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II)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8832239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II)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II)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II)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II)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II)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II)》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II)(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II)一、单选题(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由于“辽宁舰”航母“高大威武”,故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看成质点B. 战斗机飞行员可以把正在甲板上手势指挥的调度员看成是一个质点C. 在战斗机飞行训练中,研究战斗机的空中翻滚动作时,战斗机可以看成质点D. 研究“辽宁舰”航母在大海中运动轨迹时,航母可以看成质点【答案】D【解析】A、D、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所以“辽宁舰”航母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看成质点的,如研究“辽宁舰”航母在大海中运动轨迹时,航母可以看成质点,故A错误

2、,D正确。B、正在甲板上手势指挥的调度员的动作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B错误。C、研究战斗机的空中翻滚动作时,不可以看做质点,否则没有动作了,故C错误;故选D【点睛】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根据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来判断即可正确解答本题本题考查学生对质点这个概念的理解,关键是知道物体能看成质点时的条件,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物体的大小体积能否忽略,与其他因素无关2.北京时间8月9日,xx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决赛,来自中国浙江的选手傅园慧以58秒76的成绩荣获铜牌,打破了亚洲记录,已知标准泳池长为50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A. 100米指的是位移B. 58秒76指的是时间间隔C. 傅园慧100米仰泳决赛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1.7m/sD. 在研究傅园慧的游泳姿势时,可把她视为质点【答案】B【解析】A、游泳的100m指的是路程100m游泳的位移是0故A错误。B、58秒76指的是游完100m的时间,是时间间隔故B正确。C、傅园慧100米仰泳决赛中的位移是0,平均速度大小为0故C错误。D、研究游泳的姿势的时候不能把她看成质点,否则就没有姿势了故D错误。故选B【点睛】位移是指位置的移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有大小有方向;路程是表示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时间是时间轴上的一段,时刻是时间轴上的点;平均速度是

4、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物体能看作质点的条件是: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位移和路程、时间与时刻、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其中:位移是指位置的移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有大小有方向;路程是表示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大小,没有方向3.某驾驶员使用定速巡航,在高速公路上以时速110公里行驶了200公里。其中“时速110公里”、“行驶200公里”分别是指()A. 速度、位移 B. 速度、路程 C. 速率、位移 D. 速率、路程【答案】D【解析】行驶200公里指的是经过的路程的大小,时速为110公里是某一个时刻的速度,是瞬时速度的大小,故D正确,A、B、C错

5、误;故选D。4.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做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B. 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C. 正、负号的物理意义表示质点运动的方向D. 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地点出发,则10 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 m【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甲质点的速度为2m/s,乙质点的速度为-4m/s,则甲乙的速率分别为2m/s和4m/s,所以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故A正确;由上分析得知,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则乙质点的速度大于甲质点的速度,故B错误;速度是矢量,

6、在规定正方向后,其正负号表示速度的方向,即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与正方向间的关系;故C错误;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甲沿正方向运动的位移大小为x甲=v甲t=210m=20m,乙沿负方向运动的位移大小为x乙=v乙t=410m=40m,则10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m,故D错误。所以A正确,BCD错误。5.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0=2.0 m/s,在第2 s内通过的位移是5 m,则它的加速度为 ()A. 2.0 m/s2B. 1.5 m/s2C. 1.0 m/s2D. 0.5 m/s2【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第2s内的位移求出第2s内的平均速度,得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根据

7、速度时间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详解】第2s内的位移为5m,则第2s内的平均速度为5m/s,根据推论知,1.5s末的瞬时速度为5m/s,则加速度,故选A。【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有时运用推论求解会使问题更加简捷6. 一辆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4 m/s,经过4 s速度达到12 m/s,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汽车的加速度为2 m/s2B. 汽车每秒速度的变化量为2 m/sC.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6 m/sD. 汽车的位移为32 m【答案】C【解析】汽车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故A正确因为汽车的加速度为2m/s2,则汽车每秒内速度的变化

