹划地承当不同单元的教案设计任务,在全组进行简介,人们讨论批评修改,再由教师上课,课后进行教研组集体反思讨论,完善教案,作为教研组的全组资源。然后分学期执行,由若干单元先完毕,逐渐扩大到所有教材的内容,使“雪球”日益滚大,成为全组可共享资源,供每位教师教学时参照,使教学的总体质量得到保障。 学科教研资源建设是教研组的基本建设之

15、一。一般人觉得,教研资源涉及:课上、课后、考试使用的题库,经筛选的教学参照资料(含光盘),典型的案例分析,成功的精品课,公开课的实行方案,本组教师所总结的教学经验、撰写的有价值的论文,校外有参照价值的教学案例、教学经验,在教研活动过程中积累的多种原始资料等。教研组的发展性建设,不能两手空空地去进行,要有自己的资源积累与储藏。 教学反思是教研活动中很重要的内容,一种有生命的教研组必须在教学反思环节有制度的保障与文化的指引。对教研活动的教学反思,我们批准这样的结识:( )教师对教学过程应当借教研进行反思,反思应以教学活动中带普遍性的、易引起争议的问题为主。(2)教师结成“学习共同体”,并通过教研组

16、群体的合伙、交流、对话和共同反思才干更有效地解决问题。(3)教师个体所拥有的教学理念、个性特点以及能力水平等方面存在客观的差别,反思、对话与交流应坚持持续的、逐渐融合的过程方式。 通过反思活动,来增强教研组发展性建设,在基层学校中不乏成功的案例。如一所我市海岛农村学校,要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自觉进行如下方面反思:( 1)换作学生的角色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2)与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作比较,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听学生评价后的自我反思。()听同行、专家研究评价后的自我反思。(5)在理论学习时结合自己教学行为的自我反思。(6)在听家长对学生的发展意见时反思自己的教学。 总之,学习 -积累-反思,这也许是一种发展性教研组建设的基本规定和基本特性。3.有关教研组的示范性建设 在教研组建设达到示范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