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8835324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增长理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非均衡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正迎来一个新时期。如何借鉴西方主流区域经济理论为我所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区域经济的增长理论和增长模式,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简要评论。遵循发展规律,中国区域经济的路径选择是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一、 新古典主义区域均衡发展理论新古典主义区域均衡发展理论源于发展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其代表人物有纳克斯、罗森斯坦一罗丹、鲍茨和斯坦等。(一)罗森斯坦 一罗丹大推进理论著名发展经济学家保罗罗森斯坦一罗丹(PNPosenstein-Rodan,1943)是该理论的倡导者和集大成者。该理论主张发展中国家在投资上以一定的速度和规模持续作用于众多产业

2、,从而突破其发展瓶颈,推进经济全面高速增长。大推进理论的论据和理论基础建立在生产函数、 需求、储蓄供给的三个 不可分性”上面。(二)诺斯出口基地理论封闭经济模型主要缺陷是没有看到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潜在作用,出口基地模型弥补了这一弱点。出口基地理论(export base theory )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诺思( North,1955 )提出,后 经蒂博特(Tiebout )、罗曼斯(Roma ns)以及博尔顿(Bolton )等人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其 理论基础是静态比较分析中的外贸乘数概念;其基本思想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取决于其输出产生的增长,区域外生需求的扩大是内生增长的主要原动力。根据这个

3、理论,如果每个地区都集中力量发挥自己的优势,自由贸易会逐步平衡地区间的要素(资本和劳动力)、价格(利润和工资),从而导致地区差距不断缩小。(三)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该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 R纳克斯(R.Nurkse,1953)提出的,纳克斯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宏观 经济中存在着供给和需求两个恶性循环。从供给方面看,低收入意味着低储蓄能力,低储蓄能力引起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使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又造成低收入,这样周而复始完成一个循环。从需求方面看,低收入意味着低购买力,低购买力引起投资引诱不足, 投资引诱不足使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又造成低收入,这样周而复始又完成一个循环。两个循环互

4、相影响,使经济状况无法好转,经济增长难以实现。(四)新古典主义区域均衡发展理论简要述评新古典主义区域均衡发展理论提出以后,在一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开发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对工业化过程中片面强调工业化,忽视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均衡协调发展的倾向有所影响;强调均衡的、大规模投资和有效配置稀缺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市场机制的局 限性,实行宏观经济计划的必要性,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和区域开发提供了一种理论模式,产生了一些积极的作用。该理论构建了一个庞大而严格的逻辑体系结构,认为经济发展动力来源于报酬递减”、比较优势”等,然而该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与现实相去甚远的假设条件之上的。不但把技术进 步

5、视作外生因素,没有纳入其分析框架之中,而且丢掉了区域(空间)的一个重要特征,即 克服空间距离会发生运输费用。所有这一切,都与新古典主义所讲的前提条件相抵触。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 二元结构主义理论针对罗森斯坦一罗丹、纳克斯等人提出的部门、区域的均衡增长理论,另一些经济学家则从相反方向提出了 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艾伯特 赫希(AlbertO.Hirschman )、 沃尔特惠特曼罗斯托(Walt Whitman Rostow )、佩鲁(Perrous )等人。(一) 佩鲁增长极理论增长极”既念是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斯 佩鲁(Francois Perroux,1950 )首先提出

6、 来的,佩鲁把经济空间中在一定时期起支配和推动作用的经济部门(产业)称为增长极。作为经济空间的增长极,它不是一个空间区位,而是处于经济空间极点 上的一个或一组推进型经济部门,它本身具有较强的创新和增长能力,并通过外 部经济和产业之间的关联乘数效应推动其他产业增长。因此,作为经济单位的增长极是与主导产业相联系的。该理论从两个方面打破了经济均衡分析的新古典传 统,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提供了新思路。 一方面,它反对均衡增长的自由主义观 念,主张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另一方面,通过引入空间变量丰富了抽象经济学 分析的内容。增长极理论应用十分广泛。许多国家从城市与周围地区相互联系的角度出发,把增长极看成是加

7、快区域发展,尤其是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地域组织模式。但 大多数国家的实践,不是导致失败就是收效不明显。如我国三线”建设中,从内地迁至三线的一些现代化企业与当地无法形成产业链,出现产业结构联系中断, 各种资源要素无法扩散,只能形成 孤岛经济”其实,增长极理论的应用是需要 一定区位条件的。然而这些条件对经济落后地区来说是缺乏的,正因为这样,增长极模式不能作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地域组织模式。(二) 缪尔达尔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佩鲁的增长极理论主要从正面论述了 发展极”寸自身和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带 动作用,但忽视了 增长极”对其他地区发展的不利影响。诺贝尔奖获得者缪尔达 尔(G. Myrdal,1957

8、 )提出了 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geographical dual economy )理论,弥补了增长极理论的这一缺陷。 缪尔达尔批评了新古典主义经 济发展理论所采用的传统的静态均衡分析方法,认为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市场机制自发调节可以使各地区经济得到均衡发展的观点并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 他用循环积累因果关系论”来说明地理上的二元经济产生的原因及其如何消除 的问题。他认为,某些地区受外部因素的作用,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其他地区,经 济发展就会出现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发展会引起累积性因果循环”使发达地区发展更快,发展慢的地区更慢,从而逐渐增大地区经济差距,形成地区性二元结 构。因此,不发达地区的