8、量为2m/s,故B正确根据平均速度推论知,汽车的平均速度为:,故C错误汽车的位移为:x=t84m32m,故D正确,故选ABD二、多选题(共4题;每题6分,共24分。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7.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个时刻所对应的位置坐标如下表,则关于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第2 s内的位移为-5 mB. 前2 s内的位移为2 mC. 最后3 s内的平均速度为1 m/sD. 第2 s内某时刻的瞬时速度最大【答案】AC【解析】【详解】第2 s内的位移为:-2m-3m=-5 m,选项A正确;前2 s内的位移为-2m-0=-2 m,选项B错误;最后3 s

9、内的位移为1m-(-2m)=3m,则平均速度为,选项C正确;物体的运动情况未知,不能确定某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关系,选项D错误;故选AC.8. 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3s后停止运动,那么,汽车在这连续的三个1s初的速度之比和这连续的三个1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分别为( )A. v1:v2:v33:2:1B. v1:v2:v3:C. x1:x2:x33:2:1D. x1:x2:x35:3:1【答案】AD【解析】试题分析: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3s后停止运动,逆过来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公式:v=at,可知,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速度之比是

10、1:2:3;所以汽车在这连续的三个1s的速度之比是3:2:1故A正确,B错误;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3s后停止运动,逆过来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知在这连续的3个1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5:3:1故D正确,C错误故选A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本题运用逆向思维解决比较简单。9.四个质点甲、乙、丙、丁做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第1 s末,质点甲、

11、丁的加速度方向改变B. 在第2 s末,质点甲回到了出发点C. 在第2 s内,质点甲、丙、丁做加速运动D. 在前2 s内,质点乙、丙做单向的直线运动【答案】BCD【解析】【详解】在v-t图象中斜率代表加速度,在第1秒末,质点甲、丁的斜率不变,故加速度方向不改变,故A错误;在v-t图象中,与时间轴所围面积为物体的位移,故在第2秒末,质点甲的总位移为零,回到出发点,故B正确;在第2s内,质点甲、丙、丁速度的大小随时间均匀增大,做匀加速运动。故C正确。在前2秒内,质点乙、丙的位移随时间始终增大,故做单向的直线运动,故D正确;故选BC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斜率、图

12、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的含义10.物体沿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前3 s内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B. 第5 s内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C. 第6 s内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D. 第6 s内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答案】ABC【解析】【详解】前3s内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都为正,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故A正确。第5s内速度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两者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故B正确。第6s内速度方向为负,加速度方向为负,两者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故C正确,D错误。故选ABC。【点睛】关于图

13、象的识别,重点要看清坐标轴,其次要看斜率,交点等位置和他们代表的含义要注意当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物体做减速运动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每空3分,共15分)11.如图甲所示,为某同学所安装的“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图示状态下,开始做实验,该同学的装置中存在的主要错误是:(1)_;(2)_;(3)_;【答案】(3分)长木板右端未垫高以平衡摩擦力电源应改用交流电源开始实验时,小车离滑轮太近【解析】安装仪器时我们需要注意:应将电池改为交流电;释放小车时应让小车从靠近计时器处释放,在纸带上打上尽量多的点;长木板右端未垫高以平衡摩擦力故错误之处有:应将电池改为

14、交流电;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端;长木板右端未垫高以平衡摩擦力。12.某同学用打点周期为0.02s的打点计时器研究物块做直线运动的规律,在得到的一条纸带上按打点的先后顺序取O、A、B、C四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用T表示,各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则:(1)时间间隔T为_(填“A或“B”); A.0.02sB.0.10s(2)纸带OC段表示物块做_(填“A或“B”)运动 A.加速B.匀速【答案】 (1). B (2). A【解析】【分析】根据打点周期为0.02s,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即可求解;根据点与点间距来判定加速还是减速;【详解】解:(1)根据打点周期为0.02s,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时间间隔用t=0.025=0.1s,故A错误,B正确;故选B;(2)根据由O到C,可知,点与点间距越来越大,则物块做加速运动,故A正确,B错误;故选A。四、计算题(共2题;13题15分,14题16分,共31分)13.一辆汽车以1m/s2的加速度加速行驶了12s,行程180m,汽车开始加速前的速度是多少?6s后的速度是多少?【答案】汽车开始加速前的速度是9m/s,6s后的速度是15m/s【解析】【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由加速度、时间、和位移求得汽车的初速度,再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关系求得6s后的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