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翻译理论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8831757 上传时间:2024-03-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语堂翻译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林语堂翻译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林语堂翻译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语堂翻译理论(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文摘要德国学者诺德(Nord)界定:翻译的“功能主义”就是指专注于文本与翻译的一种或多种功能的研究,是对此类研究方法产生的多种理论而使用的一个“广义术语”。对于功能翻译理论学派,她认为,除翻译“目的论”这一主导学 派以外,还包括一批认同翻译功能理论以及受德国“目的论”启发的学者。可 见,除德国功能翻译学派外,还有一批学者的观点可以纳入功能翻译理论的范 畴,这其中包括英国学者纽马克和美国学者奈达的有关语言的功能与翻译的研 究。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Peter Newmark)也把翻译与语言功能结合起来进行 研究。他提出了翻译中的三种文本功能形式,即“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 和“呼唤型文本

2、”,并指出译者应分别忠实于各自文本中的“原作者”、“真实性”和“读者层”。因而他提出翻译应根据不同文本功能分别釆用“语义翻译”和“交际 翻译”两大翻译手法。而美国学者奈达则从语言功能的角度提出了他的“功能 对等”翻译原则,把翻译和语言功能结合起来。奈达指出,由于语言文化上的 差异,翻译不可能求得原文和译文的形式对等,而只能是功能上的对等。现代功能翻译理论以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为主流,其先导人物是瑞斯(Reiss), 她在1971年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中提出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 形。德国功能翻译学派试图把翻译从原语的奴役中解放出来,从译入语的角度 来阐释翻译,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交际活动

3、,在这一过程中,译者应该根 据客户或委托人的要求,结合翻译的目的和译语读者的表现形式。她明确指出, “具体翻译要求的可行性取决于目的语文化而不是原语文化环境”,“决定翻译目 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接受者”,“文本只有被接受者理解并且要让他们理解才有 音*”本文对各个功能派翻译理论分别进行分析,并找岀其共同点:它们都将翻译与语言功能结合起来,注重文本(或语言)功能在翻译中的作用。从这一全 新角度,本文分析了楚旅游文化翻译的现状,对比国外旅游的宣传资料,寻根 求源,找出其不同点,并为提高翻译质量提出建议。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详细论述了各个功能派翻译理论,及其产生的经过和特点,并进行归纳与总结,找出其共同点。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中国旅 游现状,解释文化旅游的内涵,重点介绍了楚旅游独有的特点。第三部分将理 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是本文的重点部分。第四部分对比分析了楚文化旅游翻译 和国外旅游资料之间的区别,并找出其根本原因,以期更好地翻译楚旅游文化 资料。本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首先在于全面分析了功能翻译理论并进行总结;其 次在于将功能翻译理论与旅游英语翻译结合起来,全面探讨了功能翻译理论的 实用价值;其三在于通过描述与案例分析,找出了在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切实有效的翻译技巧。关键词:楚文化,旅游英语,功能翻译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