9、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发展自己的经济,缩小这种差别。(三) 赫希曼与弗里德曼的 核心区一边缘区理论美国经济学家A.赫希曼六(Hirschman,1958 )提出了区域非均衡增长的 核心区 边缘区理论。赫希曼认为,经济发展不会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而一旦出现 在某处,在巨大的集聚经济效应作用下, 要素将向该地区集聚,使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加速,最终形成具有较高收入水平的核心区, 与核心区相对应,周边的落后 地区称为边缘区。在核心区与边缘区之间同时存在着两种不同方向的作用,赫希曼称其为 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在这一过程中,极化效应往往大于涓滴效应, 因而市场的力量往往使区域间的差别扩大。(四)区域经济

10、非均衡发展的 二元结构主义理论简要评述结构主义区域发展观强调的是发展对于不平衡的依赖。增长极理论主张把有限的 稀缺资源集中投入到发展潜力大、规模经济和投资效应明显的少数部门和区位, 使增长点的经济实力增强,同周边区域经济形成一个势差,增长点再通过市场机 制的传导媒介力量引导整个区域经济发展。 增长极理论从总体上看是建立在发达 市场经济机制的背景之上的,所以在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和城市体系发育比较成 熟,具有便捷的交通通讯联系,产业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关联效应, 各中心之间也 有较强的空间相互作用,引进一个新的增长极,有可能产生较大的区域乘数,从 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相反,后发区域最大的弱点就是产业之

11、间缺乏联系效应, 加上落后的基础设施,引进的增长极很有可能成为区域经济中的孤岛”,更不可能促进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核心一边缘理论强调长期的地理渗透效应对促进后发区域经济发展和减少区域 差距的重要作用,这对研究后发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但这些理论都没有阐述非均衡发展的合理界限问题。 对于一个社会而言,是否存 在一个最优非均衡发展的 度”。显然,这些理论忽视了区域成长过程中,区域差 距扩大可能会付出因社会激化所导致的经济停滞的高昂代价。另外,结构主义非均衡发展理论的政策主张是不一致的,主要表现在对政府和市场作用的认识上。与佩鲁不同,赫希曼和缪尔达尔的理论主张政府的积极干预。

12、赫希曼认为,尽管经济增长的聚集将首先加大地区间的经济差异, 但长期的地理 渗透效应将足以减少这种差异。赫希曼对渗透效应能减少地区差异的乐观估计是 建立在依靠国家干预的基础上的。 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验来看,区域差异的变 动一般受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市场作用和政府干预三种力量的影响, 是三者 综合作用的结果,片面强调哪方面的作用,都是不恰当的。非均衡增长理论中的出口基地理论, 可以作为其增长战略的理论基石之一。 一个 区域经济的增长取决于其输出产业的增长, 区域外生需求的扩大是区域经济增长 的重要原动力。观察山东、江苏、浙江等近年来获得成功的省份,也可以证明这 一点。一个封闭的、没有外部需求

13、的国家或地区,不可能有较高的增长速度,也 无法获得比较利益。三、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理论关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大都是依据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某种理论提出的。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主要实施的有梯度推移 发展模式(包括反梯度推移模式)、增长极模式、点轴开发模式和网络开发模式 等。(一)梯度推移发展模式该模式是基于缪尔达尔、赫希曼等人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区域经济发展已形 成了经济发达区和落后区(即核心区与边缘区),经济发展水平出现了差异,形 成了经济梯度,试图利用发达地区的优势,借助其扩散效应,为缩小地区差异而 提出的一种发展模式。(二)增长极开发模式增长极开发模式是空间增

14、长极理论在区域开发中心的运用。增长极开发模式备受青睐,它形象直观,易于接受,然而准确把握增长极的内涵和运用条件,却没有 引起足够重视,因此,试验成功者很少。我国持增长极开发观点的较多,认为我 国的中部和西部地区虽在总体上落后于东部地区, 但现在一些交通干线上已形成 了若干中心城市(增长极),这些中心城市的向心作用和扩散作用是东部地区无 法替代的。因此认为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可以通过多层次的增长极在不同点上带动 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而且我国地域辽阔,经济的内向型特征和资源分布的不均衡 特征,决定我国的经济发展更适合采用增长极开发模式。这一观点尚待实证。(三)点轴开发模式点轴开发模式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

15、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看,经济中心总是首 先集中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区位,成斑点状分布。这种经济中心既可称为区域增长 极,也是点轴开发模式的点。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中心逐渐增加,点与点之间, 由于生产要素交换需要交通线路以及动力供应线、水源供应线等,相互连接起来 这就是轴线。这种轴线首先是为区域增长极服务的,但轴线一经形成,对人口、 产业也具有吸引力,吸引人口、产业向轴线两侧集聚,并产生新的增长点。点轴 贯通,就形成点轴系统。因此,点轴开发可以理解为从发达区域大大小小的经济 中心(点)沿交通线路向不发达区域纵深地发展推移。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沪宁 线、山东半岛城市群所在的胶济线等已出现水平不等的点轴

16、经济带。(四)网络开发模式 在布局框架已经形成,点轴系统比较完善的区域,进一步开发就可采用网络开发 模式,进而构造现代区域空间结构。一个现代化的经济区域,其空间结构必须同 时具备三大要素:(1)节点”即各级城镇; 域面”即节点的吸引范围;(3)网 络”由商品、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网及交通网、通信 网等组成。网络开发是强化网络已有点轴系统的延伸,提高区域各节点、各域面 之间,特别是节点与域面之间生产要素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促进地区一体化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走 如京津唐地区、长以及如何进行资源根本上讲,其不同特别是城乡一体化发展。这是区域发展中一种较完善的模式, 向成熟阶段的标志。这种模式主要适合于经济较发达的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