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8830541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出“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实践应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生活经验数学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存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赋予数学生活气息,激发学生的应用意识 心理学表明,当学生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的程度就越高。数学情景是沟通现实生活的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桥梁,把真实的生活情景转化为数学情景,让数学背景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的情景中,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赋予数学生活气息。如我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节内容的导入时,首先

2、让学生尽兴地欣赏一组桂林的山水画,我适时把屏幕固定在一幅有倒影的山水画,引导学生探究图形的布局特征并提出问题:“这幅画有什么特征?在学习和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这样的图形?我们能不能在一分钟内创作一幅这样的画?”此时每个学生都很投入,个个沉浸在探求知识的兴趣中,展开了讨论,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真正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人。实践证明在生活中引人数学知识,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树立数学的应用意识的信念。 二、寻找生活中的数学,体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应用数学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以

3、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在生活中寻找数学,体会数学与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现数学的价值,可寻找具有丰富生活背景的案例,如在教学“平均数”时,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同学分组寻找身边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在汇总时发现有一组同学找到的事例是这样的:我们班有两位同学最近几次数学成绩,一位同学的成绩是97,94,90,95,另一位同学的成绩是95,96,94,他因故缺席一次,怎样评定这两位同学的成绩。在课堂上我就把它作为引例,让同学展开讨论。学生通过生活实际中“平均数问题材料”的学习,体

4、会到求平均数这一常用而又简单的统计方法的应用价值,并运用统计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三、从生活实际引发数学问题,把数学引向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中,我们应一方面充分利用教科书已有的资源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及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把数学引向生活。 例如,教学勾股定理的运用时,我根据书上例题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我市公园模仿赵州桥的建造技术在园内建一座微型赵州桥,现已知赵州桥圆弧形主拱的半径为10米,它的跨度(弧所对的弦长)为16米,问:水面高度不超过2米的小游船是否能通过这座桥?当学生通过讨论计算后,得拱高(EF)为4时,我又问拱桥的跨度仍为16米,为了使这座桥平坦一点,若要求拱高(弧的中点到弦的距离)为2米,小游船能通过这座桥,这时桥拱的半径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这个题目不直接以现成的知识结论作为条件,而是通过学生熟悉的游乐场所的一座建筑,创设一个问题情景,让学生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抓住问题实质,巧妙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解决此类问题,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应用数学的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长期贯穿于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作为教师应在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